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呵護綠水青山 打造金山銀山 共享幸福靠山

——武寧縣高質量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洪碧霞
2022年11月22日16:02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近年來,武寧縣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奮力打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雙向轉化通道,走出了一條具有武寧特色的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生態文明發展道路,先后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典型示范區、國家森林城市等榮譽。2022年,成功創建國家第六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入選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單。

在“兩山”轉化中,綠水青山的顏值越來越靚麗

牢固樹立和踐行“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理念,大到一山一河、小到一草一木,都納入保護范疇,持續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指引下,武寧縣先后作出“生態立縣、綠色崛起”,始終堅持“生態立縣、全面推進綠色崛起”等戰略部署。在縣第十五次黨代會上,新一屆縣委、縣政府提出了“生態強縣作示范、綠色崛起勇爭先”的總體戰略。從“生態立縣”到“生態強縣”,充分彰顯了武寧縣委、縣政府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政治定力,選准了武寧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最擅長的“賽道”。成立了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為“雙主任”的縣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制定出台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實施方案》等制度文件,完善綠色發展綜合考核評價機制,引導各級干部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和政績觀。

二是強化生態治理。全縣納入生態保護紅線范圍面積佔全縣國土面積52%,PM2.5年均濃度18微克每立方米,空氣中負氧離子數高達15萬個每立方厘米。國家級生態鄉鎮16個,數量全省排名第一,省級生態鄉鎮全覆蓋,全省唯一。為加強對深山區、庫區回水區、生態敏感區的保護力度,整合資金10.9億元建成了武安錦城安置小區,成為武寧推進生態保護與建設的生動實踐。先后投入3億元,建成水生態循環淨化處理項目、固廢填埋場等環保基礎設施,極大地提升了環境治理能力。沿修河武寧段打造41.2公裡最美岸線,實現水美、岸美、產業美,西海水質在全國56個重點湖泊中位居前三。深化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成立生態環境保護合議庭、環境資源審判庭和林業檢察室,為生態治理提供了堅強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三是強化改革創新。以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爭第一、創唯一,多項經驗探索全省有特色,全國有影響。是全國林改“第一村”,是首創林長制“第一縣”,首屆全國林長制論壇即將在武寧舉辦。“多員合一”生態管護員制度,入選《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

在“兩山”轉化中,金山銀山的價值越來越凸顯

以創建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為抓手,積極探索一批可復制、可推廣、可借鑒的“兩山”轉化典型經驗,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勝勢。

一是綠水青山在創新轉化平台中變為金山銀山。完成江西首批GEP核算試點,生態總值高達1142億元,為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提供科學依據,實現“綠水青山”可量化、可轉化。率先在全國探索建立了首家“生態產品價值轉化中心”,按照“縣級總部、鄉鎮分部、村級網點”的架構模式,已覆蓋到12個鄉鎮,將縣域內優質生態產品規模化收儲、專業化整合、精細化評估、市場化運作、產業化運營,推動生態資源和生態產品價值有效轉化。全縣各級網點已收儲各類生態資源5.3萬項,生態總價值172.2億元,收儲並交易生態資源總價值7億多元。

二是綠水青山在“林長制”探索中變為金山銀山。2017年,在全國首創“林長制”,走出一條由“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到“山更青、權更活、民更富”的綠色發展新路子。構建縣鄉村三級林長組織體系,全縣601名“林長”實現了對418萬畝林地的分級管理全覆蓋,對345萬畝林地實行封育保護,森林蓄積量達到1771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76%,濕地保護率達到85%。大力發展蜂蜜、茶葉、菌菇、藥材等特色林下經濟,榮獲“中華蜜蜂之鄉”。在江西省率先出台《林地經營權流轉証管理辦法》,頒發了全省第一本《林地經營權流轉証》,放活林地經營權,有力地推動了適度規模和集約經營,發展油茶22.5萬畝、果木林14.8萬畝,林下經濟總產值達到14.8億元。成功創建國家級森林鄉村12個,入圍江西省林業碳中和試點縣。2020年12月,“林長制”正式在全國推廣。

三是綠水青山在鄉村振興中變為金山銀山。以爭創全國鄉村振興示范樣板為統攬,以生態文明理念引領美麗鄉村建設,以優質生態資源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市級以上“一鄉一園”實現全覆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家,打造了羅坪長水生態價值轉化產業園、魯溪雙新“一紅一綠”(高山辣椒、高山茶葉)等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典型。廬山西海鳙魚列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武寧棍子魚”地理標志証明商標核准注冊,“武寧寧紅”和“武寧蜂蜜”通過國家地理標志申報評審。

四是綠水青山在全域旅游中變為金山銀山。把全域作為一個5A級大景區來打造,開展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全國網球示范縣、江西旅游名縣創建。整合資金10億元,撬動社會資本100多億元投入旅游產業,統籌森林、湖泊、溫泉、民宿等生態旅游資源,構建“晝夜”全天候、“海陸空”立體式旅游產品體系。深度推動“各行各業+旅游”。武寧國際網球中心項目被授予江西省網球后備人才訓練基地,承辦了國內系列知名賽事,打響了“武寧網球”品牌。現有國家4A級景區3個、3A級景區8個,年旅游接待人次達到1947萬,旅游綜合收入達到156億多元,榮獲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全國森林旅游示范縣,入選中國縣域旅游綜合競爭力百強縣。

在“兩山”轉化中,幸福靠山的福祉越來越厚實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武寧縣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動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

一是綠水青山扮美城鄉環境變為群眾幸福靠山。累計投入52億元實施城建項目363個,打造了武寧之窗、“環城——濱湖”景觀鏈等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項目,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5%,連續四年上榜“中國最美縣域榜單”,五次通過國家衛生縣城復審。成功入圍2022年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單,榮獲全國農業綜合開發縣、全國綠色農業示范區、全國村庄清潔行動先進縣,連續四年獲全省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先進縣、連續三年獲評全省鄉村振興實績考核優秀等次、連續兩年在全省村庄環境長效管護評估中排名第一,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成為武寧基礎形態。

二是綠水青山激活金融活水變為群眾幸福靠山。依托生態產品價值轉化中心,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創新“山水武寧生態產品貸”“綠色生態貸”“惠農生態貸”等信貸產品,僅武寧農商銀行一家就授信20億元注入武寧縣生態產品價值轉化中心金融服務交易平台,為助力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提供強大的金融支持。全縣已發放生態產品價值專項貸款4815萬元,撬動社會資本3.5億元,投入民宿、旅游等生態經濟發展。農業銀行在武寧縣東山村推行“惠農E貸”,一個村就累計發放信用貸、產業貸2300多萬元,幫助發展現代農業、鄉村旅游,村集體經濟從過去負債到現在收入超百萬元。

三是綠水青山帶動創業就業變為群眾幸福靠山。優質生態資源帶動了高端民宿、現代農業、休閑康養、全域旅游等生態產業的蓬勃發展,老百姓不出家門便能創業就業,守住綠水青山就能換來金山銀山。全縣現有蜜蜂4萬余箱,養蜂合作社36家,年均產蜂蜜350噸。全縣發展高山茶葉種植4萬畝,帶動農民人均增收1萬多元,推動生態資源向富民資源轉化。創新開發的“多員合一”生態管護員等公益性崗位,保護了生態環境,解決了群眾就業,帶動了群眾增收。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武寧縣將不斷開創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新局面,呵護綠水青山,打造金山銀山,讓武寧人民在“兩山”轉化中共享幸福靠山。(作者為中共武寧縣委書記)

(責編:毛思遠、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