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援隨醫療隊重症醫療組與疫魔競速——

ICU裡的生命保衛戰

2020年03月05日06:51  來源:江西日報
 

  3月4日,江西省援隨醫療隊隊長黃清(右一)與醫務、護理組成員,來到隨州市中心醫院龍門院區重症隔離病房查房,並進入ICU,探視12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病情。記者 楊繼紅攝

  ICU,即重症加強護理病房,被稱為守護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線。

  隨州市中心醫院龍門院區ICU,是目前隨州市唯一收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病區。在這個特殊的地方,江西援隨醫療隊的“白衣戰士”們,每天都在和疫魔進行著生死鏖戰,為患者爭奪每一分生的希望。3月4日,江西援隨醫療隊專家組進入ICU查房,記者隨同見証了戰“疫”一線的艱辛。

  “交接班最願意聽到的詞是‘好轉’‘穩定’”

  隨州市中心醫院龍門院區,4樓。這裡就是在這場戰“疫”中,被稱為“紅區”(抗疫醫院中重症隔離病房的別稱)中“最危險的地方”——ICU。

  穿上密不透風的防護服,戴上嚴實的口罩、勒緊的護目鏡,頓時覺得手腳笨重、呼吸困難。

  推開那道醒目地寫著“此門常閉”的大門,仿佛進入另一個天地。這裡沒有普通病區裡練習八段錦的音樂聲,或是醫患的交流聲。這裡非常寂靜,隻有各類儀器運轉傳出的聲音,和醫生、護士急促又輕輕的腳步聲。

  這是疫魔最為張狂的場所,因為在這裡,收治的都是極其危重的病患。這裡也是孕育希望的地方,在這裡,江西“白衣戰士”一次又一次擊退了死神。

  9時,江西援隨醫療隊隊員、景德鎮第三人民醫院內科副主任醫師余英蓀結束了4個小時的工作,走出病房。“7床病人病情穩定,比前幾天有好轉”“14床病人可以自主呼吸”“15床病人也不用依賴呼吸機了”……每一名病人病情的細微變化,他都要詳細告知接班的戰友——江西援隨醫療隊隊員、來自吉安市中心人民醫院的醫生劉娟。

  “ICU裡都是重症、危重症病人,我們隻能全力以赴創造生命的奇跡。”余英蓀說,每天交接班時,大家最願意聽到的詞,是“好轉”“穩定”,因為,這意味著希望。

  “現在還有12名危重患者,病情比較復雜。”江西援隨醫療隊重症醫療組組長鄒颋說,這裡集中收治了隨州市病情最重的新冠肺炎患者,其中不少病人都帶著較為嚴重的基礎病。但是,江西援隨醫療隊的醫護人員和當地醫院的同仁們,從未放棄過努力,從未放棄過堅持。

  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有效救治,是降低病亡率的關鍵。江西援隨醫療隊抵達隨州后,抽調61名精兵強將組成重症醫療組,進駐隨州市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病區,並接管兩個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危重症病房,共收治了45名新冠肺炎確診重症、危重症患者。

  3月4日,江西援隨醫療隊隊長黃清帶領專家組來到ICU查房,通過整合醫療隊內專家資源以及省內優質醫療資源,繼續加強對重症、危重患者救治,實行“一人一策”治療方式,提高搶救成功率、降低病亡率。

  “隻要有一分生的希望,我們就會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在ICU裡,死神隨時都會開啟倒計時的秒表,醫護人員則必須在最短時間內解除警報,才能為這些危重症患者贏得生的機會。

  12時50分,距離下班還有10分鐘時間。鄒颋和劉娟聽到護士呼叫:“8床病人血氧飽和度下降,血壓低……”

  兩人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病人病情突然出現惡化,可能導致呼吸衰竭。

  一場生死競速隨即展開:氣管插管,用呼吸機幫助病人恢復呼吸功能﹔深靜脈置管,維持血壓穩定……鄒颋說,這些操作都是ICU醫生最為常見、也是最熟練的技能,幾分鐘就能完成,只是如今處在一個高風險的環境中進行。進行氣管插管時,醫生和病人幾乎是口鼻相對,這時病人體內的病毒、氣溶膠從口腔、氣道大量釋放,是醫生面臨感染風險最高的時候。

  “這是家常便飯了。顧不上害怕,救命要緊呀!”鄒颋說,ICU的搶救有一個極為短暫的“時間窗”,直接決定能否把患者從死神手裡拽回來,錯過了,可能就是最大的遺憾。

  一個多小時過去了,搶救結束, “病人還處在危險期,但生命體征穩定了。”

  “患者的每一個微笑,都讓我們心頭一暖”

  於絕望之處創造希望,在死神面前守住生命,對於堅守在ICU的工作人員而言,患者給予的每一個微笑都彌足珍貴。

  14時30分,鄒颋和劉娟完成交接班走出病房時,前胸后背已全部濕透,立即感到一陣“透心涼”。

  這時,身上的防護期為4小時的防護服,已經“超期服役”。

  “搶救就像在跟死神拔河一樣,不可能說等你換好了防護服再開始。”鄒颋說,ICU裡的每一秒鐘,都在進行著生與死的拉鋸戰。

  所幸,鄒颋她們贏下了這一場。在場的醫生、護士們臉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這場戰“疫”中,一邁進ICU病房這道門,醫護人員不僅面臨繁重的工作壓力,更有直面生死的心理壓力,他們必須時刻保持最好的作戰狀態。

  鄒颋說,ICU病房大多是危重症患者,救治的難度非常大。很多時候,盡管大家費盡心力,依然無力回天,有的年輕人不可避免會覺得有挫敗感。

  在這種情況下,每一個患者病情好轉時,一個微笑,一聲輕輕的“謝謝”,都能讓每個人心頭一暖,“對我們來說,這是打心底裡感覺欣慰。”(特派記者 鄭榮林)

(責編:羅娜、邱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