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窯火 旖旎山水 紅色風物 亮麗鄉村
江西吉安縣:織就全域旅游璀璨畫圖

“郊行聊著眼,興到漫成詩。”這裡的山水,曾吸引著歸老故鄉的楊萬裡流連踏賞。
“羈枕未容春夢斷,清都宛在默存中。”這裡的人文,曾讓從嶺南北返的蘇軾思緒萬千。
“數點家山常在眼,一聲寒雁正關情。”這裡的音訊,曾讓遠行的游子周必大無比牽挂。
這裡是吉安縣。2117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千年窯火、旖旎山水、紅色風物、亮麗鄉村,共同構成了蔚為大觀的旅游元素。
近年來,吉安縣深入貫徹“全景吉安、全域旅游”戰略,大力實施“旅游興縣”發展舉措,以重點景區換擋升級為牽引、文旅“五個一”工程為導向,多元化發展古色廬陵文化旅游、紅色革命文化旅游、綠色生態休閑旅游,打造出了吉州窯、雲天麓谷、大豐田園等一批精品景區,逐漸成為吉安市中心城區休閑觀光的后花園。
數據顯示,2021年,全縣接待游客905.2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90.8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1.35%和50.7%。形式多樣的互動體驗、各具特色的品牌形象和差異化的不斷創新,讓這裡的旅游生命力,旺盛而長久。
文化游
千年文脈譜新篇
“錦繡鋪有幾千戶,百尺層樓萬余家”,兩宋時期的永和鎮,因旺盛的吉州窯生產而“民物繁庶,舟車輻輳”。鱗次櫛比的民居環抱著“瓷器街”“鴛鴦街”“蓮池街”等街道和上、中、下三個市場,24座巨大的龍窯綻放出的窯火映紅夜空。
天地輪回,光陰飛轉。明朝以后,隨著吉州窯的衰落,曾人煙繁盛的永和鎮也一同陷入了長久的沉默中。
然而,今天的人們驚喜地發現,如今的吉州窯,正以全新的姿態,出現在世人面前。
行走在吉州窯景區,丹砂渡碼頭、陶瓷創意村、瓷文化漢服主題體驗街區、美食文化園等多元化的特色業態,吸引著人們的目光。在對照國家5A級景區創建標准多輪改造提升后的吉州窯景區,游客可以“下場”參與陶瓷制作、非遺點茶等沉浸式體驗場景,或在一棟棟主題建筑間問瓷、訪味、明俗、閱物。無處不在的宋朝風韻,讓吉州窯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千年之前繁盛的模樣。
隨著覆蓋於上的陳年雜木被清除,巨大的窯包遺址紛紛顯露“真容”。“我們對宋朝歷史進行嚴格考証,力爭讓每一處細節都盡量貼近當年的實景﹔同時,以可持續、管長遠的理念對景區精雕細琢,為世人呈現一座‘宋朝美學小鎮’。”吉州窯景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羅春華表示。
為推動景區建設發展投融資平台市場化轉型、實體化運作,吉安縣成立吉州窯文化旅游投資有限公司,爭取10.8億元貸款﹔同時,委托景域驢媽媽集團專業團隊常態化開展運營管理,借助“外腦外力”,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做,深耕景區精細化運營。
千年文脈,一朝更新。古老吉州窯的浴火重生,正是吉安縣以文化之力賦能旅游而結出的碩果。
休閑游
游目騁懷從容間
數棟雕梁畫棟、高脊飛檐的清代民居,疏朗有致地坐落在大片的芳草地之上。步入其中,才發現古朴的外表之下,現代化的生活設施一應俱全。這裡是桐坪鎮雲天麓谷景區的問鬆苑民宿,由光緒年間建造的民居遷建改造而成。
佔地面積1800畝的雲天麓谷景區,是一座集休閑垂釣、航空研學、特色民宿、果蔬採摘為一體的大型田園綜合體。景區依托近旁的桐坪航空小鎮,設有垂釣中心、婚慶廣場、航空研學基地、精品民宿酒店、採摘園、園藝博覽園等設施。
繁忙、快速的都市生活節奏之下,人們總期待能擁有一方從容的棲居之所。吉安縣抓住休閑游日趨火熱的市場態勢,集中力量打造休閑旅游景區。總投資1.78億元的雲天麓谷景區,與總投資10億元的大豐田園景區,正成為當地重點推進的龍頭項目。前者以航空文化為主題,后者圍繞親子研學、康養旅游等時下熱門的旅游主題進行打造,近兩年雙雙通過國家4A級景區景觀質量評審,被列入國家4A級景區創建梯隊。
花海荷塘、兒童樂園、迷你動物園、採摘園……每逢周末,大豐田園景區便成為周邊市民親子休閑游玩打卡的首選地。可容納2000人用餐的生態餐廳,燈光秀、篝火晚會等豐富的夜間游玩項目,以及5D影院、游樂拓展、農事採摘、露營垂釣等多種類型的娛樂休閑項目,讓游客流連忘返、樂在其中。
如今,以雲天麓谷和大豐田園景區為核心,吉安縣正在發展休閑旅游之路上銜枚疾走,為八方游客提供一處游目騁懷的心靈棲息之所。
紅色游
培根鑄魂重傳承
作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吉安縣擁有豐富的紅色歷史資源。在這塊土地上,孕育了曾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46位共和國開國將軍,是全國著名的將軍縣。
“擁護紅軍”“白軍弟兄自己舉出官長成立紅軍”……走進登龍鄉朗石古村,舊民居上的紅色標語引人注目。這座歷經千年風雨的古村,擁有各類集中連片古建筑、遺址120棟(處),其中革命舊址11處,能辨認的紅軍標語22條。2020年以來,該村以深厚的紅色文化為主線,打造成紅色研學基地。
紅軍哨所、紅軍廣場、研學大講堂、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吉安西區紀念館……朗石村利用總面積1.3萬平方米古建筑,充分挖掘村中曾召開紅五軍軍民動員大會與作為紅軍湘贛軍區獨立六團駐扎地等紅色歷史,結合民間紅色傳說和文學故事,打造了一系列蘊含紅色元素的景區景點,營造出濃厚的紅色氛圍。
與朗石古村類似的紅色村落,如今正在吉安縣的大地上“遍地盛開”。近年來,吉安縣以紅色旅游為抓手,全面開展紅色遺址遺跡保護開發,全縣21處革命舊址得到修繕,永和錦源、登龍朗石、官田田南、萬福井頭等10座紅色名村成為紅色研學陣地。強勁的紅色旅游勢頭,已成為助力該縣發展全域旅游、傳承紅色基因,以及引領廣大干部群眾培根鑄魂的有力保障。
鄉村游
打造城市“后花園”
每逢盛夏,吉安縣橫江鎮公塘村就進入了最熱鬧的時節,一年一度的橫江葡萄節在這裡舉行。全鎮種植面積達1.2萬畝的橫江葡萄,以顆粒緊湊、甜度高、無公害而吸引著眾多的美食愛好者,進而帶動了全縣5.6萬畝的葡萄種植。如今,橫江葡萄總產值超3.8億元。一條日漸壯大的富民產業鏈,正在廬陵大地上縱情地延伸。
這場從2004年起已經連續舉辦了18年的葡萄盛宴,年均接待游客近萬人。它不僅見証了橫江葡萄產業的騰飛,也見証著吉安縣鄉村旅游的成熟。近年來,吉安縣以鄉村旅游助力鄉村振興,持續打造提升橫江葡萄谷、敦厚南街、敖城湖陂、梅塘陳坑等鄉村休閑旅游新亮點,助力井岡蜜柚、大沖百香果、油田黑木耳等特色產業迅速發展。
該縣創新鄉村旅游發展要素保障機制,出台《吉安縣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獎勵辦法》,設立2000萬元的旅游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對品牌創建、產業發展給予獎補,並設置“鄉村旅游貸”金融產品,支持投資經營主體獲得流動資金,企業最高可貸款1000萬元﹔同時,把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作為旅游要素來配置,完善通往景區的路網、水電、網絡等設施,優先安排新增建設用地指標。
通過充分發揮旅游業的拉動、催化、集成作用,吉安縣不斷推進農業與旅游相融合,以鄉村旅游助力鄉村振興,加快推動“農業、加工業、旅游業”聯動發展,打造出一批觀賞性、體驗性強的農旅綜合體。目前,全縣已有橫江鎮公塘村等省4A級鄉村旅游點2處,鳳凰杰凱庄園等省3A級鄉村旅游點5處,鄉村旅游市場日趨成熟,市中心城區后花園地位日漸凸顯。(李吉江 胡 穎 葉碧芳 殷 姿 杜忠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