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舍村工作人員正在噴洒消毒。本報記者 陳 璋攝
章家村駐村干部正在卡點值守。本報記者 朱 華攝
被封閉樓棟的門口有公安和醫護人員24小時值守。 本報記者 蔡穎輝攝
醫護人員上門為居家隔離居民測量體溫。 本報記者 鄒曉華攝
黨員志願者探訪高齡夫婦,隔門詢問老人健康狀況。本報記者 童夢寧攝
李小平對居家隔離觀察點垃圾桶進行消毒處理。 本報記者 余紅舉攝
點單採購保障足
記者 陳 璋
2月5日10時,帶著村民的生活需求清單,南昌市新建區溪霞鎮甘舍村村干部迅速駕車前往鎮裡採購。自該村出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並全面封閉以來,村民們已經逐漸適應新的生活方式,隻等疫情早日退去。甘舍村共有5個自然村,354戶1615人。1月25日,一名從武漢回來的村民出現發熱症狀,隨后被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1月29日,甘舍村成為南昌市首批全面封閉的村庄。
5日上午,記者驅車來到甘舍村,隻見村口已拉起防護帶,旁邊臨時布置了一個集裝箱,裡面坐著溪霞鎮工作人員,24小時輪崗值守。
得知記者希望進村採訪,甘舍村黨支部書記李義軍在得到新建區防疫指揮部的同意后,從村裡拿來一套防護服,記者穿上后才得以進村。
走在村裡,記者首先看到的是消毒人員四處噴洒,馬路邊幾張桌子上擺放了登記冊,上面詳細記載了村裡每天每人的體溫信息。“我們每天都要集中消毒兩次,大家也沒有出現發熱情況。”李義軍告訴記者,“剛聽到封閉的消息時,村民們有些慌張,經過加大政策宣傳,大家已經能夠理解,心情也恢復了平靜。”記者環顧四周,隻見村民們或是坐在院子裡享受冬日暖陽,或是在洗菜做飯。
封閉期間,物資保障與疫情防控同等重要。為此,甘舍村專門安排兩名干部、兩輛小車進行集中採購。不論是米面油,還是菜肉副食,以及奶粉和藥品,都由村民點單,村干部每天外出採購。
“這是1月31日下午我接到的一名村民需求,全部是治療糖尿病和高血壓的藥。他70多歲,藥剛好吃完,需要馬上補充。” 村衛生所醫生李茂江拿出一本筆記本向記者展示村民的需求信息,村干部李瑞祥當日20時許開車到城區買藥,回來已是22時多,馬上送到村民家中。
老支書請纓 讓村民安心
記者 蔡穎輝
1月26日,南昌市西湖區桃花鎮三角村干部程某某高燒,被衛生疾控部門認定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作為密切接觸者的村“兩委”干部立刻全部進行醫學隔離,村裡工作陷入停擺狀態。村民得知消息后紛紛吵著要搬走,恐慌情緒蔓延開來……
“當時不知道村民中還有沒有被感染者,不能讓他們再流向社會。”離任幾年的老書記程銀保這時主動站出來。2月5日,記者來到三角村還建房小區探訪,程銀保告訴記者:“當天我就協調相關部門來村裡噴藥消殺,再戴著口罩去密切接觸者家中走訪,村民們看我沒有恐慌,情緒也逐漸平復。”
很快,程銀保在鎮黨委的支持下,與鎮裡下派工作人員和村裡黨員組建臨時黨支部,恢復了村裡的正常工作,並對小區11棟2單元實行全面隔離封閉管理,其余分散在小區內的140余名密切接觸者也都在家自我隔離。
記者在封閉的單元門口看到,警戒線將單元門全部封住,工作人員和醫護人員24小時在門口執勤,生活垃圾有專人接收、銷毀。西湖區委派來增援的“防控小分隊”干部李曦介紹,村民可在微信群發送要購買的生活用品清單,由工作人員購買后送至單元樓下,蔬菜和肉由江西國鴻集團股份公司免費贈送運至小區門口,再由工作人員送至單元樓下。
“開始很擔心,后又被封閉起來不讓出門,心裡很煩躁。”二單元內居民程建英說,經過老書記的開導,加上有物質保障和工作人員的耐心服務,慢慢地心裡就平靜下來了。“在外面的干部非常辛苦,解除封閉后要好好謝謝他們。”
隔著門傳遞愛
記者 童夢寧
“老爺子,家裡的菜夠吃嗎?還缺啥?”“體溫正常嗎?”每日早晚,在南昌市東湖區董家窯街道青橋社區永外正街217號4棟4單元居民樓裡,總會傳出這幾句問候聲,令宅在家中戰“疫”的居民心安、淡定。
2月1日起,根據東湖區抗疫指揮部6號令,永外正街217號4棟4單元樓實行封閉管理。在區指揮部指導下,青橋社區成立了由5名黨員志願者組成的臨時黨支部,將封閉管理的9戶30名居民組建微信聯絡群,通過線上線下互動方式,實行包戶“點對點”服務。該棟樓有一對年近九旬的高齡夫婦,不僅體弱多病,且聽力有障礙,家中又無其他親人陪伴,無法用電話與外界正常溝通,更不懂微信交流。臨時黨支部成員、青橋社區主任張艷紅便承擔了“隔門大吼”關愛服務。“菜夠吃嗎?”“還缺什麼?”“體溫多少?”幾句簡單問話,張艷紅需大聲重復六七遍,才能收到老人的回應。這對夫婦的兒子邱晨感慨:“父母被隔離,我們無法靠近,張艷紅和社區黨員志願者不畏病毒地工作,令我們非常感動。”臨近該單元樓的住戶每次聽到張艷紅的喊話,情不自禁點贊:“這是基層黨員在傳遞黨和政府愛民的聲音,讓居民暖心、踏實。”
據董家窯街道黨工委干部、青橋社區臨時黨支部書記徐平介紹,單元樓封閉后,支部嚴格按要求開展封閉樓棟的垃圾收集、環境消殺等工作,重點監控被隔離的30名居民體溫,安撫其情緒,及時了解生活需求和健康信息,並幫忙代購生活必需品,提供24小時暖心服務。
紅心筑起抗疫牆
記者 朱 華
三聯村委會章家自然村,是南昌市高新區昌東鎮首個實行封閉管理的區域。從1月31日起至今,這個有3200多人口的村庄封閉管理近一周。這期間,群眾正常生活有沒有保障?基層干部如何維護秩序、安定人心?2月4日,記者來到章家村現場探訪。
“防疫一線黨旗飄,紅心筑起抗疫牆。”來到天祥大道進村入口的卡點,一面高高聳立的黨旗和一面大紅條幅特別醒目,十多名鎮村干部組成兩道防線進行值守。據介紹,昌東鎮黨委在三聯村委會設立了臨時黨支部,派出由18名鎮班子成員、機關干部、公安干警、城管隊員、衛生防疫人員組成的工作組,和村干部一起現場開展疫情防控,確保群眾生活有保障。
“我今年8月份將正式退休,現在全力站好最后一班崗。”章家村實行封閉管理期間,60歲的臨時黨支部書記劉國根每天在現場工作約12個小時。按照鎮裡統一安排,他和工作組其他同事都在附近一家賓館住宿,至今都沒有回過家。卡點處的臨時集裝箱房便是一個簡易值班房,記者看到,裡面除了椅子和空調外再無其他設施。
三聯村委會主任章新建告訴記者,在實現封閉管理期間,還出現了一次讓人虛驚一場的意外事件。2月2日晚,58歲的村民章海金突然高燒不退,家屬打電話向村干部求援。章新建一邊安撫章海金一家,一邊向上級匯報。很快,120急救車將章海金送往醫院。一夜無眠。第二天,好消息傳來,原來章海金的發燒是其他疾病引起,大家這才鬆了一口氣。
據了解,封閉管理期間,昌東鎮聯系了定點超市平價提供各類生活物資,村民可以電話或微信至村委會工作人員處登記,每隔一兩天再由超市統一配送到村口。
2月4日上午,南昌一家愛心企業送來102份生鮮蔬菜,有豬肉、包菜、胡蘿卜、土豆、辣椒等。村黨支部經過商議,將這批菜全部贈送給村裡的孤寡老人、殘疾人、困境兒童家庭等困難戶。
封樓不封心 干群心連心
記者 鄒曉華
“謝謝您!不用再幫買肉了,就快解除隔離自己可以買。”2月4日,記者看到業主胡女士正和社區干部通過微信視頻對話,胡女士心情愉悅,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自1月31日起,南昌市灣裡區保利半山諾森伯蘭小區15棟實施封閉管理。該棟一住戶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樓內12戶46人接受居家隔離措施並開展醫學觀察。
2月4日,記者探訪該小區,招賢鎮黨委委員、副鎮長黃巍告訴記者:“發現疫情后,區裡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採取有效措施。1月31日凌晨對確診疫情的樓棟進行封閉。”
被封閉的樓棟位於山腳下,處在小區最裡面。在小區的入口,張貼了封閉告示和警戒線。當天下午,記者和社區干部一起來到該樓下,看見樓棟下搭建了一個值班棚,工作人員24小時值守。黃巍介紹,疾控部門對隔離區周邊的公共區域、過道、大門、門把手,還有電梯、地下室,進行了徹底消毒。“社區給被隔離的居民建立了檔案,專門建立了微信群。蔬菜每天都會送到家門口,業主自己開門領取。”紅灣居委會副主任熊娟說。
記者現場與一名被隔離的業主視頻通話。他說:“被隔離初一兩天,心裡很煩躁。社區干部到家裡來解釋。為了避免交叉感染,保護自己,也是保護別人。現在心裡平靜多了。”一名心理輔導老師加入微信群對居民進行心理輔導,避免他們在隔離期產生焦慮情緒,疾控部門也安排專業人員對生活垃圾先進行消殺后再處理。
垃圾受特殊“關照”
記者 余紅舉
2月3日10時許,南昌縣蓮塘鎮環衛所的李小平穿戴好防護裝備,來到蓮塘鎮府前東路29號一單元。這棟樓因為有從武漢返鄉人員,被定為居家隔離觀察點,生活垃圾和廢棄口罩要額外“關照”,李小平專門負責居家隔離觀察點垃圾清運消毒工作。
進入棟樓前,李小平拍了段自測體溫的小視頻,發給蓮塘鎮衛生院工作人員備案。記者與李小平一起進入樓內,隻見每戶大門緊閉。
“居民把垃圾袋放在門口專用垃圾桶,生活垃圾和廢棄口罩分好類,分別放置在專用垃圾桶內,用84消毒水進行消殺處理。”李小平一邊進行專業操作,一邊向記者說,要從樓上往樓下收集,不然會造成二次污染。而且收集前先消毒一次,收集后套上垃圾袋再消毒一次。
據了解,李小平每天大概要跑十多個居家隔離觀察點清運垃圾,再由密封收運車轉至垃圾處理站進行技術處理。據蓮塘鎮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負責人肖志勇介紹,蓮塘鎮每天收集居家隔離觀察點垃圾約0.5噸、廢棄口罩300余隻。
當天上午,一圈跑下來,身著防護服的李小平早已滿頭大汗,而清運“特殊垃圾”這件事,他沒過多向家人提及。李小平告訴記者,除了默默做好自身的防護措施外,現在每次與家人同桌吃飯,他都會借故錯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