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西

“锂都”之光耀赣鄱

——宜春市推进锂电新能源产业项目全链条集群式发展纪实

2022年07月25日08:46 | 来源:江西日报
小字号

连续两年跻身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进设区市行列,今年上半年,宜春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高出全省0.6个百分点,列全省第二位……这一系列亮眼成绩的背后,是锂电新能源产业的异军崛起!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进下,宜春市抢抓“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锂资源优势,举全市之力凝心聚力、全力推进锂电新能源产业项目全链条集群式发展,锂电新能源产业,跨入强劲发展阶段。

  坚持高位推进 凝聚共识共为

  众智谋事必明,众力举事必成。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将其纳入全省“2+6+N”产业体系重点推进,对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倾注极大关心关注,全力支持国轩高科、宁德时代产业链项目落地宜春。去年11月30日和今年7月11日,省委主要领导先后两次考察宜春锂电产业项目,提出抢抓“双碳”战略机遇,按照“高大上、链群配”的思路,加快推进锂电产业项目全链条、集群式发展,奋力打造世界级锂电产业基地,让宜春成为名副其实的锂都。今年5月21日,省政府主要领导在宜春调研时指出,要抢抓新材料、新能源发展机遇,加快科技创新、绿色循环、强链补链延链,展现“亚洲锂都”应有气象。省政府分管领导多次来宜春到一线督导项目进展、现场协调项目落地问题。省委、省政府的把脉定向,让宜春做大做强锂电新能源产业,让“锂都”之光绽放赣鄱的信心决心比任何时候都坚定。

  宜春全市上下审时度势,坚持把锂电新能源产业作为首位产业来抓,积极抢抓产业发展的风口期,凝心聚力全速推进。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书记担任组长,市长担任第一副组长,定期召开全市锂电新能源产业推进会,研究解决事关产业发展的重大事项;根据企业需求召开锂电行业政企圆桌会,通过企业“面对面”向市领导反映诉求,解决产业发展共性问题和企业个性难题。市政府成立正县级直属事业单位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心,专职负责协调产业服务工作;组建正县级国有企业宜春市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专职负责全市锂矿资源整合。全市各级党政一把手赴外招商、洽谈项目,一线办公、协调推进项目建设。市本级成立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宜春项目服务保障工作专班,采取“日更新、周调度、月通报”工作机制,共召开项目用地规划、林地指标、电力保供、燃气蒸汽、项目审批等专题座谈会20余次,协调解决项目问题共计150余项,确保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各县(市、区)围绕全市锂电首位产业,立足自身优势,形成错位发展格局。奉新、宜丰立足资源优势,加快布局碳酸锂生产环节;上高瞄准宜春市正极材料短板,引入天成锂业、领能锂业等行业技术领先企业;高安开辟陶锂融合新路,将闲置陶瓷企业产线实行技改,转产锂渣综合回收利用项目,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为加快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宜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关于进一步加快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文件,在招商引资、扶优扶强、科技创新、金融支持等方面给予支持。出台《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人才支撑计划实施意见》,最大限度破解人才引进瓶颈。进入新时代,为抢抓产业发展“风口”,实现弯道超车,去年底出台《关于加快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提升资源利用效益、打造完整产业体系、优化产业布局、保障生产要素、强化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形成推进有力、保障到位的全方位政策体系。

  发挥资源优势 构筑发展高地

  宜春因“锂”闻名。新一轮勘查前,已探明氧化锂储量258万吨,占全国矿石氧化锂储量的24%,且都是露天开采矿山,锂矿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宜春市依托国有矿业公司,通过全资、控股、参股、委托经营、固定收益等多种形式收购全市含锂矿山股权。截至目前,在全市拥有采矿权或探矿权的40座含锂矿山中,其中矿业公司通过全资、控股和参股等形式共收储了22座,占全市含锂矿山的半壁江山。

  在做实做足锂矿资源“存量”的同时,为进一步保障锂电新能源产业后续发展所需的上游资源,迅速着手探寻锂矿资源新的“增量”——开展锂矿整装勘查。通过对奉新、宜丰等重点地区地质资料分析和地质专家研判等基础性工作,于2021年开启了宜春地区含锂陶瓷土矿勘查,仅用9个月就完成了正常2至3年的工作量。目前,整装勘查工作虽未全部完工,但在普查阶段就已新发现氧化锂储量约384万吨,相当于948万吨碳酸锂用量,是宜春市原有氧化锂储量的1.5倍,宜春锂矿资源丰富、开采成本低廉、运输方便快捷、产业配套完善的综合优势进一步得到彰显。

  让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是宜春最大的期待。宜春市委、市政府坚持“好资源配给好东家”“好资源换好产业”的思路,对产能规模在30GWh以上的锂电池生产龙头企业,全力保障资源供应。对于达不到这一要求的企业,由企业通过与其他矿山企业自行合作的方式,获得资源保障。

  聚焦项目建设 做强产业能级

  全球锂电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之势,要求我们必须以全球化视野、从全产业链布局推进,千方百计引进行业头部企业来引领产业发展。去年新年伊始,宜春市委与国轩高科高层实现互访考察,随后双方跑出了百亿元项目“40天签约、4个月落地、一年建成投产”的“宜春速度”。紧接着,宜春市委主要负责人又赶赴宁德时代,仅用半年时间,促成总投资500亿元的宜春时代项目落户,创下宜春单体新能源项目投资纪录,一期项目将于今年内竣工投产。

  “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目前,国内所有锂电上市企业几乎都到过宜春,科力远、阳光电源、衡川新能源、光大环保、富临精工等一批项目相继签约落地,赣锋锂业、紫宸科技、恩捷股份、清陶能源、永兴新材料、南氏锂电等纷纷大规模扩产,宜春在锂电各个环节均已拥有主板上市及上市企业控股子公司,总数达19家。截至5月底,全市有锂电企业142家,在建锂电项目60个,总投资1094亿元,贯通“锂矿—锂盐—锂材料—锂电池—锂应用—锂回收”各环节全产业链。今年1至5月,实现营收301.54亿元,同比增长71.4%,全年营收有望突破千亿元大关。

  碳酸锂生产是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速度最快、最具特色的环节,拥有南氏锂电、银锂新能源、永兴新材料、飞宇新能源等11家生产企业,产能17.24万吨,2021年产量8.5万吨,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今年1至5月,全市锂盐产量4.34万吨。正是由于宜春市碳酸锂企业的异军突起,使得宜春锂云母提锂打破了我国锂矿资源严重依赖国外进口的被动局面,形成了锂云母与卤水、锂辉石三足鼎立、并驾齐驱的锂资源供给新格局。预计到2025年,宜春市锂云母和碳酸锂产量分别可达700万吨和50万吨以上,碳酸锂的产量超过2021年全国的产能。

  各类材料生产亮点纷呈。紫宸科技在高端负极材料领域占据龙头地位,规划产能20万吨,2021年产值和产量国内排名第二;正拓新能源联手北京联美集团投资30亿元建设年产20万吨新能源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一期4.5万吨负极材料项目已经投产;恩捷股份占据国内隔膜市场半壁江山,旗下公司江西通瑞新能源产能占全国的1/12,全部达产后年产量可达15亿平方米;明冠新材料已登陆科创板,成为宜春经开区首家本土上市锂电企业,拥有铝塑膜发明专利30余项,打破多项国际技术垄断,正加速产能扩建,预计近期产能可达1亿平方米。

  锂电池生产多点开花。宜春时代电池工厂项目一期投资135亿元,产能从50GWh扩大至2024年底达70GWh以上,年产值可达500亿元以上,并将在2024年启动二期项目建设,再新增50GWh产能;江西国轩投资115亿元建设年产30GWh锂电池及PACK生产基地项目,动力电池一期已于5月30日成功投产;清陶能源自主成功研发能量密度高、耐高温、长寿命、可柔性化的固态锂电池,建成全球第一条固态动力锂电池规模化量产线,成功牵手戴姆勒、广汽、上汽、北汽等新能源汽车巨头。

  电动汽车生产取得突破。合众汽车在宜春经开区建设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工厂,已于去年9月投产。随着360公司巨资入股、华为公司全面参与智能化合作,合众汽车迎来发展新机遇。去年哪吒汽车累计销量69674辆,居造车新势力第四位。今年一季度累计销量达30152辆,同比增长3倍,稳居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

  集成配套服务 加速创新变革

  利用“亚洲锂都”持续扩张的知名度,宜春市委、市政府瞄准锂电新能源产业薄弱和缺失环节,延链、补链、壮链,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举办知名企业走进宜春招商会。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每两年联合举办一次中国(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高峰论坛,先后邀请郑绵平、南策文、欧阳明高等十位知名院士做了关于锂资源、锂离子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等方面的专题报告,并深入宜春市锂电企业调研、指导,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在平台支撑方面,宜春建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产业研究院、检测中心等科研创新平台,为企业发展构建了良好的服务体系。江西金辉锂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锂云母提锂综合技术,荣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奖”,成果产业化制造出独特的“雪花状单晶”高纯碳酸锂产品深受锂电新能源市场的青睐,获得锂离子动力电池国际型企业的高度肯定与认可。目前,宜春市在与省建材集团共建锂渣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与江西理工大学共建宜春江理锂电新能源产业研究院,开展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和前沿技术研究。宜春学院、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分别与江西国轩、赣锋锂业等龙头企业组建新能源产业学院、产业技术研究院,搭建人才培养平台。

  未来几年,宜春市将聚焦万亿产业雄伟目标,致力推进新能源(锂电)全球服务中心建设,以打造江西省锂电产品交易中心、锂电新能源产业研究院、锂电新能源产业学院、国家锂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载体,全面优化提升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以生产性服务水平的提升引领全市锂电新能源产业走向高端、迈向全球。(湛清平 黄 韧 )

(责编:邱烨、罗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