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北文化之旅說起

2020年01月10日14:32  來源:江西日報
 

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手工制瓷表演 記者鄧安攝

還有半個月,就是春節了。按慣例,旅游行業開始摩拳擦掌,針對春節黃金周推出旅游產品。江西“紅古綠”三色旅游資源豐富,特別是“古色”——“瓷都”景德鎮在文化領域簡直是“珠光寶氣”,整座城市都是文化味兒,海昏侯更是成為我省近年來自帶光環的文化大IP……那麼,如何才能在一年一度的春節黃金周中搶得一杯羹推出更多適銷對路的旅游產品?我想,自己一家3口去年的西北文化之旅或許能給出一點啟示。

7天的行程,敦煌莫高窟、張掖五彩丹霞山、嘉峪關長城、茶卡鹽湖、青海湖,這些膾炙人口的景點我們都一一打卡,西北的景色當然是美不勝收,但這次旅行讓人回味良久的是休閑味和濃濃的文化味。

7個家庭9個孩子20多人的小團隊,配有導游一人、攝影師一人、文化講解一人。

不進購物點,不吃團餐,每一站導游列出當地特色餐飲游客自選﹔每到一處景點專職攝影師為你留下美好瞬間﹔不起早貪黑,住四星以上酒店…….用導游的話說就是“吃好、玩好、睡好”。

旅途中的文化味則是這趟旅游的濃濃底色,讓這趟行程錦上添花。

武威:武功軍威﹔張掖: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腋(掖)﹔敦煌,這座古老的城市,隨手捧起一把沙,就是一段歷史﹔隨手翻開一卷書,就是一段故事……

西北之行,不少時間都在大巴車上。每一天,文化講解員從西漢對匈奴的征戰講到唐朝末年歸義軍節度使張議潮為讓敦煌回歸中原的悲壯起兵﹔從江西龍虎山的丹霞地貌講到張掖的五彩丹霞山﹔從倉央嘉措的情詩講到青海湖的地貌……

吸納了豐富的人文、地理資訊后,每一個景點在我們的腦海中鮮活起來。

在莫高窟,大家聚攏在壁畫修復師身邊幾乎是零距離見識了如何修復壁畫﹔在敦煌研究院,專家從莫高窟壁畫的角度切入,講述了中國歷代流行服飾。

車過青海德令哈,導游請7個家庭每家一人用方言朗讀海子當年到訪德令哈時寫給當地一位姑娘的情詩。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籠罩

姐姐,今夜我隻有戈壁

草原盡頭我兩手空空

悲痛時握不住一滴眼淚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這是雨水中一座荒涼的城。 ”

一時間,詩情與溫情在車內流淌。導游說,海子的這首《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已成為當地的一張文化名片,游客們總是願意來德令哈駐足,體會當年詩人的浪漫與詩情。

這趟旅程走下來可圈可點,顛覆了以往跟團游的印象。團費雖然不菲,但因為整個游玩過程中不僅讓游客盡情地看了“風景”,更體會到當地風景中蘊含的文化,風景過目可能忘掉,但根植其中的文化基因卻是這趟行程的“硬核”,讓人心甘情願地捧上“銀子”。

從我個人的體驗而言,這樣的文化旅游產品有很強的市場黏性。

事實上,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已成為發展旅游業、促進文化傳播的必然選擇。這要求既要做到文化引領旅游,促進旅游的提質升級,又要通過旅游促進文化傳承發展,講好中國故事。

那麼,文旅融合價值幾何?從西北游收獲良好的游玩體驗再把目光收回我省,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或許也能給我們省其他景區一些啟示——“秀”是這家景區做活文旅融合的手段:文化“不動產”方面,在這裡可以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制瓷生產作業線,有宋代龍窯、元代饅頭窯、明代葫蘆窯以及清代鎮窯等。這些古窯並非現代仿制,而是當初為了保護舊有建筑,將景德鎮原有老建筑都搬遷到了這裡﹔與此對應的是“活”的非遺傳承。走進博覽區,不僅僅能看到歷代窯口,游客還能從當地老藝人的現場表演中看到景德鎮千余年的陶瓷制作歷史、還原古老的制瓷流程。

因為“很有文化”所以很有“面子”。在2019年12月26日至27日海南省三亞市舉行的第七屆中國旅游產業發展年會上,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榮登2019年中國旅游產業影響力風雲榜,獲全國“2019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優秀案例”,是江西省唯一獲此榮譽的景區。

文旅融合發展是旅游消費升級的客觀需求。以70后、80后為主體的新中產崛起,90后、00后新一代青年消費群體的崛起,對旅游內容的文化性、知識性需求不斷提升,中國文化、傳統文化的回歸也讓文化旅游消費市場的容量越來越大。

這不,春節還沒到,家人又早早瞄上了旅行社推出的一些文化游線路。我想,江西的旅游資源比西北豐富得多,景德鎮與中國瓷器、龍虎山與上清古鎮的道教文化、廬山與白鹿洞書院……我們的文化大IP隨便拿出一個就可以震古爍今,講述動人的中國故事、江西故事。針對春節黃金周,江西的旅行社、景區可否攜手推出深度的文旅融合產品?又好看,又好玩,又享受,讓我省文旅融合發展真正接續文脈、留住鄉愁、惠及百姓。(張曉欣)

(責編:毛思遠、邱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