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山水 春風秀——宜春市深入推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掠影

成功創建江西省首批“風景獨好”旅游名縣靖安縣、3個省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
樟樹國字山墓葬成功入選中國社科院年度“六大考古發現”﹔
國有文藝院團深化改革全省先行,應急廣播建設居全省第一,並雙雙入選全省文化體制改革攻堅行動基層觀測點﹔
在第八屆江西藝術節系列賽事中斬獲87個獎項,獲獎數量和等級創歷史最好成績。歌曲《你笑起來真好看》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打破宜春26年零的紀錄﹔
在2022中國旅游商品大賽中斬獲2銀1銅,獲獎數量位列全省第一﹔
…………
“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游。”去年以來,宜春市文旅戰線凝心聚力,踔厲奮發,全力以赴促發展,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多措並舉推進文旅產業發展,譜寫了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新篇章,交出了文旅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答卷,描繪出宜春“詩和遠方”的新畫卷。
深化改革 文化之花別樣紅
文化是歷史的烙印,也是城市發展的精髓和靈魂。
為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全面發展,宜春市在全省率先實施國有文藝院團改革,出台《關於振興宜春地方戲曲的實施意見》《政府購買文藝院團公益性演出管理辦法》等舉措,扶持和推動國有、民營院團健康發展,保持文藝院團基本隊伍穩定,實現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牢牢夯實文化藝術基礎力量。
人民在哪裡,哪裡就是中心﹔生活在哪裡,哪裡就是舞台。
宜春市深入實施文藝創作精品戰略,鼓勵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潛心創作、深耕不輟,推出一批弘揚主旋律、體現宜春特色和時代精神的優秀文藝作品。
舞台上、熒幕前,一批作品“有生氣”“接地氣”。重點創排的鄉村振興題材採茶戲歌舞劇《明月山的崽》和紅色題材採茶戲《紅色貨郎》亮相江西省第八屆藝術節,獲第十二屆玉茗花戲劇節大獎﹔動畫電影《奔月》首支概念預告片在去年的月亮文化旅游節開幕式上亮相,讓首次牽手動畫電影的明月山和月亮文化增添了新的注解。
省內外,宜春文藝之花爭相綻放,成果豐碩。全市在第八屆江西藝術節系列賽事中斬獲87個獎項,獲獎數量和等級創歷史最好成績﹔歌曲《你笑起來真好看》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打破宜春26年零的紀錄。
宜春市大力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面升級。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公共圖書館10個、文化館11個、博物館13個、美術館3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208個、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2686個、農家書屋2219個,主城區和中心鎮15分鐘、一般村鎮20分鐘的“公共文化服務圈”基本形成。
去年6月,宜春市《探索“應急廣播+”多場景應用》《國有文藝院團深化改革》2項重點改革項目被列入全省13項文化體制改革攻堅行動基層觀測點,推進深化改革之路更加堅實。
提升品質 文旅融合風帆勁
去年以來,宜春花博園華強方特“熊出沒”系列項目加速推進,項目建成后將填補宜春中心城區大型高端主題公園的空白,為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增添新的亮點。
項目是產業發展的基礎。圍繞打造文化旅游強市這一目標,宜春市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推進旅游業發展、拉長旅游產業鏈和提升檔次的引擎,通過招商引資、重點扶持,培育一批輻射力強的大項目,挖掘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潛力,帶動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2022年,全市新簽約文旅項目32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9個,總投資189.77億元﹔在建項目51個,總投資578億元。在政策利好的推動下,袁州古城、豐城唯美養生谷、靖安雲水自然界國際旅游度假區、袁州鬆鼠部落等重點文化和旅游產業項目有序推進,為宜春市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注入新鮮活力。
聚焦旅游產業化,宜春市將品牌創建作為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一年來,成功創建江西省首批“風景獨好”旅游名縣靖安縣,國家4A級旅游景區明月山棲隱谷,3個省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樟樹三皇宮、上高大觀老街、靖安西門古街,省級工業遺產旅游基地豐城洪州窯碗泥嶺等旅游品牌,進一步帶動文化旅游產業快速發展。
一年來,宜春市先后出台《宜春市促進旅游消費獎勵辦法》《關於推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等舉措,統籌市縣兩級財政,發放文旅商貿消費券1.36億元﹔策劃“宜春人游宜春、周邊人游周邊”活動,推出“宜春文旅一卡通”,目前發行11.5萬張,帶動旅游綜合收入23億元﹔開展“百縣百日”“百城百夜”系列文旅消費季活動,組織線上線下活動近千場,有力拉動文旅市場消費復蘇。
盤活文物 歲月綻放新魅力
文物是承載歷史、凝結鄉愁的重要載體,更是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資源。
一年來,宜春市緊緊圍繞“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推出了一系列扎實有效的舉措:
——保護中傳承。為促進文旅融合發展,宜春市多渠道爭取文物保護資金,同時找准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旅游發展的支點,讓文物保護在旅游產業中實現良性循環。樟樹市設立省級中醫藥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銅鼓縣、萬載縣入選全省首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示范縣創建名單,樟樹國字山墓葬成功入選中國社科院2021年度“六大考古發現”,袁州古城牆遺址被認定為晚唐五代至南宋時期所建,是江西省經科學考古發掘最早的包磚城牆遺址。
——創新中發展。宜春市堅持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大力實施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弘揚工程,積極向省文化和旅游廳推薦申報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5個,推薦申報國家級傳承人2人﹔1人獲評國家級優秀傳承人,6人獲評江西省優秀傳承人。
——交融中共生。通過舉辦“宜春有禮”創意設計大賽及產品展示活動,深入挖掘宜春文化內涵和特色旅游資源,推出了一批有看頭、有說頭、有賣頭的創意產品。袁州古城文化復興項目正加速推進,靈泉池公園、春台公園、沙子巷-五眼井歷史文化展示區、大成殿周邊復建及大成廣場等主體工程基本完成,年底將有序對外開放。
…………
一系列有力舉措讓留下歲月滄桑痕跡的文物古跡得到了修繕保護,讓它們重煥新生、綻放光彩,向八方游客述說著一個個精彩的宜春歷史故事。
創新營銷 宜春游實力“出圈”
“宜春·明月山”號高鐵跨越南昌、長沙、上海、廣州、深圳等重要客源地,成為集中展示、廣泛宣傳宜春和明月山秀美風光和深厚文化的一張流動名片﹔
以“溫暖旅居、宜春等你”為主題的快閃活動在由重慶飛往邵陽、長沙的航班上上演,機艙裡通過文旅特色裝飾、語音廣播及互動問答等方式,帶領旅客於雲端中領略宜春文旅魅力﹔
首屆“江西風景獨好”雲推介活動走進萬載古城,大碗茶、祠堂宴、花燈戲,還有煙火照耀下的古建筑群,讓人目不暇接、印象深刻﹔
…………
一年來,宜春市緊緊圍繞生態綠城、禪宗聖地、月亮之都、溫泉之鄉四張旅游名片,以線上線下平台為載體,整合全市特色旅游資源,進行全域化、立體式、場景式宣傳,旅游形象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得到有效提升。
為全面打響“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游”的宜春文旅形象品牌,宜春市聚焦“春夏秋冬”四季特色,先后策劃“宜常來,春常在”“夏一站,宜春游”“秋攝盛宴,宜春游”“趣宜春,享冬游”等特色宣傳主題,推出系列旅游宣傳營銷活動和精品線路,重點宣傳溫泉、避暑、滑雪、焰火、非遺、露營、夜游等辨識度高的文旅產品,不斷刷新網絡熱度。同時,推出一批具有宜春特色的旅游商品、文創產品和旅游美食,統一標識,加強宣傳,打造專屬宜春的特色文旅IP。
隨著品牌營銷成功“出圈”,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后的文旅市場快速回暖。在今年春節期間,宜春旅游市場回暖高開,爭春之勢,扑面而來。
宜山水,春風秀。文與旅相伴,旅因文而興。站在新征程的起點上,宜春市將繼續乘著文旅融合發展的春風,步履不停,向美而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