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處的致富筍——從銅鼓雙紅筍廠看產業扶貧

2020年06月17日20:20  來源:江西日報
 

雙紅村地處銅鼓縣大塅鎮大山深處,山路崎嶇,翠竹成海。近日,記者來到茶坪村小組,隻見李紀明家榨筍的箱子擺放在屋后,箱子上纏著蛛絲。他從懂事起就跟著爺爺上山榨筍。

“我今年不榨筍了。”53歲的李紀明說。這個榨了40年筍的村民,為何放下了老本行?

換一個“吃”法

雙紅村山多地少,貧窮落后,是全縣貧困人口最多的深度貧困村。封山育林后,村民靠山吃山砍伐竹木行不通了,發展動力不足,又找不到脫貧好路子。

雙紅村有毛竹林4.5萬畝,筍資源豐富,家家戶戶在山上搭筍棚,挖筍、蒸煮、榨筍、晒筍。這種傳統的筍加工模式,生產效率低,還要靠天吃飯。如何把雙紅竹筍做成產業,讓靠山吃山換一個“吃”法?

出點子,出思路,找出路。宜春市政協主席挂點幫扶,扶貧特派員、駐村第一書記、江銅集團扶貧工作隊集中力量,多渠道、多舉措幫扶雙紅村。他們經過充分調研、溝通協調后,決定幫助雙紅村建立一家加工能力達100萬公斤鮮筍的筍廠,讓雙紅村脫貧的路子走得更穩、更遠。

2018年10月,江銅集團投入293萬元扶貧資金援建雙紅筍廠,派駐3名扶貧工作隊員負責筍廠的規劃、設計、施工、衛生檢測等等。經過幾個月的努力,雙紅筍廠建成了。

解放了勞動力

去年春,雙紅筍廠投產,面向全村收購鮮筍。村民們從山上挖來春筍,賣給雙紅筍廠,再也不用搭筍棚和守在山上蒸煮、榨筍、晒筍了。

雙紅筍廠收購了25萬余公斤鮮筍,村民賣鮮筍的收入達60萬元,村集體經濟增收6萬元。貧困戶出售鮮筍,每公斤還可獲得0.2元的獎勵。

以前在山上搭棚榨筍,現在要把鮮筍運下來,有點困難。雙紅村籌資修建便道,方便大家進山挖筍,把鮮筍運出來。今春,雙紅筍廠“生意”紅火,收購鮮筍100多萬公斤,實現了飽和加工。

駐村第一書記饒華平告訴記者,有的農戶隻用20多天挖筍時間,就有1萬多元的賣筍收入﹔有的農戶竹山多,賣鮮筍的收入有好幾萬元。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筍廠帶給雙紅村的又一大好處是,解放了村裡的勞動力。往年春天,村民上山挖筍,搭筍棚,支大鍋蒸煮,隔天就要到山上壓榨,入伏后還要到山上晒筍,差不多要在山上忙碌大半年。如果筍榨不好、晒不干,半年的付出就白費了。

今春,李紀明沒有再去山上榨筍,而是把在自家山上挖的鮮筍,全部賣給了雙紅筍廠。隻要挖好筍放在路邊,筍廠就會派人派車上山收購,他開心地說:“筍挖到了,賣了個好價錢,還能騰出時間外出務工,省事省心更劃算。”

扶貧車間下“金蛋”

雙紅筍廠改變了當地傳統的筍加工模式,也讓村民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饒華平告訴記者,今年收購的鮮筍除了加工筍干,還加工了20噸筍罐頭、5噸玉蘭片,預計可實現利潤60萬元。

雙紅筍廠扶貧車間提供就業崗位20多個,其中貧困村民就業10多人。桐梓陂村小組鐘國奕、鐘平陽兄弟倆均為貧困殘疾人,在雙紅筍廠務工20多天,每人收入3000多元。鐘國奕說:“在家門口有活干、有錢掙,對我們殘疾人來說真的很好。”

雙紅竹筍品質好,口感好,銷路好。饒華平介紹,雙紅筍加工產業的前端、后端都沒有問題,關鍵是要把中端做好,提高產品附加值。

據了解,雙紅筍廠一期項目隻做鮮筍初加工,車間工人隻有兩個月的務工期。如何促進鮮筍深加工,延長車間生產期,促進貧困村民在家門口就業?

在調研后,他們決定繼續推動雙紅筍廠往深加工方向發展,把榨好的鮮筍切成筍絲,加工成包裝筍,讓雙紅竹筍更好地走向市場,產生更多效益。

江銅集團追加投資347萬元援建雙紅筍廠二期項目,主要加工筍絲,做成包裝筍。目前,雙紅筍廠二期項目已做可行性研究,完成了整地,正倒排工期,投產后可新增30個就業崗位,實現常年用工,常年生產,預計利潤120萬元。

雙紅村採取“合作社+筍廠+農戶”精准扶貧利益聯結機制,通過鮮筍銷售獎勵、務工、分紅等方式,促進貧困戶增收脫貧。筍加工產業還大幅增加了村集體收入,增強了對貧困戶兜底保障能力,也為村公共設施建設和維護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據介紹,雙紅筍廠納入大塅鎮國有資產管理,由鎮政府安排專人進行資產經營、財務管理,可保障筍廠生產設備維修的資金來源,確保筍廠生產經營長期穩定,增強雙紅村穩定脫貧能力。

“這個產業扶貧項目選得准、選得好,就像是給雙紅村留下了一隻會下金蛋的母雞。我們有信心改變貧困狀況,建設一個幸福富裕的雙紅村。”雙紅村黨支部書記廖慶仁說。(記者 鄒海斌)

記者手記

扶貧產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有利潤、有效益是關鍵。雙紅筍廠就像一隻會下金蛋的母雞,為雙紅村帶來可觀的收益,還讓當地勞動力從傳統的筍加工模式中擺脫出來,促進就業和增收。脫貧攻堅后續幫扶,不能單靠政策,要注重產業支撐,因地制宜培育有效益的扶貧項目和有根產業,推動貧困村高質量脫貧、貧困戶穩定脫貧。

(責編:帥筠、邱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