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發展階段,如何把握鷹潭特質,彰顯鷹潭的辨識度,提升鷹潭的知名度?如何邁開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新步伐?今年4月,鷹潭市委八屆十一次全會提出,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以及省委工作要求,以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為首要戰略,以“全域融合、改革創新、綠色轉型、奮進爭先”為總體要求,以“四個爭先、三個突破”為戰略舉措,以強黨建、強作風、優環境為發展保障,錨定“智慧美城”“世界銅都”“中華道都”“城鄉融合”的發展定位,把產業強、百姓富、環境美、治理優作為階段性綜合目標,努力打造區域性綜合樞紐城市,加快建設“智銅道合、強富美優”新鷹潭,奮力譜寫新時代江西改革發展新畫卷的鷹潭篇章。
夢在遠方,路在腳下。踏上新征程,新一輪的發展大幕已徐徐拉開。
如今,百萬鷹潭人民堅定發展信心,保持發展定力,以奮進爭先勇跨越的擔當作為,打好高質量發展“主動仗”,跑出跨越式發展“加速度”,努力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今年1至5月,全市入統項目162個,其中“2050”億元項目6個﹔新簽約項目159個,其中“2050”億元項目19個﹔實現財政總收入94.94億元、同比增長27.4%,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2%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8%左右。
“智慧美城”——
以03專項為牽引,大力發展移動物聯網產業,深化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提升城鄉智慧化管理水平,全力建設中部地區物聯網產業制造中心,打造智慧美麗的現代化城市。
位於鷹潭高新區智聯小鎮的智聯雲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參觀者“打卡”﹔智聯小鎮65萬平方米智能化標准廠房、12.7萬平方米定制廠房、36萬平方米海南工控標准廠房建設年內啟動﹔科創小鎮科創城16萬平方米主體工程年內可投入使用,10余家科創平台將入駐﹔智慧雲測、渥泰環保入選工信部物聯網項目案例……時下的鷹潭,正插上智慧的翅膀,催動物聯網產業風起雲涌、生機勃發。
2017年,鷹潭成為國家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簡稱03專項)成果轉移轉化試點示范城市。面對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交付的重點任務,鷹潭搶抓發展機遇,與智慧相伴前行,著力做大做強數字經濟。
實現4G、5G、NB-IoT和eMTC多重網絡協同發展﹔建成中國信通院鷹潭物聯網研究中心等一大批創新平台﹔成功舉辦2019江西國際移動物聯網博覽會﹔躋身全國首批5G商用城市,榮獲全球智慧城市數字化轉型獎和全球智慧城市中國區產業數字化轉型獎﹔物聯網產業集群已納入國家第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如今,“物聯鷹潭”已然成為這座年輕城市的閃亮新名片。
借助物聯網技術,鷹潭強化歷史擔當,持續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價值鏈深度融合,重點布局物聯網關鍵元器件、無線通信模組、汽車傳感器、新型智能終端、無人機和網絡安全六大核心產業集群,全力打造中部地區物聯網產業制造中心。今年以來,全市新增物聯網制造類項目22個,投資總額122.8億元。
依托數字化為傳統制造業賦能,鷹潭著力加快傳統制造企業加速向智能制造企業轉型升級。三川智慧公司是一家生產機械水表、智能水表等產品的本土民營上市企業,如今其生產的NB-IoT智能水表,已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多個大中城市規模化商用,成為了全球最大的NB-IoT水表生產商。目前,全市390余家物聯網企業快速集聚,今年1至3月,全市物聯網核心及關聯產業實現營業收入達153億元。
智慧賦能、物聯鷹潭,迅猛改變著城市的管理方式和生產生活方式。結合03專項試點,鷹潭廣泛開展智慧路燈、智慧水表、智慧停車等示范應用,目前全市智能水表安裝率超過95%,智慧路燈安裝率超90%,智慧市場監管、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消防、智慧農業等方面的探索積極展開,已成為移動物聯網示范應用最廣的城市之一。
加快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試驗區﹔推進物聯網城市級應用,加快鷹潭高新區國家網絡安全“高精尖”技術創新示范區建設,積極培育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以數字化為產業升級和三次產業融合賦能,不斷激活數字經濟發展引擎……向著打造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邁進,鷹潭步履鏗鏘有力、前景風光無限。
“世界銅都”——
健全完善“八位一體”產業體系,加速銅企業聚集做大總量、銅產業升級做優質量,使銅產業體系更健全、鏈條更完備、體量更大、質量更優,全力建設全省萬億有色產業集群核心區,打造在全球有位置有影響的世界銅都。
鷹潭因銅而興、因銅而旺。
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以銅產業為重點的萬億級有色產業的決策部署,鷹潭堅持以“銅”為基,把銅產業作為首位產業發展,產業體系不斷健全,銅產業總量持續做大、質量持續升級、產業鏈日趨完備,已成為了全國最大的銅工業生產基地,一個在全球有位置有影響的世界銅都正噴薄欲出。
為加快做大做強銅產業,克服新冠疫情等不利影響,鷹潭堅持准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第一時間出台“穩定銅產業發展11條政策措施”,持續深化與江西理工大學、中國信通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昌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等院校合作,同烏克蘭國家科學院弗蘭採維奇材料問題研究所中國研究中心、中科院寧波所、蘭州化物所等開展合作對接,在全國率先發行銅產業創新券,率先創新銅供應鏈金融、“銅票通”等融資模式,助力銅企業生產、倉儲、物流、貿易、金融等全產業鏈環節升級,著力為銅產業發展引路護航。
針對產業總體存在結構不優、技術含量不高、競爭力不強等問題,該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強化“智”的引領,依托科技創新催動“老路走新”,加快銅產業轉型升級,激發高質量發展動能。截至2020年底,全市已有23家銅企業啟動了智能化改造,5家銅企業列入了國家和省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銅企業智能車間已達34個,智能化設備達627台。目前,伴隨“銅+互聯網”產業新業態風生水起,該市已涌現出銅高新技術企業68家,銅產業正加速實現由粗到精的提升、由平到智的轉型、由量到質的跨越。
今年以來,該市聚焦銅產業發展,持續狠抓創新能力建設,大力強化轉型升級、揚優成勢,深入實施科技創新載體提升工程,全面推動銅產業大數據平台與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一體化運營,高標准編制“世界銅都”建設發展規劃和物聯網產業發展專項規劃(2021-2025年),加快健全“八位一體”銅產業體系,著力提升“世界銅都”的首位度,全力爭當全省萬億有色產業集群核心區。1至5月,全市162家規上銅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5%左右﹔新引進銅精深加工項目14個,總投資達157.06億元。
“中華道都”——
堅定文化自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推動道文化和其他特色文化顯性化、大眾化、體驗化,深入推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全力打造具有道文化特色的世界級旅游目的地。
在剛剛過去的端午假期,鷹潭龍虎山景區克服疫情影響,旅游產業全線飄紅,共接待游客量3.75萬人,同比2020年增長73.72%,同比2019年增長98.8%。這是鷹潭推進文旅融合,加快打造“中華道都”的實踐縮影。
“龍虎天下絕”。龍虎山是千年道都,道教祖庭。
以龍虎山為龍頭,鷹潭市深入實施文旅強市戰略,用好“龍虎天下絕”“中華道都”品牌,高效整合文旅資源,做足文旅融合文章,統籌聯動、新舊並舉推進重大文旅項目建設,加快打造以龍虎山景區為龍頭、具有濃郁中華道文化特色的世界級旅游目的地。
總投資約51億元的龍虎山道文化康養度假生活小鎮已開工建設,旨在打造集文化體驗、養生度假、健康運動、生態觀光、生活配套等功能為一體的“飄落人間的天堂”﹔鷹潭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大上清宮遺址保護工程、上清聖境等項目有序實施……
時下,位於龍虎山上清古鎮的龍鱗壩,成了不少游客的新旅游打卡地。清澈的河水漫過水壩,傾瀉而下的水流形成層層疊疊的白色水花,整體壩面形式活潑靈動,營造出層次豐富的視覺效果。而全新提升后的上清古鎮,以其裝飾一新的街道、布局豐富的業態、形式多樣的活動,更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這個有著1400多年歷史的古鎮日益煥發出新的活力。
吃上旅游飯,走上致富路。龍虎山口上舒家村是依托道文化打造的一個“五彩鄉村”,毗鄰仙水岩景區的地理優勢,以及道文化的“加持”,使這個“五彩鄉村”不僅成了當地文化與旅游融合的示范村,也吸引了城市資本與農村資源相融合,共同打造鄉村民宿。目前,該村已進行了道路的硬化和村庄的綠化,實現了無線WIFI的全村覆蓋和免費上網,58戶村民中有48戶開了農家樂旅館或餐飲,其他十多戶也在從事與旅游相關的業務。口上舒家村村委會副主任舒太明介紹,“我們村沒有閑人,都是吃旅游飯做旅游事,去年的人均收入已經超過5萬元,大家生活都富裕了。”
文與旅相伴,旅因文而興。如今的鷹潭,正努力唱響“中華道都”文化品牌,積極探索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之“道”。與此同時,跳出鷹潭謀發展,加強與周邊區域間的交通互通、商貿聯通、物流暢通,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增強城市輻射力,促進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
“城鄉融合”——
搶抓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機遇,堅持“一融帶六化”,以城鄉融合推進城鄉產業發展協同化、基礎設施一體化、公共服務均等化、要素流動自由化、人居環境精美化、社會治理現代化,促進城鄉發展更平衡、更協調,加快打造全國城鄉融合發展的先行示范區。以列入全國海綿城市建設首批示范城市為契機,聚焦全域一體生態融合、藍綠灰水系統融合以及智慧海綿管控融合三個示范目標,加快海綿城市建設步伐,著力構建“一體化藍線管控、一體化生態修復、一體化環境治理”的全域海綿生態格局。
2019年12月,鷹潭市全域列入首批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明確對建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完善農村產權抵押擔保權能、建立健全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發展、建立完善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體制機制、健全農民持續增收體制機制等五個方面進行改革探索。
聚焦“百姓得實惠、地方得發展、經驗能推廣”目標,鷹潭市如今正以試驗區建設為契機,快馬加鞭、擔當實干,加快打造全國城鄉融合發展的先行示范區,奮力闖出一條有鷹潭特色的城鄉融合發展之路。
五項試驗任務全面鋪開。該市堅持“項目+機制”模式,全面深化五項試驗任務。土地入市方面,出台《入市土地儲備辦法》《異地入市辦法》和《入市交易辦法》,完成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6宗(異地入市一宗)。產權抵押擔保方面,基本實現每項農村產權的抵押擔保有一款以上專屬信貸產品適用,已辦理貸款超過1萬筆。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方面,完成城鄉供水一體化模式構建和科研,50個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項目順利完工。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教師“縣管校聘”全面落實“縣管”,5家省市醫院合作共建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南大二附院醫聯體醫院正式揭牌。農民增收方面,36個村集體經濟組織初步實現“政經分離”,339個行政村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全部達到5萬元以上、平均達15萬元以上。
海綿城市建設加快推進。今年6月,鷹潭正式被確定為全國海綿城市建設首批示范城市。近年來,該市堅持謀全域、治黑臭、控內澇、美環境,在城市道路綠地建設、城市水體治理、老舊小區改造、防洪排澇等項目中,主動融入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十三五”期間,海綿城市建設達標區域已達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27%,市中心建成區兩個黑臭水體已消除黑臭,老城片區地下排水管網80%實現雨污分流,中心城區87%的內澇點已消除,城區水體岸線生態化率達86%。目前,該市正按照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中小城市海綿建設示范的總體目標,聚焦全域一體生態融合、藍綠灰水系統融合以及智慧海綿管控融合三個示范目標,計劃投資約70億元,開展流域區域海綿修復、城市系統海綿提升、社區系統海綿改造等3大類24項工程,依托在全省率先實施的“一網統管”工程,搭建海綿城市管控平台,形成水環境、水安全、水資源的分類精准管控, 著力構建“一體化藍線管控、一體化生態修復、一體化環境治理”的全域海綿生態格局,確保2023年底現狀城市建成區6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內澇點消除比例達100%。
城市建管提升全面深化。該市堅持“四精”理念,按照“一心兩帶四片區”城市空間格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全面掀起全國文明城市新一輪創建熱潮。深入實施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三年行動,全市共梳理出城提類項目294個,總投資510億元,其中已開工項目110個。在全省率先推進“一網統管”建設,6月底全市40%的社區、公共建筑和高層建筑完成“智鷹119”消防物聯網改造升級。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該市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全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持續深化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著力打造新時代“五美鄉村”,年內將新完成440個新農村建設任務,努力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在全省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考核中,該市榮膺二類市第一名﹔貴溪市獲批創建第三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貴溪市、余江區已被列入國家特色優勢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