清水潺潺绕村而行,村路巷道干净舒畅,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冬日,走进樟树市永泰镇大观村,怡人的田园美景跃入眼帘。该市围绕集镇“十个一”、村“十个有”,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镇创建活动,让美丽乡村有颜值、有活力,更有气质。
“示范村怎么建,群众说了算。”大观村党支部书记廖水源说。为落实有产业、有路网、有休闲场所、有污水处理池等“十个有”的目标任务,该村召开党员大会和群众代表大会听取民意,共商生活污水排放、人居环境改善等急需解决的问题。
大观村通过向上争资和村民自筹,投资16万余元新建了污水处理站及沟渠硬化等配套设施,由村民理事会负责项目的实施和监管,工程进展情况定期公布。项目竣工后,村里的生活污水全部进站处理,达标排放,村民们拍手叫好。
环境治理好了,生活质量改善了,大观村又办起了乐龄中心,设立文化活动室、健身广场等休闲场所,还解决了独居老人的用餐问题。“早上有面条、米粉、鸡蛋和包子,中餐晚餐营养搭配,吃得放心舒心。”八旬老人郭清娥高兴地说。
在阁山镇孙家村,产业蓬勃发展,让村民鼓起了钱袋子。虽是农闲时间,村民陈腊梅却闲不下来。这些天,她每天来到江枳壳中药材种植基地,忙着给枳壳苗培土防寒。“忙完江枳壳基地的活,还要去附近的果园谷和花卉苗木基地帮忙。”陈腊梅说。在基地务工,她每个月有2000多元收入。
孙家村把发展产业作为重点,鼓励村民流转土地,发展中药材、瓜果蔬菜、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增加种植收入和务工收入。“以前村民守着几亩田地,除去口粮后每年收入也就几千块钱,现在把土地流转给企业种药材,除了稻谷折现收益,每年还有两万多元的务工收入。”陈冬莲开心地说。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樟树市从产业发展、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等方面入手,大力实施以集镇“十个一”、村“十个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振兴示范村镇创建工程。市财政每年投入5000余万元奖补资金进行扶持,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活跃了乡村经济,改善了村容村貌,提高了乡村群众的幸福指数。目前,该市已建成8个美丽示范乡镇、300个美丽示范村庄,今年有望覆盖所有集镇和村,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增强乡村发展活力。(记者邹海斌 通讯员陈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