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扶貧增強“造血”功能

2020年01月19日09:45  來源:江西日報
 

  1月10日上午,天有些陰冷,鷹潭貴溪市周坊鎮長塘村貧困戶劉正先的家裡卻暖烘烘的。白牆藍頂、嶄新的防盜門、明亮的窗戶、桌子櫃子干淨整潔,大門口貼著“脫貧致富就是好”的對聯,處處透著新氣象。他說,房子是經過危房改造的,現在住起來可舒服了,這樣的生活要是放在幾年前,想都不敢想。

  劉正先今年55歲,因殘致貧,以前隻能靠耕作一畝八分薄田為生,因為窮一直單身,日子過得清苦,還時不時要靠兄嫂接濟。現在的劉正先靠黨的好政策和自己的吃苦耐勞,腰包鼓了起來,成了村裡的脫貧榜樣。他給記者算了這麼一筆賬:在村裡當保潔員,一個月有400元收入﹔將田地流轉給村裡引進的稻蝦養殖企業,有900元年租金﹔在稻蝦養殖基地打工,每個月有2000元工資﹔村裡的光伏扶貧產業分紅每年有4000多元……

  像劉正先一樣腰包漸漸鼓起來的貧困戶,長塘村還有很多。在村主任吳發根看來, 這些變化離不開產業扶貧。

  長塘村是“十二五”規劃、“十三五”規劃的省級貧困村,村裡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和生態優勢,但長期以來,卻抱著“金飯碗”討飯,產業基礎薄弱是根本原因。

  找到貧困症結所在,長塘村開始大力推進產業扶貧,增強“造血”功能。經過多年的持續努力,如今長塘村的農業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優,早在2016年就整村脫貧摘帽,還完成了新農村建設全覆蓋,到處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

  雷竹是長塘村的扶貧產業之一,種植面積達1000畝,長塘雷竹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劉滿蘭告訴記者,合作社現在已經有12戶貧困戶加入,戶均能增收2000元左右。“稻在水中生,蝦繞稻而游”,長塘村通過流轉1200畝土地,引進了稻蝦養殖項目,既能讓農戶通過流轉土地獲得收入,還可以吸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就業增收,一舉兩得。在稻蝦養殖基地旁,一條長長的光伏長廊格外引人注目,光伏發電站一年能給村裡帶來約20萬元光伏收益,還能為貧困戶戶均增收4000多元,保障了脫貧質量。

  產業發展了,長塘村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大力推進安居扶貧,建設秀美鄉村。村前的蓮花廣場景色秀美,水泥公路硬化通村、通組全覆蓋,村小學、村級衛生計生服務室、互助養老幸福之家等惠民工程一個接著一個。美麗的鄉村環境又帶動了鄉村旅游業,長塘村還被評為鷹潭市3A級鄉村旅游點,村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直線上升。(李芳)

(責編:邱燁、羅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