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山村坐上旅游“致富车”

——记江西省最美扶贫干部陈卫东

2021年04月02日07:17  来源:江西日报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800多年前,辛弃疾这样描述铅山县稼轩乡的丰年景象。

800多年后,辛弃疾的一个山东老乡,同样在稼轩乡岩前村扎根。修路、建渠、兴产业、推旅游,在经济薄弱的岩前村种上840亩高山有机茶,把岩前村变成全省5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吸引游客9万余人次,带来旅游收入700余万元。她,就是全省最美扶贫干部——省旅游集团派驻岩前村第一书记陈卫东。

修筑幸福路

2015年之前,岩前村是这样的景象:一条3米宽的进村泥巴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部分村组隐身于群山之中,村民出行要翻山越岭。

2016年,初到岩前村,陈卫东便走村串组,收集民情。村民一致反映:当务之急,岩前村需要修建进组入户路。

年逾五十的陈卫东四处奔波,争取到乡村班车客运网络项目资金160余万元,又从省旅游集团争取了20万元扶持资金。

从道路勘察到公路设计,再到监督施工,陈卫东事无巨细全程参与,直至一条4.5米宽的致富路全部完工,在这条主干道沿线,一条条进组入户路蜿蜒伸向远方。

眼睛几乎失明的60岁村民巢玉兰,以前因为路不好,常年守在家里。如今道宽路平,她经常顺着柏油路散步,逢人就说:“感谢村里来了个好书记,没有她,我出家门都难。”

当村道修往王坞垅组时,村民自发为村干部、工程队送茶水、灯盏果等,81岁的村民张梅花说:“谢谢陈书记,我终于可以出山了。”

搭建民心桥

岩前村有5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多数是因病因残致贫。

陈卫东每到一户都详细记录他们的情况:“10岁的傅凡凡(化名),靠60多岁的爷爷抚养”“75岁毛重阳和73岁毛讨饭两兄弟,都是智障,没有劳动能力”……

除了发动同事结对帮扶,陈卫东还把丈夫拉入扶贫队伍,动员身边的朋友和战友一起参与扶贫。五年来,她联系各方先后为贫困户、留守儿童、困难党员、老党员等捐赠款物合计30余万元。

在陈卫东的竭力帮扶下,傅凡凡已在当地初中就读;毛重阳和毛讨饭住进了农村保障房,有了政府兜底保障,他们不再为生计发愁……一次次帮扶就是一次次精准滴灌,这感染着村民,也搭建起了一座民心桥。

曾经得到陈卫东帮助的郑维恩说:“陈姐比我的亲人还亲。”70多岁的村民余珊隔三岔五就从自家田里摘些蔬菜送给陈卫东。去年底,因病去世的赵天恒在弥留之际仍说:“陈书记是我们村的好书记。”

拓宽致富业

2018年,我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对各单位派遣的第一书记年龄超过五十或已工作满三年,可选择另派他人。当省旅游集团党委征求陈卫东意见时,她动情地说:“岩前村已成为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岩前村不脱贫,我决不回省城。”

陈卫东心里已经为岩前村画出了一幅美好蓝图:完善岩前村旅游公路、游步道、公厕等设施,结合秀美乡村及新农村建设,为480户村民修建水冲厕所,打造村民休闲广场,将岩前村镶嵌在鹅湖书院、葛仙山景区、河口古街等景区之间。2019年10月,岩前村以产业扶贫形式成功申报全省5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

2018年,岩前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2019年,省旅游集团租用外出务工人员房屋,改造民宿100间,不仅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还带来不少收益。省旅游集团按每亩300元租金流转岩前村山林,通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方式种植高山有机茶,又以“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发展红芽芋种植,脱贫户户均增收1000元。

去年底,投资50万元的岩前茶厂落成。当前,正进入抢收明前茶的关键时期,茶厂制茶设备不仅能快速消化村民采摘的鲜叶,还吸纳附近数个村庄的鲜叶。看着快速转动的机器,岩前村党支部书记江兴红激动地说:“我们要继续培养一个懂农业、爱农村的村两委班子,把陈书记带来的新理念引入岩前村,让百姓富起来、村庄强起来。”(记者 陈化先)

(责编:罗娜、邱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