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火车司机的“传家宝”

时雨 邹维

2021年02月26日16:54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鹰潭机务段陈家三代火车司机人的“传家宝”——怀表、检点锤、老规章。(刘东 摄)
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鹰潭机务段陈家三代火车司机人的“传家宝”——怀表、检点锤、老规章。(刘东 摄)

“4点57分,出发信号好,电力客车T152次正点发车。”25日清晨,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鹰潭机务段火车司机陈千奇仔细核对怀表和机车显示屏的时间后缓缓推动闸把,正式进入当天值乘任务。

今年40岁的陈千奇每回出乘都会带着三样“传家宝”——怀表、检点锤、老规章。从他的爷爷到父亲再到他,已经从事火车司机这个职业70年了,而这些“传家宝”还要从他的爷爷陈得林说起。

1950年,陈千奇的爷爷陈得林第一次登上蒸汽机车,“每过一个车站都要看看表有没有晚点,停车便拿检点锤绕车检查,到家就对着规章一直背。”单位配发的怀表、检点锤、规章由此成为陈家人确保列车安全正点的“传家宝”,见证着三代人不变的匠心。

“五六十年代,蒸汽机车能跑四十公里的速度,从萍乡到鹰潭要十多个小时,闷罐车车厢里只有木板凳和马灯,出乘一趟来回得三到五天。”50年代,线路上前进型蒸汽机车是运输主力军,值乘中一个单趟徒手铲煤就达10余吨,也让“远看一个挖煤的,近看才是开火车的”成为当时火车司机的形象,94岁的陈得林回忆到,尽管条件艰苦,但心里只有确保列车安全正点一个念头。

1981年,27岁的陈乃萍接过父亲的怀表、检点锤和规章,也成为了一名火车司机。1988年,陈乃萍开上了萍乡至鹰潭区段的第一批内燃机车,司机室里少了煤灰,多了油污和噪音,时速也提升到80公里。“萍乡到鹰潭5个小时左右,出乘往返一趟两三天,在车上巡检一趟浑身柴油味,讲话都得靠喊。”车头得到换代,车厢也由闷罐车变为绿皮车。

2004年,陈千奇从部队复员,分配到铁路机务系统,爷爷传给他爸爸的怀表、检点锤、规章随之传到他手中。2012年电力机车普及,陈千奇凭借优异的业务水平,成为段里第一批电力机车司机,电力机车不再有煤灰、油污,电子设备齐全,时速也达120公里。

如今,陈千奇值乘的T152次列车萍乡至鹰潭只需要3个小时,离家的时间缩短到一天,规章也早已更新,但他上班时依然会带上三件“传家宝”,时刻警示自己确保列车安全正点平稳。

提醒检查怀表时间是陈得林对陈乃萍说过最多的话,也是陈乃萍对陈千奇说过最多的话。陈家人将安全正点带给了旅客,留给家人的却是聚少离多,一直到陈千奇开上电力机车实现当天往返,陈家三代人才吃上过团圆的年夜饭。

一把包浆的检点锤敲出千万旅客的平安出行、一只准点的怀表走出每一趟的正点抵达、一套套规章印刻出始终如一的标准作业,陈家三代人用安全正点守护着每一趟值乘列车,诠释火车司机的职责。

(责编:邱烨、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