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頻道>>鷹潭

金融活水沃鄉野

——看鷹潭如何創新農村產權抵押融資模式助力鄉村振興

2021年09月28日11:37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9月17日,記者在鷹潭市余江區錦江鎮精密制造產業園區旁看到,一棟棟標准廠房正拔地而起。這些標准廠房的建設,將為當地精密制造產業發展搭建更大的平台。而這些廠房的用地,正是通過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方式取得的。項目實施方將該地塊作為抵押物,向國家開發銀行江西省分行貸款3億元用於項目建設。“沉睡”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變成了資產,並通過抵押方式變成了資金,為當地發展引來了金融活水,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9年12月,鷹潭市全域列入首批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明確將在建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完善農村產權抵押擔保權能等五個方面進行改革探索。該市按照“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金、資金促發展”的基本思路,創新農村產權抵押融資模式,較好地解決了“三農”領域運用農村產權進行抵押融資的難題。截至目前,全市共辦理農村產權抵押擔保融資超1萬筆,獲得信貸資金35.5億元,解決了“三農”發展的融資需求,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效的金融保障。

產品創新,打造“一權一品”模式

“缺乏金融機構認可的抵押物,是農村地區信貸需求長期無法得到滿足的重要原因之一。”鷹潭市金融辦副主任宗盛告訴記者,該市選取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林權等農村主要產權,引導各類銀行開發“一權一品”抵押貸款產品,辦理農村產權抵押貸款業務。

去年10月30日,我省首宗異地調整入市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在余江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被摘牌。正是這次摘牌,盤活了錦江鎮前進村94.5畝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前進村在土地出讓后,把土地出讓收益作為入股資金,共同參與標准廠房建設項目。“以前,村裡的地被征收后,征地款發下來,沒多久就用完了,對村裡的發展起不到實質性的作用。”前進村黨支部書記周建榮告訴記者,“這次通過入市的方式,拍賣的是這塊地的50年使用權,土地的所有權還是在村裡。而且我們還入股了標准廠房建設項目,這樣就保証了村集體的長期收益。”對於項目的實施方余江工業投資有限公司來說,拍下該地塊后,不僅可以建設標准廠房,還可以以此為抵押物進行融資。對於銀行而言,該抵押物是通過公平公開的交易方式摘牌的,有效解決了貸款抵押物價值難以評估的問題,為銀行貸款暢通流向農村奠定了可靠基礎。

“所以說,這是一個多贏的結果。”宗盛告訴記者,至6月底,鷹潭已辦理“一權一品”農村產權抵押貸款2筆,授信金額6億元,累計發放貸款4億元。

手段創新,打造“金融科技+”模式

在余江區平定鄉藍田村,面積達200畝的墨紅玫瑰產業基地內,黑紅色的玫瑰花開得燦爛。一棟棟由民房改造而成的民宿不僅讓村庄變美了,也讓百姓變富了。但在以前,無論是由民房改民宿,還是墨紅玫瑰產業基地的啟動,資金來源都是個問題。而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金融科技+”的農村產權抵押貸款模式。“數字鄉村+普惠金融”平台,則是“金融科技+”的具體體現。銀行依托該平台,獲取農民信用評價的相關信息,通過大數據分析給予基礎授信,再根據農民提供的農村產權信息確定用信額度。農民在銀行確定的用信額度內申請貸款,貸款即刻到賬。

工作人員點開藍田村的“數字鄉村+普惠金融”平台,記者看到,通過平台不僅可以了解村裡的基本情況,還可以了解村民的授信情況、貸款情況等。該村黨支部書記宋志強告訴記者,通過“數字鄉村+普惠金融”平台,可對村民家庭基本信息、家庭收支、資產負債和經營項目等情況進行分析,搭建村民的誠信積分體系,誠信積分將直接影響村民的授信。鷹潭市金融辦主任樊全華告訴記者,“數字鄉村+普惠金融”平台的搭建,目的就是借助金融科技手段,加強對農村信用信息的歸集、整理、分析和運用,實現信用和信貸聯動。

思路創新,打造“黨建+金融服務”模式

在貴溪市泗瀝鎮,當地村民創辦的筷子廠紅火起來了,當地村民打造的菊花產業基地規模擴大了……這都得益於“黨建+金融服務”模式的推廣。

“農村基層黨員熟悉‘三農’工作,有較好的群眾基礎和豐富的農村工作經驗﹔金融機構的干部則有金融資源和金融業務優勢。二者結合起來,能夠取長補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談起打造“黨建+金融服務”模式的初衷時,樊全華是這樣說的。

去年以來,該市探索開展“黨建+金融服務”工作模式,按照“黨建引領、鄉(鎮)村聯動、金融賦能、群眾參與”的總體思路,由駐村黨員干部帶領銀行機構金融服務小組走村入戶,深入了解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和農戶的金融需求,以及他們的生產經營、社會活動、財產狀況等信息,然后由村干部和銀行機構對農村各類融資主體進行信用評級,確定基礎授信。銀行機構對每個融資主體歸集的各類信息與金融需求逐個建檔,並制定“一戶一冊”金融服務方案,為農村提供多維度、精細化的金融服務。目前,鷹潭農商行已向全市339個行政村派駐了駐村金融干部,實現全市行政村金融干部派駐全覆蓋。截至7月底,全市通過“黨建+金融服務”累計辦理農業經營主體授信4298戶,授信金額7.45億元,貸款余額7.33億元。(記者 鐘海華)

(責編:羅娜、邱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