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樂平:護住“生態線” 拎穩“魚籃子”

2020年03月14日18:53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的“戰場”在水面,他們的牽挂在水中。他們是樂平漁政人,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他們仍早出晚歸在河流、山塘、水庫巡察著,或精准打擊違法行為,或點對點開展漁業養殖服務,默默守護著母親河,保障著樂平人民的“魚籃子”。

護住“生態線”

3月10日,一場特殊的增殖放流行動在樂平市名口鎮樂安河古渡口舉行,2名非法電捕魚者在樂平市農業農村局水產漁政管理站工作人員的監督下,將其非法所得及罰沒款購置320斤花白鏈、鯽魚苗放歸樂安河,實行生態補償。

樂安河是樂平市的母親河,水系涵蓋樂平90%的土地,最終注入鄱陽湖,匯入長江水道。近年來,樂平市嚴格落實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舉措,樂安河水質長年穩定在二類水質,野生鯉魚、鯽魚、鱖魚、餐條魚等逐年增多。然而,“桃花流水魚兒肥”的好場景也使少數捕魚者貪念橫生,採用電捕魚的方式進行非法捕撈。

電捕魚是一種滅絕性的扑殺行為,高電流不僅把不分種類大小的魚直接電死,更會使一定水域面積內氧氣耗盡,導致水體污染,對螺、貝、蝌蚪、浮游生物造成滅頂之災,嚴重破壞生態平衡。樂平市農業農村局始終堅持對非法電捕魚行為“零容忍”,局水產漁政管理站成立2個專班,與各鄉鎮漁業管理部門全面對接,對230多公裡長的樂安河及其支流,實行水面檢查與陸上檢查相結合,白天巡邏檢查與夜晚蹲點精確打擊相結合,同時,與全市垂釣愛好者、反電捕聯盟志願者、藍天救援隊志願者暢通聯系,24小時接受舉報,確保2小時內即時響應、立即出動。

“電捕魚作案大多在晚上,我們有時需要蹲守三四個小時。有的時候捕魚船在河中央,我們開船要追十幾裡,夜晚的風刮得真冷。”58歲的水產漁政管理站副站長董醇海,依然與同事一起值守在第一線。今年春節以來,樂平市水產漁政站針對非法電捕魚行為出動巡察20次,其中有15次為晚上出動、蹲點打擊,共繳獲非法捕撈小船2艘,搗毀6艘,始終保持對非法電捕魚的嚴打高壓態勢,有效提高了沿河群眾生態保護意識。

拎穩“魚籃子”

“肖站長,魚苗買不到,怎麼辦?”2月4日,樂平市水產漁政管理站站長肖林華接到了樂平市為民生態魚業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徐鐘生的電話。

春節前后,是水產養殖業投放魚苗的關鍵時期,樂平市現有73000畝水面,往年有1/3的魚苗從湖北購入。然而,此時也是新冠肺炎疫情最嚴峻的時期。物流不暢,魚苗短缺,直接影響老百姓的“魚籃子”。

面對疫情,樂平市農業農村局第一時間與九江、南昌等地的水產合作社聯系,水產漁政管理站緊急調集花白鰱、鯽魚等魚苗,為養殖專業戶發放通行証,並與各鄉鎮、村管控人員及時協調,打通魚苗進村的“最后一公裡”。

隨著當前氣候逐漸回暖,進入水產動物防病促長、提高成活率和產品品質的重要階段。為了做好水產養殖業復工復產,樂平市農業農村局制定《當前水產養殖指導技術服務的通知》,水產漁政管理站針對當前易發的魚類赤霉病、出血病、腸炎、爛腮等常見病,綜合利用下村服務隊、科技特派員以及農業專家在線服務團微信群等形式,廣泛開展線上線下科技服務,對因疫情影響造成資金短缺的養殖戶,及時通過惠農通、復工復產信貸等金融手段予以扶助,並及時發送水產品市場、價格信息,幫助養殖戶更好地恢復生產。

截至目前,樂平市在疫情期間已從省內外調運魚苗近20萬斤,投苗量已完成85%。每天鮮魚上市也穩定在1萬5千斤至2萬斤之間,確保市民餐桌不受影響。(朱媛媛)

(責編:邱燁、帥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