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頻道>>江西要聞

扛起時代使命 再展東湖雄姿

2021年11月24日07:44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這裡是古色東湖,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人文積澱。波光粼粼,落霞孤鹜齊飛在滕王閣前﹔紅旗飄揚,八一起義的槍聲仍然回蕩於耳旁﹔星光點點,倒映著百花洲畔的寧靜與美好。

  這裡是綠色東湖,有著碧水藍天和宜人風光。揚子洲頭,江豚頻現﹔三湖成園,四季常青,如詩如畫。

  這裡是金色東湖,有著欣欣向榮的現代產業和發展勢頭﹔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穩步提升,年均增長7.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連續五年保持高增速,年均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300億元大關,年均增長8.6%,其中限額以上零售額總量自2018年以來連續三年排名全市第一。

  …………

  面對省委對南昌提出的率先“作示范、勇爭先”,再展英雄城雄姿的新要求,東湖區扛起了新的時代使命。“十四五”期間,東湖區將加快建設創新、智慧、健康、人文、幸福“五個東湖”,描繪出一幅城市更新的嶄新藍圖。

  書寫“多姿多彩”

  文旅融合篇章

  清晨,從蘇圃路西望,一幢漢唐風格的建筑物——梁書美術館映入眼帘,“國畫井岡第一人”梁書先生的精品畫作在此長示於人,成為了百花洲的網紅打卡地。

  午后,步入藏書3000冊的湖畔美書閣,感受傳統和現代閱讀融合模式下的一份寧靜與安好。

  夜晚,漫步在百花洲亭,欣賞全息投影打造的夜景,乘坐小船夜游八一公園,在喧囂熱鬧的都市中,擁抱一片靜謐清新的景致。

  日觀書畫夜賞燈,全新的百花洲呈現出一幅“夜游百花洲,夢回豫章城”的精美畫卷。

  千年東湖區,重在豫章韻。2020年,該區扎實推進了百花洲文化藝術休閑旅游街區建設,重點打造了梁書美術館、百花大舞台、湖畔美書閣等特色人文景點,構建了東、南、北湖沿線多媒體藝術燈光動態景觀。

  不只是百花洲,在東湖區,歷史文化、山水文化與城市發展融合共生。從國家5A級景區滕王閣到百花洲文化旅游休閑街區,從八一起義紀念館到佑民寺,從791藝術街區到樟樹林生活創意園,走在東湖區,時刻都能感受到以文化人、以文潤城、以文惠民的價值理念,這種理念已深深地融入了這個老城區。

  當前,東湖區擁有歷史文化建筑97處119棟﹔擁有國家3A級景區2個,“南昌市特色旅游景點”3個,“南昌市鄉村旅游點”3個,“南昌市紅色旅游景點”1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1項、市級以上14項﹔有規上文化企業35家。轄區擁有豫章1號文化科技園、招商東湖意庫文創園、791藝術街區、樟樹林生活創意園等多個文化產業園區,791藝術街區去年還成功申報了市級文化藝術街區。

  文旅融合效應正在逐步放大。近年來,東湖區注重文化遺存“原真性”修復,做精“保護、挖掘、傳承、展示”四篇文章,打造頂級文化IP,再現千年豫章風華﹔注重文化服務“均等化”供給,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讓東湖處處彰顯“三步有詩、五步見文”的高雅氣質﹔注重文明創建“常態化”拓展,鞏固創建成果、健全長效機制,不斷提升市民文明素質、社會文明水平、城市文明程度,真正將東湖建設成為“雅致和美”的人文之城。

  下一步,東湖區將著力構建山水相依、景城一體、詩情畫意、宜居宜游的高品質生態空間。審慎對待城市更新中的歷史價值,按照“文脈傳承、風貌保護、功能提升、產業發展”思路,以全市十大文化重點工程為抓手,以百花洲文化藝術休閑旅游街區和勝利路步行街提升改造為牽引,把挖掘文化資源、傳承歷史文脈與城市街道、老舊小區、人文景觀有機更新結合起來,將歷史文化元素嵌入廣場、公園、場館等各類公共空間,同步開發時興的文化旅游景點和創意網紅“打卡地”,讓文化立起來、歷史活起來、景點串起來、文旅融起來。

  描繪“和諧統一”

  生態文明畫卷

  滔滔贛江,上下天光﹔一碧萬頃,綿延千裡。今年7月以來,隨著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和“十年禁漁”政策全面實施,在贛江揚子洲段,數十隻江豚時隔40余年再次現身這裡。

  在揚子洲漁業村2.6公裡的水域裡,憑江遠眺,不時能發現有江豚在此嬉戲覓食。它們時而成群跳躍,時而逐浪嬉戲,時而“拖家帶口”同游,在江面掀起陣陣浪花。

  漁民走了,魚兒多了,江水清了,環境好了,一幅沙鷗翔集、錦鱗游泳的畫卷在贛江流域徐徐展開。

  2020年初,揚子洲鎮根據全省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工作的政策要求,開始對贛江實施禁捕。2020年9月中旬,揚子洲鎮近300年來專業從事贛江捕撈的漁業村600多位漁民“洗腳上岸”,140艘捕撈船及所有捕撈漁具集中回收,漁業村贛江捕撈史正式退出歷史。

  60多歲的漁業村村民郭細根,在贛江捕魚捕了幾十年,去年實施贛江禁捕退捕后,也洗腳上了岸,如今還加入了村裡的護魚隊。郭細根介紹,他還是小時候從大人那裡聽說過江豚,從沒看到過長什麼樣。“現在能近距離看到這麼多江豚,非常開心。”郭細根說。

  江豚的再現,見証著東湖區生態環境的顯著提升。不只是江豚,近年來,東湖區持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污染防治攻堅戰,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攻堅行動,玉帶河北支實現了長治久清,全區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准,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實現了大提升。

  在八一公園三湖,為了徹底治理黑臭水,這裡引入了“食藻虫引導水生態修復技術”。據介紹,通過實施三湖水生態修復工程,構建了“食藻虫-水下森林-底棲動物”共生生態,建立了水體良性生態循環系統,使水體具備自淨能力,形成對新污染物的免疫功能。當前的三湖,碧波蕩漾,清可見底,水草搖曳,魚虫咸集,透明度達2米左右,水下四季常青,岸上風光無限。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市民獲得感的必要組成部分,也是東湖區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標。“十四五”期間,該區將繼續堅持統籌水資源利用、水生態保護和水環境治理,推動從污染防治為主向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並重轉變﹔積極配合全市推進“一江三河串十湖”水系連通工程,高標准做好東、南、北湖及賢士湖水生態維護,加強城區內湖及揚子洲地區農村飲用水源治理保護,完善水環境監測網絡。注重見縫插綠、親水植綠、立體建綠,增設一批生態廊道、“口袋公園”“郵票綠地”、社區公園,實現公園形態與城市空間有機融合、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相宜、自然經濟社會人文相融、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

  勾勒“充滿活力”

  產業發展藍圖

  城市發展看產業,產業發展看項目。

  武商廣場、中駿世界城、時代江灣、江旅都市方舟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中海商業、融創商業、沁廬·旅生活廣場等重大項目即將開業,東湖區一個個重大項目吸引著南昌市民的目光。

  作為開啟中山路2.0商圈升級的未來商業,位於八一橋頭的贛電中心更是如此。

  贛電中心營銷總監周季春表示,贛電中心將打造一個16.8萬平方米的濱江旗艦綜合體,以一種全新的公園式商業體驗,復興老城商業,為南昌注入煥然一新的商業活力。

  贛電中心規劃“兩街一Mall一島一廣場”,通過中島商業群、寰球演藝廣場、主題商業街、雙首層公園Mall的相互串聯,打造一個地下、地面和地上的立體都市街區,並通過多種業態之間良性互動,全面豐富消費體驗。

  不只是贛電中心,“十三五”以來,東湖區累計開工重大重點項目約150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200億元,拉動全區固投增速5%以上。

  項目開工建設帶來的是經濟效益的不斷提升。

  “十三五”期間,東湖區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0%,三次產業結構比由2016年的0.2:9.2:90.6調整為2020年的0.2︰7.9︰91.9﹔先后獲評“全省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區”“全省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先進區”……

  凡此過往,皆為序章。東湖區把經濟社會發展更長遠的目標放在了未來。

  東湖區將堅持傳統產業轉型與新興產業培育“雙輪驅動”、加快項目建設與主攻招大引強“雙向並進”、擴大有效投資與刺激提振消費“雙線齊抓”,形成產業裂變式集聚、項目滾動式推進、招商靶向式發力的強勁態勢,持續推動經濟發展量質大提升,為“五個東湖”建設提供堅實支撐。

  下一步,東湖區將重點加快前沿產業、未來產業布局,大力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植入智能經濟、綠色經濟、創意經濟、流量經濟、在線經濟等數字經濟業態,推動產業基礎高端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同時,促進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高品質轉變,以繁榮發展現代商貿、文化旅游、健康頤養、夜間經濟等為重點,加快八一廣場——中山路、青山路兩大“百億商圈”擴容升級,改造提升一批特色商業街區,強化商貿品牌集聚、塑造特色消費場景、繁榮壯大夜間經濟,打造時尚與特色結合、商圈與街區互補、內貿與外貿並進、線上與線下融合的全場景布局、全業態聯動、全頻道共振的消費新模式,引導生活性服務業在區域間形成優勢產業集群。(劉 磊)

(責編:毛思遠、邱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