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08日07:17 來源:江西日報
7月1日上午,52歲的姚信旺巡林檢查梨果套袋的密封性,瞅見日漸長大的天桂梨,不由拿出手機拍照,讓弋陽的客商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悅之情。
天桂梨是上饒市廣豐區吳村鎮塘邊村的名優農產品。1999年,饒明榮等5名黨員帶頭種了30畝,如今帶動全村400多戶農民參與,種植面積逾3000畝,年產值達2500多萬元。
幾年前,看到村裡人種梨有賺頭,當時還是貧困戶的姚信旺也跟種了3畝。2019年,梨樹挂果,去除成本,淨利潤1.5萬元,老姚一下子就脫了貧。老姚越干越有勁,把種植面積擴大到5畝。沒想到今年初發生新冠肺炎疫情后,由於交通不暢、運輸成本增加,之前的鉀肥供應商又不願向散戶供貨……可梨子要生長,時間不等人,那陣子急得老姚天天對著果園長吁短嘆。
姚信旺的困擾,在塘邊村不是個例。群眾有困難,黨員來幫忙。饒明榮等幾名黨員碰頭后決定都到村裡“搭把手”。幾名黨員挨家挨戶上門,了解種植戶所需肥料數量,然后拼單統一採購。沒過幾天,浙江湖州一家工廠運來了幾大車肥料,一下子解了果農們的燃眉之急。
新擴種農戶技術是不是過關、梨果銷路暢不暢?為了更好地幫助村裡的種植戶,在饒明榮和幾名老黨員的建議下,成立了天桂梨產業發展臨時黨支部,大家分工明確:統一採購耕種物資,保障供應﹔發動身邊的“土專家”走進基地,鑽進梨樹叢,現場“傳經送寶”﹔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拓寬銷售渠道,把支部建在產業上,疏“堵點”,補“斷點”,穩住產業鏈。
“能人就是辦法多!”姚信旺說,受疫情影響,曾有好幾個老客戶都取消了今年的訂單,這讓他心裡沒了底。沒想到,這些黨員們發動微商圈、做直播、對接商超,打出一套促銷“組合拳”。
真干換來實效,村民的預訂電話又開始忙碌起來。“一天要接好多撥電話。這不,這個弋陽的客商還是他們介紹的,貨款都提前付了一部分。”老姚笑呵呵地說,滿臉都是幸福。(余 燕)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