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1日下午,鷹潭市余江區潢溪鎮渡口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會議室裡,一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宣講會正在舉行。50多名當地老百姓到場聆聽區、鎮兩級干部的宣講。與此同時,村互助養老中心的廚房內,67歲的廚師曾賢水正在忙碌著為老人們加餐。
當天,記者沿著平坦的柏油路驅車駛進渡口村,兩旁古色古香的建筑和修剪整齊的蒼翠苗木從后視鏡閃過。同行的余江區文明辦主任范華春告訴記者,余江區是我省19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市、區)之一,也是全國500個試點縣(市、區)之一。而渡口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則是余江區126個挂牌的新時代文明站的代表。
整合資源,打造“4+N”文明實踐平台
試點工作開展以來,余江區著眼於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精心謀劃、積極探索,整合各項資源,在全區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著力打造“4+N”文明實踐平台。“‘4’即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居家互助養老服務中心、假日學堂、‘村村響’廣播﹔‘N’即結合各站點實際情況,把全村范圍內的農家書屋、文化禮堂、村史館、愛心超市等各類場所、設施均作為文明實踐平台資源。” 范華春說。
渡口村是鄒韜奮的故鄉。沿路而進,渡口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就在韜奮祖居旁邊,寬闊的廣場、高大的戲台,讓老百姓在這裡既可以跳廣場舞,也可以看戲。
不遠處的互助養老中心利用一棟兩層民房改造而成。民房的主人黃才有是當地的精准扶貧對象。當時,黃才有聽說村裡要辦互助養老中心,主動提出願意無償提供場地。他給自己留下兩間房,其余一樓的房子全部提供出來。“共產黨幫我們脫貧,我們也願意為村裡做點事兒。” 黃才有說,“再說了,這麼大的房子一家人用不完,這麼多人來吃飯玩樂,還更熱鬧。”
從韜奮祖居往前走,穿過七君子園,便是假日學堂。鄒慶水和敖火發是村裡的退休老師,每到周末,他們都會來這裡義務輔導孩子。渡口村黨支部書記、渡口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彭結茂告訴記者,有時候,一些有特長的黨員志願者也會加入到義務輔導的隊伍中來。
春風化雨,吹拂新時代文明鄉風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在渡口村,文明實踐平台的建設,如春風化雨一般,無聲地潤化著村風民風。
在渡口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一面牆上,張貼著村裡評選出來的“五星五美”人物。“黨員之星”“鄉賢之星”“創業之星”“最美教師”……彭結茂指著人物欄向記者說:“見賢思齊嘛,這些人都是老百姓身邊的榜樣,對帶動村民思想提升很有幫助。” 在渡口村,村委會每年都會評選一次“五星五美”人物,各村小組則每季度都會評選出“民”星人物。
如今,村裡先后成立了黨員志願服務隊、巾幗志願服務隊、互助協會等多支志願者隊伍,積極開展幫貧助困、衛生清掃等各類公益活動,並結合當地特色,成立了韜奮文化宣傳隊,義務宣傳韜奮文化。
渡口村把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與扶貧扶志扶智結合起來,打造了愛心扶貧超市,制訂了貧困戶積分評定細則,引導貧困戶通過積極參與村組事業、勤勞致富、爭當先進等方式爭取積分,村民們可以到愛心扶貧超市,把積分兌換成柴米油鹽等日常生活用品,極大轉變了貧困戶等、靠、要思想。
做好事受表揚,做得不好同樣也會受到批評。在沙塘村小組,張貼著一張村民道德“紅黑榜”。“紅榜”自然是表彰村裡的好人好事,“黑榜”則是對做得不好的人和事進行曝光。
精准發力,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
傍晚,渡口村互助養老中心開飯了。和以往不同的是,這天的晚餐特別豐盛,每桌12個菜。原來,彭結茂和村裡其他幾位黨員自掏腰包給老人們加餐。“明天就是2020年了,今天咱們請大家加個餐,給各位老人家過個新年,祝大家身體健康!” 彭結茂在開席前的話引來了老人們的陣陣掌聲。92歲的彭長財老人感慨地說,他這輩子第一次過“陽歷年”,雖然子女不在身邊,但村裡面的互助養老中心讓老人們感覺很溫暖、很幸福。
吃飯過程中,有遠在外地的子女通過手機上的APP看到了老人們歡慶元旦的快樂景象,給彭結茂打來電話,“家裡有你們照顧,我們放心,謝謝你們!”
為了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渡口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精准發力,通過群眾點單、站裡派單、志願服務隊伍接單的模式,開展志願服務活動,解決村民議事、便民服務、宣傳培訓等各類問題。
互助養老中心解決了村裡19位留守老人的生活問題,假日學堂則為村裡24名留守兒童“量身訂制”,讓孩子們周末時間不再處於“放養”狀態。村裡還成立了物業公司,聘請留守婦女為公司員工,為她們解決了就業問題。
為了豐富村民文化生活,渡口村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等公共場所,積極引導村民組建了舞蹈隊、龍燈隊,並開展義診、科普等形式多樣的活動。站裡還把“學習強國”搬上電視屏幕,擴大學習教育影響力,解決了農村百姓“怎麼學、學什麼”的難題。而在渡門底陳家村小組,一座嶄新的村史館剛剛完工,村民們很快就能踏入村史館,感受悠久村史帶給他們的自豪。(鐘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