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峰回首望廬山

——探尋如何做實唱響“廬山天下悠”品牌

2021年01月07日07:04  來源:江西日報
 

山,塑造了江西。四方的懷玉山脈、武夷山脈、九連山脈、幕阜山脈構成了它的基本輪廓。江西,群山環繞,綿延橫亙,猶如長軸一幅。廬山便是這畫軸上最絕妙的一筆。

如果說自然造就了廬山,那麼人文歷史則成就了廬山。“人文聖山”,是廬山傲然於群山的底氣和資本。

廬山之巔看風雲激蕩,令人心潮澎湃。但當我們今天重新審視全國旅游發展版圖時,又不免為“一廬風月雲中隱”扼腕。

引 子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江西時贊譽“廬山天下悠”。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廬山的保護與發展,省委書記劉奇強調:“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持續深化改革,強化擔當實干,山上有序疏解、彰顯特色,做亮耀眼明珠,山下連點成線、精美呈現,串起美麗珍珠,把‘廬山天下悠’品牌唱得更響。”

為提升廬山品牌影響力,省政協將“全面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做實唱響‘廬山天下悠’品牌”列為2020年專題協商課題。為做好專題議政准備工作,面對疫情影響,省政協課題調研組因變制宜,“政協人+部門人+專家”一起“圍讀”廬山,學研各類資料200多萬字。

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后,調研組兵分5路奔赴九江市、廬山市(廬山管理局)、井岡山市、安福縣等地開展實地調研。同時,創新調研形式,先以普通游客身份赴廬山開展兩次體驗式調研后,再開展蹲點式調研。調研期間,調研組成員與當地干部群眾一對一、面對面交流,聽取百余名業內人士和游客意見,從源頭取“活水”,最大限度掌握一手資料。

歷時7個月,十余次各類研討會議,42次反復修改打磨后,調研組才形成調研報告。報告既有橫向比較,又有縱向思考﹔既指出廬山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又為廬山未來的發展建言獻策。

2020年11月2日至3日,省政協十二屆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圍繞“全面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做實唱響‘廬山天下悠’品牌”開展專題協商議政。省政協主席姚增科指出:“做實唱響‘廬山天下悠’品牌,是助力江西省高質量發展、綠色崛起的時代命題、必答之題。”

榮與光

山之語:歷史的廬山何以稱雄?

沿天池山頂循石階下行,可見龍首崖拔地千尺,孤懸空中,宛如蒼龍昂首,飛舞天外。當雲霧襲來,龍首崖如漂浮在茫茫雲海之上。

龍首崖觀雲濤,是游客到廬山的打卡點之一。不只是龍首崖,廬山有名的自然景觀不勝枚舉。廬山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錦繡谷、三疊泉、五老峰、蘆林湖……千般錦繡,鋪排如畫。

天地有匡廬,兼秀險雄奇,自成一派﹔往來無俗士,多聖賢才俊,相譽千秋。廬山,不僅是大地雄渾與秀麗的象征,還是文化與歷史的見証。其實,更讓廬山引以為傲的,是千百年來的歷史文化積澱。與國內名山大川相比,最能體現“廬山天下悠”品牌的是,廬山擁有豐富且具有唯一性、稀缺性、獨特性、罕見性的歷史文化資源。這也是廬山有別於其他名山大川的最大特色和優勢。

廬山,一座藏在文人墨客詩詞裡的名山。許多人認識廬山,是從詩句開始的。在襟江帶湖的峰巒中,懸崖峭壁、雲海煙雨、飛瀑銀泉、幽林疊谷遍布其間,引多少墨客文人,吟千古絕唱。陶淵明來過,“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真情流露﹔李白來過,“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如神來之筆﹔蘇軾來過,“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另辟蹊徑……

廬山,可謂星光璀璨。歷史長河中,近3600名歷史文化名人相繼登臨廬山生活、游覽,留下近2萬首詩詞歌賦,以及大量傳世文章、繪畫、石刻等文化遺存,使廬山成為中國田園詩、山水畫的發祥地。值得一提的還有,朱熹重振白鹿洞書院,使之成為宋明理學和書院教育的典范,躋身中國“四大書院”,影響了宋代以來的中國歷史。

讓我們將目光沿著歷史的軌跡慢慢往回收,近現代的廬山依然熠熠生輝。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三上廬山主持召開中央會議。周恩來兩上廬山就第二次國共合作進行談判。廬山曾是原國民政府的夏都,廬山談話會在此進行,《抗戰宣言》在此發表。放眼全國山岳景區,這一價值無可比擬。

不僅如此,廬山在宗教文化、生態文化等方面也獨樹一幟。廬山宗教文化以佛道文化為主體,兼容西方宗教文化,形成了“一山藏五教,走遍天下找不到”的格局,極為罕見。廬山生態文化以地質、溫泉、雲霧茶、董奉杏林文化等豐富多樣為特色,擁有親近自然、康養度假豐厚的承載能力,別具一格。

如果問江西的景區誰最具“國際范”,很多人會遙指廬山。廬山是一座享譽世界的名山,是我國首個世界文化景觀遺產,是首批世界地質公園,是中西文化交融合璧之山。

真實的廬山,遠遠比你所了解的廬山更加精彩。廬山是一幅畫,更是一本書。這本書,內容太精彩太厚重,需要精讀細品。

時與勢

山之惑:今天的廬山緣何迷茫?

站在廬山之巔,看霧斷青峰,不知雲外幾重天。千百年來,廬山雲霧以其波濤翻騰、變化莫測,令無數人痴迷。

從歷史回歸現實,山還是那座山,雲卻不是那片雲了。回觀當下,在“千山競秀、萬壑爭流”的旅游發展大潮中,廬山旅游龍頭地位的影響力和帶動力越來越弱,持續發展面臨不少難題。廬山充滿了困惑,正如這漫山的煙雲,讓人方向不明。

與省外一些名山相比,就旅游經濟體量而言,廬山已不在一個重量級。2019年,廬山門票收入分別為武陵源、黃山、九華山的35%、42%、61%。尤為突出的是,廬山景區對門票收入依賴嚴重,門票收入佔總營業收入六成左右,而黃山、九華山僅佔兩三成。縱是與省內山岳相比,廬山亦讓人發出“泯然眾人矣”的感慨。近5年,廬山旅游總收入年均增幅為15.83%,分別比三清山、龍虎山景區少1個、8.31個百分點。2019年,廬山旅游接待總人次首次被龍虎山超越。

何以至此?這就不得不說到廬山“一山多治”的問題。在外人看來,廬山是一個整體。其實,在廬山設市前,廬山風景區由四個行政主體分割管理。最多的時候,廬山曾經“一山六治”。由於“一山多治”,廬山旅游資源被碎片化分割、無序利用。多頭管理體制下的行政主體、管理權限、地域劃分、資源分割所帶來的矛盾和問題日漸增多,成為制約廬山旅游科學發展、轉型發展的最大阻礙。在大眾旅游蓬勃發展的年代,廬山飽受“一山多治”困擾,沒能抓住機遇趁勢而上,逐漸在旅游市場中失去了應有地位。

如何改變廬山“一山多治”的格局?改革勢在必行。為了廬山的發展,這些年廬山管理體制改革從未停步。2016年,廬山市設立,給了人們巨大想象空間。但事實情況是,由於種種原因,廬山管理體制改革推進緩慢,改革合力尚未形成。令人欣喜的是,我省以問題為導向,及時對症下藥,當前正在進一步深化廬山管理體制改革,並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和階段性成果,改革成效將逐步顯現。

除了體制機制問題,廬山在發展過程中還面臨諸多“成長的煩惱”。“過去黃山學廬山,如今正好相反。”廬山和黃山,就像兩個“鄰居家的孩子”,時常被拉來比較。僅從品牌效應發揮這一點,可管窺兩座山近年來發展的差別。黃山按照鄧小平當年提出“把黃山的牌子打出去”的要求,加快推進黃山國際化戰略,成為中國旅游發展排頭兵。反觀廬山,“廬山天下悠”的品牌效應發揮遠比不上黃山。

來到廬山五老峰南麓,一座飽經歲月滄桑卻依然古韻盎然的建筑——白鹿洞書院,靜靜地坐落在時光深處。千百年來,不知多少大師在這裡傳道授業解惑,也不知多少賢士從這裡走向天下。然而記者數次到此都發現游客寥寥,與書院的名氣極不相稱。這也印証了調研組的看法:廬山文學藝術、書院文化的利用與游客多元化的需求結合不夠緊密。

白鹿洞書院只是一例,廬山大量歷史文化資源與旅游融合不充分,資源優勢沒有轉化為品牌優勢。比如,廬山深厚的紅色文化資源挖掘不夠深入,對旅游的強大輻射能量遠未釋放﹔宗教文化平台作用發揮不足,在提升海內外影響力方面仍有較大差距﹔地質、溫泉、廬山雲霧茶、杏林文化等資源沒有用足,“一山飛峙大江邊”天然形成的山水聯動文章沒有做好。

2020年12月3日,廬山出現大范圍霧凇景觀,“千崖冰玉裡,萬峰水晶中”。縱然寒氣逼人,山上仍迎來大量游客。但到廬山的游客會發現,山上熱熱鬧鬧,山下卻冷冷清清。廬山“山上行、山下不行”向來廣受詬病。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山上山下互動性不夠,是廬山發展的痛點,也是廬山改革的重點。

從空間上看,山上山下利用不足,從時間上看,一年四季冷熱不均,廬山旅游季節性短板十分明顯。山上旅游,對避暑形成的旺季經濟過於依賴。“干好兩個月,坐享一整年”,旺季時游客超負荷,牯嶺鎮人滿為患﹔淡季則經營慘淡,很多店鋪關門歇業。世人皆知廬山夏季清涼,其實廬山“春如夢、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每季都有獨特的韻味。只是,天賜食於鳥,但不投食於巢。“四季都是旅游旺季”,還需要廬山潛心經營。

攻與守

山之問:未來的廬山應當何為?

冬日廬山,山風凜冽,踏著微露的晨光,登上含鄱口望鄱亭,憑欄遠望天際。緩緩地,一輪旭日從煙波浩渺的鄱陽湖面噴薄而出,霎時湖天盡赤。

廬山旅游,也希冀穿越煙雲,望見紅日。如何更好發揮廬山資源優勢,做實唱響“廬山天下悠”品牌,再創輝煌?調研組給出了對策建議:從打好“理念牌”“改革牌”“特色牌”等入手,攻守兼備,希望為廬山發展撥雲見日。

“黃山談話”是黃山探索和奮斗的“定海神針”,指導黃山旅游破冰發展、轉型提升,躋身全國旅游“第一方陣”,其品牌價值得到了充分體現。調研組建議,廬山要打好“理念牌”,需提高政治站位,深化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特別是“兩山論”的理解認識,認真抓好貫徹落實,做實唱響“廬山天下悠”品牌。我省可學鑒黃山成功做法,對“廬山天下悠”品牌大力宣傳推廣。

山水有相似,文化各不同。廬山擁有無可比擬的歷史文化寶藏,“人文聖山”是廬山最大的競爭力所在。調研組建議,廬山應打好“特色牌”,把具有“世界影響、中國特色、江西味道”的廬山歷史文化優勢提煉准、發揮足,做實唱響“廬山天下悠”品牌。

“廬山之巔,一馬當先”。2019年9月21日,廬山舉行首屆國際山地半程馬拉鬆賽。近萬名來自海內外的馬拉鬆運動員在“廬山之巔”,用雙腳丈量這座美麗的世界名山,在奔跑中感受廬山迷人風景和獨特魅力。與此同時,廬山將重啟世界名山大會,籌辦世界企業領袖峰會,持續舉辦國際名茶名泉博覽會、國際愛情電影周等活動,不斷擴大廬山國際影響力。

這與調研組的觀點不謀而合。大家認為,廬山應聚焦“世界影響”,積極開展國際人文交流,主動對接融入“一帶一路”倡議,加強與境外主要客源地合作,擴大朋友圈﹔密切與世界旅游聯合會和世界名山協會的聯系,加強互動推廣﹔組建世界避暑旅游勝地聯盟,舉辦國際性賽事﹔締結國外友好旅游城市,聯合開發國際旅游精品線路,打造國際品牌。

“發揮白鹿洞書院資源優勢”“用好‘天下第一泉’‘桃花源裡可耕田’”“發揮廬山宗教文化的積極作用”……在2020年11月召開的省政協專題協商議政會上,與會人員暢所欲言。廬山作為“人文聖山”,要展示自身特色,應做好以廬山豐厚多元文化為主題的文旅融合文章。具體怎麼做?大家各抒己見,積極建言。廬山應著力將無形文學資源轉換成有形文化旅游產品,通過恢復廬山“詩路”古跡、修繕詩詞小徑、繪制文藝長卷,打造中國廬山千年文學穿越長廊﹔重建“廬山國學”,依托白鹿洞書院打造中國書院小鎮﹔發揮廬山宗教文化平台作用,打造與眾不同的宗教文化體驗產品……

一部《廬山戀》,一生廬山情。2020年9月20日至26日,廬山舉辦國際愛情電影周,借助電影這一世界相通的語言,傳播“廬山天下悠”,成為“網紅”。華山基於武俠故事打造的“華山吾俠”IP,受到年輕人喜歡。從《廬山戀》到“戀廬山”,廬山“浪漫之山”極具“網紅”潛質。調研組建議,廬山應做足“江西味道”,找准廬山所代表的江西文化符號和地域特色,講好新時代廬山戀故事。比如,注重紅色資源的開發利用,做好紅色旅游與愛國主義教育相結合的文章﹔突出廬山“山居而不離城”的特質,做好牯嶺酒吧一條街和夜景夜游項目﹔圍繞具有廬山標志性的杏林、田園、茶泉等特色品牌,打造具有人文特色的健康養生基地。

廬山的精彩,不隻在山頂。山上山下如何融合發展?早在十多年前,黃山就開始了“旅游下山、二次創業”,走出了一條山上山下齊頭並進的黃山旅游發展之路。因此,調研組建議,廬山應打好“鏈接牌”,把山上做精、山下做特,形成“百年看山上、千年看山下”的全域旅游格局,構建大廬山旅游經濟圈。

后 記

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熟悉的人都知道,為了廬山的發展,改革一直處在進行時。

2020年12月24日,廬山“市局合一”管理體制正式運行。這是自2019年廬山管理體制改革拉開新一輪序幕以來取得的重大成效,標志著廬山管理體制改革又邁出了新的一大步,也拉開了廬山開啟新發展階段的大幕。同時,我省正在組建廬山旅游發展集團,力爭到2023年實現廬山旅游上市。下一步,我省將以推進廬山旅游上市為牽引,堅定走市場化、專業化、集團化的路子,努力把廬山打造成全省旅游的龍頭、全國旅游的標杆、世界旅游目的地。

圍繞“山上做明珠,山下串珍珠,再創廬山新輝煌”的目標,廬山出台了旅游改革創新三年行動計劃,挖掘廬山人文聖山、世界景觀、避暑勝地、牯嶺小鎮“四大特質”,激活廬山名山名湖名人名墅名茶名泉“六大優勢”,進一步做實唱響“廬山天下悠”品牌。到2023年,實現“3311”目標,即廬山景區旅游三年累計投資達300億元,年實際購票人數突破300萬人,年接待游客突破1億人次,旅游總收入突破1000億元,山上山下實現全面融合發展。

不畏浮雲遮望眼,待到雲開霧散,廬山露出真面目,定是一派崢嶸氣象。(記者 楊惠珍 龔艷平)

【專家觀點】

打造國際旅居旅游目的地

南昌大學江西發展研究院院長 黃細嘉

回首過往,廬山曾是世界級旅游目的地。觀望當下,廬山旅游發展國際化程度日趨減弱。建議我省啟動廬山“二次創業”,重振廬山雄風、再創廬山輝煌,把廬山打造成為國際旅居旅游目的地。增強引力,圍繞“旅居廬山”“休閑勝地”定位,進行強勢營銷,做實唱響“廬山天下悠”品牌﹔凝聚合力,政府、企業、媒體、居民共同發力,做強“廬山真面目”產品,圍繞“中國酷嶺”提升消費水平﹔保持定力,圍繞“大廬山·環廬山·泛廬山”做足融合文章。

【景區聲音】

山上山下融合發展

廬山管理局黨委書記、廬山市委書記 李甫勇

廬山將以深化管理體制改革為路徑,以融合發展為導向,持續推動旅游高質量發展。當前,山上正以“深化管理體制改革,整合旅游資源、國有資產、旅游經營、服務體系,提升牯嶺鎮風貌、基礎設施”為抓手,山下正以“旅游、城市、土地、溫泉等八大資源整合”為抓手,推動山上山下融合發展。

■ 【他山之石】

黃山“下山”尋求更大發展

近年來,黃山旅游圍繞“走下山,走出去”發展戰略,全力推進“二次創業”,探索出一條山岳景區轉型發展新路。

黃山也曾遇到旅游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競爭加劇,創新不足,發展步伐放緩,依靠“門票經濟”的增長模式面臨“天花板”。改革勢在必行,轉型路在何方?從傳統的“門票經濟”轉向“創新經濟”,從“靠山吃山”到“走下山,走出去”,黃山開啟了“二次創業”。依托黃山風景區優勢資源,黃山穩步推進太平湖、宏村、花山謎窟景區轉型升級,大力實施“山水村窟”戰略布局,形成有機互補、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成為黃山旅游對外拓展的有力支撐。同時,黃山大力推進“旅游+”戰略,加快景區板塊、索道板塊、酒店板塊、徽菜板塊等優勢業務橫向擴張,強化“旅游+小鎮”“旅游+電商”“旅游+文旅”“旅游+體育”“旅游+農旅”等新興業務縱向拓展,成為開啟黃山“二次創業”的一把鑰匙。

(責編:羅娜、邱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