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養羊 走上致富“羊”關道
樟樹市因地制宜闖出羊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路

鋮鋮羊場飼養員正在給湖羊投喂中藥渣。
羊產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助力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在“藥都”樟樹,幾名養殖能人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條“養羊——羊糞——中藥材和牧草肥料——藥渣和牧草——養羊”的閉環式可持續發展道路,形成了以種定養、以養促種、種養結合、草畜平衡的綠色良性循環。今年年初,樟樹市出台了《關於加快推進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一系列獎勵鼓勵措施,推動當地群眾走上致富“羊”關道。
因地制宜
串起生態循環產業鏈
9月9日上午,記者來到樟樹市劉公廟鎮北坑村,走進鋮鋮羊場。干淨整潔的羊圈裡,飼養員正在投喂中藥渣和花生秸稈,羊兒們爭先恐后、津津有味地咀嚼著食物。一旁的工作人員正在將收集的羊糞打包,運往附近的樟樹中藥材種植基地。
“羊糞是有機肥中的上品,對改良土壤有超強功效。現在,每年僅銷售羊糞可賺50萬元以上。”鋮鋮羊場負責人劉江華於2012年放棄深圳的高薪工作,回到老家劉公廟鎮創業。經考察,劉江華發現,樟樹養羊潛在市場廣闊,於是他採購了多個品種的羊羔,當起了“羊倌”。
通過一次次試養,他決定規模化養殖湖羊——因為湖羊喜歡吃樟樹本地盛產的中草藥藥根和藥渣、花生秸稈等,萬隻湖羊產生的羊糞每年可以改良5000畝以上的土壤。這既讓他找到了廉價的羊飼料,又對土地保護起到了積極作用,不經意間串起了一條閉環式生態循環養殖產業鏈。
經過十年的發展,如今,鋮鋮羊場的養殖面積擴大到1.5萬平方米,擁有全套鋼結構標准羊舍和配套設施,存欄種羊、肉羊1.2萬隻,年出欄肉羊1萬余隻,利潤逐年遞增。
與劉江華幾乎同時“琢磨”養羊的,還有該市昌傅鎮居民敖春波。敖春波是江西春暉羊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他巧妙利用荒山草坡、旱地和休閑農田開展人工牧草開發與種植,通過利用羊糞進行堆肥發酵,然后用發酵好的羊糞發展牧草種植,種植的牧草又作為養羊的優質飼料,從而實現養殖“零污染”的循環模式。目前,春暉羊業存欄母羊5800余頭,年出欄肉羊1.4萬余頭。
生態優先
推動閑置豬場改羊場
早在2016年,敖春波與南昌大學、江西農業大學等高校合作的“南方山羊綠色圈養技術”獲批江西省重大科技項目。通過技術改進后,實現山羊大規模圈養的目標,極大地推動了南方山羊養殖產業的快速發展。
近兩年,樟樹市越來越多的百姓對養殖湖羊熱情高漲,但在羊場選址、規劃、建設等方面遇到難題。通過四處考察,敖春波發現,因環保不達標等問題,該市數以百計的養豬場在2016年關閉。如果將這些閑置的豬場改造成“零污染”的羊場,可減少養殖戶的投資建設成本,節約土地變廢為寶,一舉多得。
這一提議,立即得到許多村庄響應。昌傅鎮孟塘村黨支部書記鄒建華興奮地說,今年年初,在政府撥付80余萬元財政銜接資金后,孟塘村水庫旁的閑置豬場改成了羊場,目前,該養殖場與敖春波合作,飼養湖羊1200頭,一年出欄兩批,年產值可達40余萬元,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可增加10萬元以上,讓該村44戶脫貧戶直接受益。
劉公廟鎮黨委書記劉洋介紹,在大力推動閑置豬場改羊場的基礎上,目前,劉江華已帶動80多家養殖戶引種養殖,並成立樟樹市華慧養羊專業合作社,吸納全鎮318戶脫貧戶入股,每年可分紅近20萬元。
獎勵激勵
推進羊產業高質量發展
為推動肉羊產業發展,1月28日,樟樹市出台了《關於加快推進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鼓勵退養或停養豬(牛)場轉型發展肉羊產業,積極推廣“羊糞+綠色果蔬茶”“羊糞+中藥材種植”等循環農業,打造綠色種養生態循環模式,建立鏈條完整的產業化經營體系。凡是新建標准化龍頭養羊企業最高獎補500萬元﹔對閑置豬(牛)場改建成100頭以上的羊場,按150元/平方米一次性獎補﹔引進種公羊按200元/頭、種母羊(能繁母羊)按100元/頭一次性獎補﹔對羊場給予信貸支持,每個場(戶)最高可獲300萬元貸款,市財政按季貼息50%……
敖春波表示,將毫無保留地向青年農場主、農業經紀人、基層農技人員、草地畜牧業從業者傳授養羊技術。
劉江華等人則籌措2億元資金,正在建設一個集湖羊屠宰、有機肥加工、秸稈回收為一體的湖羊養殖基地。
樟樹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蔣長林介紹,目前,全市有205家羊場,年出欄肉羊3.8萬頭。而且,這個數字一直在增長。(記者 付強 文/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