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源村的“體溫計”

——記德安縣塘山鄉石源村駐村第一書記劉繼紅

2021年01月26日07:10  來源:江西日報
 

“告別鬧市赴深山,隻為群眾把心牽,走村串戶探鄉情,噓寒問暖助民生。”筆墨蘸滿感恩,字句溢出溫情,這是德安縣塘山鄉石源村人人皆知的“大詩人”——十九組村民曾曉兵的新作。這首詩作生動刻畫了村民心中的好干部——駐村第一書記劉繼紅。

2016年12月22日,劉繼紅由組織任命,從九江市公安局國保支隊案件偵查大隊教導員崗位被派駐到塘山鄉石源村任第一書記。

石源村地處海拔近400米的高山,距離縣城55公裡,交通不便,人口稀少,是“十三五”省級貧困村。“這裡老百姓的生活實在是太貧窮了……”眼前低矮破舊的老屋,坑坑窪窪的村道,四處拋荒的土地,讓剛下車的劉繼紅不禁感嘆,從未有過農村生活經驗的他,憑著不怕苦不服輸的軍人本色以及警察特有的攻堅克難精神,在村支部架起一張簡易床,開始了自己扶貧濟困之路。到崗僅3天,他就走訪了全村48戶135名貧困村民,從此成了石源村的“體溫計”,監測著每戶貧困戶的動態情況,系統掌握貧困群眾的第一手信息。

自來水不通、出行道不暢、晚上沒路燈,這些制約百姓生活的困難被劉繼紅一一記在心中。於是,早晨7時的山路上有他走訪幫扶單位的腳步,三伏天的工地裡有他盯進度查質量的身影。很快,260戶村民家中有了自來水,380米硬化道路鋪就,83盞太陽能路燈亮起。農耕設施舊,山田灌排難,扶貧產業少,力拔窮根的決心頻頻遇阻,劉繼紅卻精准謀劃破難題,自家的小車4年跑了十幾萬公裡的裡程,平均一年穿壞6雙鞋,爭資金,引器械,看產業,訪客商。不久,730畝農田的灌排問題解決了,280畝田地具備了機械化耕作條件,3座光伏發電站先后落地,100多畝中藥材基地粗具規模,500多畝茶葉全面採摘,投資600萬元的茶廠正式投產,46戶貧困戶分紅獲利,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首次突破20萬元,並於2018年成功脫貧。

在十九組村民袁金香等17名老人眼裡,劉繼紅是他們的免費“外賣小哥”,2019年因干旱生活用水緊缺時,是他每周自費從九江裝載滿滿一整車桶裝水,逐一送到他們手中。在鐘第紅夫妻心中,劉繼紅成了義務的“勤務兵”,不僅幫身患殘疾的夫妻二人爭取到了3萬元房屋改造資金,還幫他們爭取到了村裡保潔員的公益性崗位。全省脫貧攻堅獎貢獻獎、全省最美扶貧干部、九江市脫貧攻堅優秀第一書記……百姓的連連稱贊,組織給予的種種贊譽,劉繼紅從不宣揚,而是一心牽挂著石源村。

“為鞏固我局幫扶單位德安縣塘山鄉石源村脫貧攻堅成果,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方便村民夜間出行,提升村部‘三化’建設標准……懇請解決石源村2020年度幫扶資金23.1萬元……”這是劉繼紅1月12日寫的申請報告。今年57歲的劉繼紅沒有停下工作的腳步,“不忘初心勇擔當,牢記使命勤幫扶”依舊是他堅定的目標。(胡 婧 記者 劉小榮)

(責編:羅娜、邱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