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舊痕中探創新之路

——從陶溪川看景德鎮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的成功實踐

2021年03月03日07:29  來源:江西日報
 

以瓷立市的景德鎮,曾被英國劍橋大學教授李約瑟博士譽為“世界上最早的一座工業城市”。作為我國最重要的產瓷區之一,新中國成立后,宇宙、建國等十大瓷廠的相繼成立,延續了千年瓷都的歷史文脈,推動了景德鎮陶瓷產業突飛猛進。然而,進入上世紀90年代后,十大瓷廠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留下了一座座老廠房、老窯爐、老煙囪。

工業遺產是一座城市的珍貴記憶。如何將老廠區活化出新風採,實現工業遺產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同步?近年來,景德鎮市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實踐,並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引起廣泛關注。那麼,景德鎮是如何攻堅克難的?其值得借鑒的經驗又在哪?日前,記者以景德鎮陶溪川文創街區(以下簡稱陶溪川)為重點,進行了實地採訪。

堅定選擇保護利用,忍痛放棄房地產開發

“1000多年的窯火生生不息,傳薪不止﹔100多年的道路迂回曲折,迤邐向前。”近日,記者在位於陶溪川的景德鎮陶瓷工業遺產博物館裡,在聲、光、電的世界中,沉浸式感受著近現代以來景德鎮陶瓷工業所經歷的滄桑巨變。站在痕跡斑駁、歷史感厚重的老窯房前,記者的思緒,也很快被帶進了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作為陶溪川精神燈塔的景德鎮陶瓷工業遺產博物館,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7年度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之創新獎,但大家可能都不知道,在數年前,這裡只是宇宙瓷廠一個破敗的燒煉車間。”年過花甲的許紹文,是景德鎮陶瓷工業遺產博物館館長,作為一位老瓷業人,親歷見証了十大瓷廠的歷史變遷。許紹文介紹,進入上世紀90年代后,由於陶瓷企業退城進郊等原因,曾經輝煌一時的宇宙瓷廠被閑置。之后,許多生產車間被租賃給個人開作坊、養狗、修車,廠區內污水橫流、雜草叢生,環境惡劣。

盡管十大瓷廠都已經閑置沒落,但處於主城區的地理優勢,導致其土地還是引起了不少房地產企業的興趣。承載著陶瓷產業工人的記憶和情感的老廠區,究竟是進行房地產開發,還是進行保護利用?許紹文告訴記者,景德鎮市委、市政府旗幟鮮明地選擇了保護利用。2012年,該市專門成立了景德鎮陶邑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簡稱陶邑公司),啟動實施陶溪川等項目,拉開了對宇宙瓷廠等工業遺產進行綜合保護利用開發的大幕。

沒有經驗借鑒,用創意瞄准最高標准

“面對破敗不堪的老廠區,沒有任何適合本土化的保護利用開發成功經驗可供借鑒,但是,重任在肩,我們就算‘摸著石頭也要過河’。”陶邑公司黨委副書記馮俊感慨道,“一路走來荊棘滿途,陶溪川是在不斷自我革新中拔節生長的。”

“好的規劃是成功的一半。”馮俊介紹,陶溪川作為景德鎮致力於打造中國地標性文化濕地的重要項目,投資力度大、空間緯度廣、歷史跨度長。為了體現陶溪川項目的高端、前沿,景德鎮通過策劃競標的方式,邀請國內知名策劃戰略研究機構擔綱項目總策劃,最終確立了將陶溪川打造成世界藝術創意交流平台、國家文化復興先鋒示范區、江西特色文化旅游核心目的地、城市工業文明保護典范的高規格定位。與此同時,還邀請了北京清華同衡城市規劃院負責總體設計,日本HMA建筑事務所、韓國履露齋等國際知名設計機構參與設計,充分保証了項目規劃設計的高品質與前沿化。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醞釀,2013年4月,以宇宙瓷廠為核心啟動區的陶溪川項目(一期)正式動工。陶邑公司總經理熊洪華告訴記者,在對工業遺產實施保護利用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一切破壞其完整性和原始性的改造活動,秉承“坦誠真實”原則,陶邑公司始終堅持不做舊、不造假,完全保留原有建筑風貌,真正留存時代信息與印記。如獨具特色的“包豪斯”鋸齒型廠房、高聳的煙囪和水塔、不同時代的老窯爐、各種工業化管道,以及粗糙的牆壁和牆上的老標語、口號、青苔等均保持原汁原味。利用原有的老廠房空間,經過保護、改造和利用,還建成了邑空間雙創平台、陶公塾教育研學基地、B&C設計中心、直播基地、陶溪書館等一大批生產生活設施。

昔日爐火熊熊的燒煉車間,被打造成美術館、博物館﹔過去燈火通明的彩繪車間,化身為藝術工作室……曾經的老廠區借助發展升級理念,迸發出創意之光。

全面實施品牌戰略,陶溪川大步走向全國

在保護利用開發的過程中,陶邑公司與其母公司景德鎮陶文旅集團瞄准年輕人這一目標人群,圍繞青春、時尚、活力等核心元素,確立了“陶溪川為生活造”的理念,著力打造世界級的年輕人造夢空間,引進品牌企業和知名機構173家,涵蓋文化交流、教育培訓、藝術創作、休閑娛樂、品牌體驗、陶瓷直播等一系列功能。

2016年10月,在萬眾期待中,耗時數年精心打造的陶溪川(一期)全面開放。截至目前,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國的200余位藝術家駐場創作、游學和生活,每年分春、秋兩季舉行面向全球藝術家的春秋大集,每周舉辦兩場面向全國青年創客的創意集市,攜手中央美院、中國美院、同濟大學等舉辦展覽100余場……通過業態的多元植入和有機融合,如今的陶溪川,陶瓷人看得到傳統,年輕人找得到時尚,中國人覺得很洋氣,外國人又覺得很“中國”。景德鎮市工信局黨組成員黃君表示,陶溪川不僅成為景德鎮新的文化地標,而且通過“工業遺產+文化+旅游+設計+服務”方式,成功讓工業遺產的內涵得到了不斷延伸,加快了新舊動能轉換,助推了經濟高質量發展。

那麼,陶溪川的投入和產出狀況究竟如何?能否通過市場化真正實現良性、長遠發展?面對這些公眾比較關注的話題,陶邑公司向本報獨家公開了一組財務數據:通過向銀行貸款、發行企業債、爭取中央財政支持等方式,陶溪川(一期)總計籌集投入4.6億元﹔近年來,作為陶溪川運營管理機構,陶邑公司經濟效益逐年遞增,營收由2017年的6326萬元增長至2020年的3.5億元,資產規模從2017年底的31.4億元提升至2020年底的145億元﹔陶溪川入駐企業和機構的營收由2017年的5.1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13億元。此外,陶溪川搭建的“雙創”平台,還匯聚了“景漂”大學生創客1.7萬人,帶動上下游就業6萬人。

“陶溪川的品牌價值是不可估量的。”對於陶溪川,景德鎮市工信局黨組書記、局長洪明華有許多話要說。借助陶溪川日益增強的品牌影響力,陶邑公司大力實施品牌戰略,積極推進文創產品輸出及活動模式的整體輸出,僅2020年就打造“陶溪川”品牌文創產品1900余款,並將品牌形象店開到了北京、重慶等全國多地。此外,“陶溪川”現象還引起了全國許多工業城市的關注,紛紛前來取經或洽談合作。目前,陶邑公司正在與陝西省銅川市、浙江省龍泉市合力打造“銅川版陶溪川”及“龍泉版陶溪川”,陶溪川的品牌之路越走越寬。

記者手記

老廠區活化出新風採。在景德鎮城區穿行,記者注意到,陶溪川現象,其實只是該市近年來大力開展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工作的一個縮影。公開信息顯示,景德鎮目前有宇宙瓷廠、御窯廠、為民瓷廠和建國瓷廠四處國家工業遺產,數量僅次於北京、重慶,位居全國設區市第一。將御窯廠與陶陽十三裡項目等配套聯動,打造中國手工業生產傳承旅游示范基地﹔以中德工業4.0培訓基地建設為主抓手,將為民瓷廠改造成獨具特色的教育和藝術群落﹔以再現歷史、留住記憶、重塑功能和生產性保護的理念,將建國瓷廠建設成全國一流的“雙創”基地……近年來,隨著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工作的持續深入,景德鎮的一個個老廠區,正在不斷煥發新活力。

“工業遺產是中國文化遺產的有機組成部分。對工業遺產實施有效的保護和合理的利用,不僅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意義,而且對推進城市結構調整與優化、構建和諧人居環境、促進城市再生等都具有重要意義。”洪明華表示,景德鎮市委、市政府已將工業遺產保護列入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三年行動計劃”,按照“政府扶持、企業主導、市場化運作”模式,該市正在籌謀將一個個獨立的工業遺產項目和陶瓷產業體系作為整體加以保護利用,讓景德鎮的工業遺產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記者 蔣少征 王景萍)

(責編:邱燁、羅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