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地鐵,駛向“智”造藍海

——南昌軌道交通產業園的夢想與踐行

2020年11月17日07:21  來源:江西日報
 

  “地鐵一響,黃金萬兩。”談起地鐵經濟,人們大多想到的是地鐵建設給一座城市帶來的交通改善,以及由此引發的經濟拉動作用,但以地鐵建設為重要內容的軌道交通產業本身作為一個龐大產業的經濟價值,卻往往被忽視。

  於是,當南昌地鐵人2018年開始謀劃建設軌道交通產業園,希冀實現“南昌地鐵南昌‘智’造”之時,其前景起初並不被大家看好。不過,隨著南昌地鐵建設的不斷推進,到明年,全市將開通運營4條地鐵線路,地鐵建設投資額將增長到800多億元,囊括地鐵、鐵路、輕軌、磁懸浮等板塊的軌道交通產業的分量進一步凸顯出來。

  這是一塊規模巨大的市場,這是一個前景誘人的產業,這也是一次讓渴求產業崛起的南昌人無法忽視的發展機遇。

  “在修好地鐵的同時進一步帶動相關產業”“專題研究、專班推進、早日見效”“要做就得快做”……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推動和要求下,市政府成立工作專班,分管副市長擔任專班“班長”,南昌軌道交通產業園的建設迅速從夢想走向實踐。特別是11月16日,隨著產業園(一期)重點項目簽約活動舉行,總投資近百億元的28個項目正式落戶,在新建經濟開發區這個南昌產業“西進”的主戰場,一個千億級的新興產業集群呼之欲出。

  擔當

  從軌道交通產業鏈下游的一家建設運營企業,到打造軌道交通產業園,成為這一產業鏈頂端的“游戲”組織者,對南昌軌道交通集團來說,這當中需要一次巨大的跨越。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軌道交通產業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產業體系,且科技含量高、帶動效應強、市場潛力大、產業鏈條長。特別是隨著城軌交通被納入“新基建”范疇,僅在我省,軌道交通領域未來一段時期的投資總額就將超過萬億元,前景廣闊。但目前,以南昌地鐵為例,1至4號線雖然共投資800多億元,但本土企業由於實力不濟,參與度還不到2%,區域市場需求與產品本地化供應能力極不均衡。

  軌道交通產業的頂端,讓南昌地鐵人仰望和夢想﹔而強烈的市場反差,則讓他們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擔子——要進一步壯大南昌的地鐵經濟,並在修好地鐵的同時帶動相關產業,對這一產業鏈上各類企業都具有天然吸引力的南昌地鐵,必須率先站出來。

  從今年4月開始,在南昌軌道交通集團的主動擔當下,產業園建設全面啟動。從成立領導小組和管理公司,到開展考察招商﹔從編制可研報告,到推進對接合作,隨著一條“高規格、精設計”的創業“路徑圖”被繪制出來,南昌地鐵人瞄准軌道交通產業的頂端,在這裡搭建一個夢想的舞台,開始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跨越。

  作為

  對一家企業而言,要完成這樣一次大跨越,難度可想而知。

  從目前全國軌道交通產業園的布局來看,由於軌道交通產業拉動效應顯著,國內眾多城市都建設了不同規模的產業園。在我省周邊,西面的湖南株洲,南面的廣東神山和江門,東北面的江蘇常熟和無錫,都有相關的軌道交通科技城或軌道交通產業園。要在這些先行者的夾縫中,爭得自己的一席之地,並非易事。與此同時,放眼江西,有資質、有能力參與產業鏈競爭的企業少之又少。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盡管面對眾多挑戰,但南昌地鐵人把壓力當動力,踏上了艱巨的園區規劃建設之路。

  為破解最為關鍵的招商問題,9月1日,南昌軌道交通集團主要領導赴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總部,就中國中鐵旗下產業入駐園區及TOD綜合開發等事宜與其主要負責人進行會談。長期的合作、真誠的態度、不懈的精神,很快打動了中國中鐵主要負責人。產業園第一期擬落戶重點項目28個,投資總額近百億元。其中,中國中鐵所屬企業投資項目就有6個,意向投資額24.5億元。正是通過執著的“走出去、請進來”,他們共外出走訪企業40多家,組織推介活動20余次,與50多家企業進行了商談,吸引40多家企業表達了入園投資意向。

  有多大作為,就有多大收獲。以招商為突破,借助市級層面持續高位推動,目前,南昌軌道交通產業園項目土地農轉用已快速獲批,地塊內房屋征遷工作也基本完成﹔11月16日,第一批擬入駐企業集中簽訂《投資協議書》。產業園的開工建設已是箭在弦上。

  決心

  開弓沒有回頭箭。踏出這一步,不僅要把產業園建設好,更要運營好、運用好,使之成為推動南昌產業發展的強動力。

  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南昌地鐵人通過對全國軌道交通產業園的深入研究,給產業園找到了一個清晰的方向——形成以智慧軌道交通為引領,傳統制造業、新制式軌道交通、智慧運營、智慧維保為核心的“1+4”產業布局,採取差異化的發展策略,著力打造專業化、產業化、智能化、特色化、國際化的產業園區。

  翻開擬入駐企業目錄,既有准備建設全國首條智能空軌系統的中車長江,又有將打造盾構機及軌道高端工程裝備生產基地的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既有建設智慧安檢設備智造中心的恆安衛士,又有進行城市軌道智慧運維、智慧車站系統研發及推廣的八維通科技﹔既有建設全球智慧地鐵聯合創新中心的華為公司,又有打造智慧地鐵供電運維研究中心的華東交通大學和北京太格集團,體現出了軌道交通產業智能化、電氣化、輕型化的未來發展方向。

  同時,為了推進金融創新和發展模式創新,南昌軌道交通集團擬聯合中鐵電氣化局集團、中鐵交通投資集團,以及上海力鼎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合資成立基金管理公司,並發起設立南昌軌道交通產業基金。一方面,合理籌措外部資金,利用杠杆撬動效應,拓寬南昌軌道交通建設資金渠道﹔另一方面,發揮基金市場化運作優勢,為軌道交通產業發展以及全域TOD綜合開發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

  “要抓住產業的未來,就要有面向未來的園區建設理念。”南昌軌道交通集團負責人表示,產業園將緊緊抓住打造“大南昌都市圈”帶來的市場機遇,採取產城融合的開發建設模式,構建以市場為導向、科技為核心、企業為主體、園區為平台、“產、學、研、孵、訓”五位一體的軌道交通高科技園區,帶動地區經濟綜合競爭力提升。

  以此為前進方向,南昌軌道產業園將在總規劃約3000畝的土地上,分三期推進:2022年前后完成一期建設,面積783畝,投資額超百億元,產業規模達200億元,重點打造智能交通、盾構施工裝備、軌道車輛配套系統、機電集成設備、技術服務等產業﹔2025年前后完成二期建設,產業規模達700億元,園區產業格局基本形成﹔2028年前后完成三期建設,產業規模達到1000至1200億元,建成完整的軌道交通產業體系。

  對於產業園的未來,准備落戶在這裡的上海電氣泰雷茲有關負責人信心滿滿:“這個產業園定位清晰、規劃合理,依托其集群效應和企業的技術積澱,我們一定會在智慧城軌領域收獲豐碩的成果。”

  有擔當、有作為、有決心。南昌地鐵正扛起省會地鐵的責任和使命,為南昌、為江西迸發全部能量。(殷 勇)

(責編:邱燁、毛思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