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雙目失明,但是我不怕吃苦,而且毅力比一般人強!”5月31日,記者在九江市柴桑區岷山鄉分水村村民劉禮湖的吊瓜種植基地看到,120畝吊瓜苗長勢正旺,劉禮湖和妻子董廬芹一起,將吊瓜藤“牽”上架,鋤去藤蔓四周的雜草,對他來說,如果風調雨順,今年會迎來吊瓜滿園的豐收季。
今年50歲的劉禮湖,雙目失明,其妻子也因患小兒麻痺症造成身體不便,育有兩女一子,隻有二女兒身體健康。作為一家的頂梁柱,劉禮湖沒有等靠要,在一系列幫扶措施帶動下,埋頭苦干,實現了華麗轉變。“雖然眼睛看不見,但是我還能做很多事情。”這個自強不息的貧困戶,用雙手撐起一片藍天。
劉禮湖最初經營著一家小副食店,一直以來靠著鄉親幫忙照顧生意,維持生活。區、鄉、村三級扶貧干部多次上門,在經濟、生活和精神上予以幫扶。在一次產業扶貧政策講解會上,劉禮湖聽說武寧縣等地種植吊瓜而且銷量很好,當時柴桑區內還未引進種植,便萌生了自己種植吊瓜的想法。為了托起劉禮湖的脫貧夢,幫扶干部組織劉禮湖和其他村民一起到武寧縣學習經驗,並進行了小面積的試種。
2015年,在村委會協調幫助下,劉禮湖成功流轉了百余畝土地擴大吊瓜種植規模,並成立了勤勝專業合作社。第二年,柴桑區扶貧部門給予其合作社5萬元產業扶貧資金﹔區委農工部、勞動就業局、農商銀行三家聯保,幫劉禮湖獲得了30萬元的貼息貸款﹔岷山鄉政府幫其爭取貼息貸款5萬元,並免費贈送有機肥300包。如今,劉禮湖的吊瓜畝產50余公斤,每畝毛收入達1500余元,同時他還帶動了吳宜漢等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合作社中共同創業。2019年,劉禮湖主動向村裡提出脫貧退出。談到今后合作社的發展,劉禮湖激動地說:“脫貧讓我樹立了生活的信心與希望,我不僅要繼續擴大種植規模,還要開工廠做炒貨,對吊瓜進行深加工,做成產業,帶動更多的貧困戶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