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線下買買買,脫貧增收快快快

消費扶貧:對接需求現雙贏(民生視線)

郁靜嫻 胡婧怡 閆 旭

2020年04月17日08:5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雲南省曲靖市羅平縣長底鄉依托滬滇協作幫扶優勢,積極開展消費扶貧。圖為3月28日,貧困戶採摘沃柑銷往上海。

  人民視覺

  近年來,越來越多來自貧困地區的特色農副產品,被送進了許多單位的食堂,擺上了城鎮居民家庭的餐桌,豐富了人們的消費選擇。“消費扶貧”作為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其作用日益顯現。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一些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受阻,目前情況如何?農產品供應水平和質量怎麼樣?在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還有哪些痛點、難點和堵點?我們的記者進行了採訪。

  打通農產品出村路,緩沖疫情影響

  “眼瞅著就要爛在棚裡了,這可咋辦?”今年春節那幾天,遼寧省岫岩縣洋河鎮關家堡村的貧困戶韓慶貴天天急得睡不著覺。

  他承包草莓扶貧大棚不到半年,棚和苗都是賒來的,好不容易迎來盛果期,可村裡的路因為疫情防控都封了,哪還有收購人的影子?

  正月初五,韓慶貴的眉頭終於舒展了。“政府協調運輸車,拉走了待銷的草莓,價格也賣到了十幾塊一斤。”如今,銷售恢復正常,他的草莓大棚有了五六萬元的收入。

  受疫情影響,年初不少貧困地區農產品出現滯銷。為保障貧困戶收入不滑坡,各部門積極作為: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組織貧困地區農副產品供應商入駐扶貧832平台,促進供需信息對稱透明﹔商務部協同交通運輸部、公安部等部門,保障農產品運輸暢通﹔農業農村部加強農產品市場監測,組織開展線上產銷對接……地方政府、企業也主動作為,多方合力打通農產品銷售渠道。

  ——政策搭橋,產銷對接。

  “免費安排冷鏈專列點對點運輸,桂林80萬噸砂糖橘等你來!”“在南寧累計採購沃柑達到300噸以上,按每噸10元給予補貼。”2月中旬,廣西沃柑陸續成熟,而砂糖橘的銷售窗口期僅有7—10天。桂林、南寧等地緊急出台政策,吸引外地客商前來採購。

  “沃柑目前的銷量已經趕上去年了。”南寧市武鳴區府城鎮四明村柑橘加工產業園負責人鄒成素鬆了口氣。之前,產業園復工后,銷量一下同比減少了近40%,隨著政策落地,沃柑銷售逐漸回暖。

  ——團體採購,定向扶持。

  不久前,本來集團、招商局集團、中核集團等企業積極開展採購,幾天時間就解決了湖北省蘄春縣芭茅街村34萬斤香芋的滯銷問題。

  依托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支援等機制,去年以來,東部9省份持續開展扶貧產品定向採購和集中展銷,東部沿海地區,中央和國家機關、央企,各類國有企事業單位、民營企業和社會組織等三方面直接採購和幫助銷售貧困地區農產品分別達到了483億元、154億元和1000多億元。

  ——“觸網”推廣,效力倍增。

  “各位寶寶粉絲們,非常開心能夠如約相聚在我們樂平市扶貧淘寶直播間!”3月15日上午,在江西“百縣千品”消費扶貧活動中,各地縣級領導、第一書記、青年干部紛紛代言扶貧產品,在直播平台、朋友圈促銷。

  各類電商平台積極參與,幫助扶貧產品唱好戲。拼多多加設“多多助農”線上入口,支持滯銷農產品優先“出鏡”﹔今日頭條、抖音、美團等大力推介貧困地區旅游資源和特色產品,一些知名主播成為帶貨“網紅”。

  國務院扶貧辦數據顯示,截至3月27日,中西部的22個省份一共認定了22566個扶貧產品,東部9省市購買扶貧協作地區農副產品總額已達21.21億元,貧困地區農產品區域性滯銷問題已經得到了緩解。

  釋放消費潛能,助力產業升級

  消費扶貧“挖掘”出不少優質農產品,讓城鎮居民嘗到了甜頭。

  最近,每天下午3點多,一輛小貨車都准時駛進海南省海口市濱貿路電力村,車上載著剛從白沙黎族自治縣採摘來的毛薯,負責該樓團購的周大姐會組織居民分批下樓領取。在海口,有上百個居民小區能享受白沙縣“扶貧助農”的上門送貨服務。“方便!劃得來!”周大姐在手機上展示著小區居民的好評留言。

  “這兩年家裡的果蔬開支明顯增多。”在北京某銀行工作的狄女士說,她關注了好幾個微信公眾號的扶貧產品專欄,“從南到北,隻買當地最應季的東西﹔最近一單是湖北的筍子、四川的枇杷和海南的木瓜,產地直郵,新鮮又便宜!”

  “我們在連鎖超市設立了消費扶貧專櫃,為扶貧產品銷售搭建平台,也為消費者購買提供便利。”湖南省桂陽惠康連鎖商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羅四姣表示,扶貧產品整體質量不錯,銷量也比較穩定。

  除了個人購買、團體下單,農超、農校、農堂等也在加快對接,讓“菜園子”直通“菜盤子”。安徽理工大學后勤部門持續從阜陽市、壽縣等貧困地區採購米面油和蔬菜,到去年11月底採購額已超過700萬元。

  消費扶貧打通了產供銷鏈條,促進了農業產業升級。

  今年2月,廣東東莞合福稻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董斌與黃江鎮許多企事業單位一起,認購了韶關市西約村滯銷的10萬斤蔬菜和上千隻家禽。從韶關回來,董斌帶了一些紅茶樣品,“當地村民不懂包裝和營銷,我們正在幫他們重新設計包裝,樣品已經出來了,很快就可以上市,估計貴的能賣到三五百元哩。”

  截至4月14日,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扶貧832平台已累計實現交易額1.2億元,匯集4000多個供應商,覆蓋貧困縣774個。平台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供需對接、信息反饋,平台促進了一些貧困地區的產業升級。比如,陝西淳化合坤生態農業公司,上線平台僅用3天就完成了7萬多元的採購訂單。“企業一下子信心倍增,計劃今年在西安建設展銷中心,協助陝西貧困縣的供應商通過政府採購政策,帶動更多農戶走向更大的市場。”

  “廣泛動員全社會積極搭建平台、購買扶貧產品,這是一件雙贏的事。”國務院扶貧辦綜合司副司長王春燕說,一方面有助於實現城市菜籃子、米袋子的有效供給,滿足城市居民消費升級的需求﹔另一方面促進了貧困地區扶貧產業的健康發展,確保貧困群眾增收。

  不做“一錘子買賣”,建立良性互動長效機制

  “去年發的桃又脆又甜,可今年發的橙子又酸又小,還爛了不少。”提起消費扶貧,北京某國企員工王女士抱怨說,單位從對口支援貧困縣購買的農副產品質量不穩定。

  “貧困地區扶貧產業總體上還處在起步階段,存在種養環節質量管理不到位、產業鏈延長不夠、附加值提升不足等問題,有待改進。”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認為,消費扶貧說到底是消費,必須尊重市場規律,實現買賣雙贏,才能得以持續。

  ——產品質量得過硬。

  “堅決不做一錘子買賣!”山東東營市河口區義和鎮博興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袁學剛說。博興村石磨面粉加工廠的產品前一陣在省級龍頭企業的銷售平台上架了,最近村裡還跟山東種業集團、省農科院達成合作,計劃引進新的小麥品種,由合作社統一生產管理,這樣種出的小麥產量高、出粉多、品質好,“我們是沖著回頭客去的,一定要靠品質攏住客源。”

  ——政策扶持要給力。

  為促進消費扶貧提質擴面,各地使出了很多新招、實招:遼寧鼓勵貧困地區生產經營主體加快地理標志商標、特色區域標識的申報注冊和使用,青海向農業龍頭企業和畜禽養殖合作社注入風險補償金近2億元,寧夏大力推進特色優質農產品外銷窗口建設……其中很多好經驗值得推廣。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強作為。

  “從這次疫情看,凡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發育良好的地方,疫情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就較小。”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孔祥智說,促進供需兩頭更高效、密切地對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要進一步加大開掘市場、維護市場的力度。

  ——物流配送體系應跟進。

  專家分析,許多貧困地區的綠色優質農產品之所以容易出現滯銷賣難,原因還在於運距較遠、配套設施不夠完善,特別是在冷藏保鮮、物流配送方面發育不足,缺資金、缺技術、缺人才。

  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農村電商研究中心主任郭紅東建議,應通過財稅等扶持手段,鼓勵全國性電商與物流大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做好扶貧產品貨源保障工作,提高社區物流配送服務效率。

  ——農戶自身要強化營銷意識。

  “要幫助更多農民學會將手機變成新農具,讓直播變成新農活,數據變成新農資。”阿裡巴巴合伙人、阿裡大農業辦公室主任戴珊表示,將進一步挖掘線上銷售平台優勢,深入推進“村播計劃”,線上線下培訓貧困地區農戶的直播技能。

  “市場需要什麼,我們就引導貧困群眾種植什麼。”海南助村公社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吉昌超說,現在每逢周末或節日,海南各地的“扶貧集市”都非常熱鬧,“越來越多的貧困戶嘗到了甜頭,看到了市場前景,有奔頭,干勁兒足!”

  制圖:沈亦伶

(責編:邱燁、毛思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