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栗縣城管與交警等多部門攜手保障果蔬進城車輛不擁堵。 記者 洪懷峰攝
6月17日19時50分,一輛滿載蔬菜的大貨車,穩穩地停在上栗縣農貿市場門口。蔬菜批發商胡泰仁跳下車,向市場的商戶們打招呼,商戶們隨即圍攏過來,下貨、稱重、結算,一會工夫,從長沙運來的8000余斤時令蔬菜銷售一空。
眼前的這一幕,胡泰仁期盼已久。原來,從去年12月份開始,由於當地城區對大貨車限行,批發商隻能通過大貨車將瓜果蔬菜拉到郊區,再用小車轉運分銷。這不僅加劇了損耗,成本也上漲不少。為此,今年5月,上栗縣城管、交警等多部門聯手,巧治城市“堵點”,打通了果蔬進城最后一公裡。
大貨車被限行 引發果蔬進城運輸難
上栗縣農貿市場處於縣城中心地帶,不僅面向當地市民提供蔬菜零售服務,還承擔著上栗與臨界湖南醴陵市周邊地區14個鄉鎮蔬菜的批發功能,旺季一天要銷售6萬斤蔬菜,淡季也達到2萬斤。
巨大市場的需求,帶來了物流運輸業的繁榮。然而,通往上栗縣農貿市場的萍栗路,寬僅12米,兩側還設置了多個停車泊位。遇到貨運車輛停靠卸貨,這條出入城的主干道便被堵得水泄不通。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上栗縣從去年12月1日起,全面禁止大貨車在城區通行。
“大貨車城區禁行我能理解,但我們從事果蔬生意的人卻遇到了難題。”常年做蔬菜批發生意的胡泰仁告訴記者,禁行后大貨車隻能停靠在城郊,再用小型車輛轉運至農貿市場,不僅增加損耗,還增加了裝卸費用。這些費用加在了運輸成本中,每斤蔬菜的價格比起以前要稍稍上漲。
頭疼的不僅僅是胡泰仁,在離上栗縣農貿市場不到20米的水果街,80余戶水果商販同樣面臨此難題。
實行報備制度
從全面禁止到限時通行
“一邊是大貨車進城佔道影響交通,一邊是禁行影響果蔬物價,這一矛盾既讓我們交警部門承擔了很大的壓力,又迫使我們在路面必須投入更多的警力。”上栗縣公安局交警大隊肖桐奇大隊長告訴記者,經過與城管部門多次協商,決定要盡最大努力保障拉送生活物資貨車的通行。
但這並非易事,上栗縣城市管理局局長吳建忠告訴記者,大貨車進城后佔用主干道卸貨,必然引起交通擁堵。而新建批發市場的話,時間周期較長。
吳建忠告訴記者,考慮到這些情況,一方面由上栗鎮政府牽頭,把農貿市場附近新群村的停車場改造為水果蔬菜批發市場,拓大空間﹔另一方面由交警部門對拉送水果的大貨車實行報備制度,從全面禁止到限時通行。
“實行報備制度,限時通行新政策,雖然有所緩解果蔬進城難,但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難題。”胡泰仁告訴記者,因為有很多果蔬批發商的大貨車一天要進兩次城。19時下貨的那趟車,主要是供當地農貿市場零售攤位鋪貨,23時的那趟車主要是批發給縣城下面14個鄉鎮的菜販下鄉零售。如果限時通行,隻有凌晨才能進城的話,農貿市場零售攤位就保障不了。因為攤販賣了一天的菜特別累,要人家凌晨來進貨誰都不願意。
錯峰進城政策
讓商販百姓皆受益
“民生無小事。今年5月14日,我們開了一個協調會,縣和鎮的人大代表、交警、城管以及商販們坐在一起,共同出主意想辦法。”上栗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易光明告訴記者,通過協調和實地查看,交警、城管出台了錯峰准入政策,菜販的第一趟車在19時30分進城卸貨,第二趟車在凌晨進場。考慮到運送水果的大貨車較多,交警、城管開辟了“綠色通道”,規定了車輛行車路線,並建立一個微信群,同時利用“智慧城管”的視頻監控平台,關注路面交通變化,用微信群提醒貨主錯峰進城。問題及時解決,果蔬進城的“最后一公裡”就此打通。
從事水果批發生意20年的謝炎忠笑著說:“這樣一來,皆大歡喜。交警、城管不用擔心路面擁堵,我們也不用多次轉運。最重要的是水果、蔬菜每斤的價格直降了3毛多,惠及了全城百姓。(記者 洪懷峰 通訊員 易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