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全面融灣”加速跑

2023年06月08日08:31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5月31日,興國縣與深圳市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訂總投資5億元的優必選人工智能制造及科教文旅項目﹔5月以來,興國縣委主要領導帶隊,4天考察13家灣區企業,達成意向合作項目7個……

  今年以來,興國縣搶抓贛州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的重大機遇,主動改革體制機制、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全方位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的交流合作,以實干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以改革為重點

  加快體制機制接軌

  “深圳總公司擬在港交所上市,需要我們分公司開具企業無違法違規証明。因提供証明的期限短、涉及單位較多,政府部門得知后主動靠前,在5個工作日內完成了所需証明的開具,令人感動。”近日,說起興國的營商環境,江西晶華微電子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高度贊揚。

  這是興國縣著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縮影。該縣緊扣“大灣區能做的,我們也要能做到”目標,全面打響“興速辦”政務服務和營商環境品牌,以全過程服務、全要素保障理念,服務落戶企業。2021年以來,先后與深圳坪山區、福田區等地簽署了“跨省通辦”合作協議,設置“跨省通辦”專窗、建立授權信任機制,實現了雙向160項“跨省通辦”合作內容。

  為更好地優化企業服務,興國縣建立縣領導每周輪流服務企業日制度和招商與安商“1+1”服務制度,成立30個招商工作專班,對引進的企業進行定點幫扶,在項目跟蹤對接、簽約落地、開工建設、竣工投產等環節,提供“一對一”全過程服務。同時,為緩解企業招工難,創新建設數字人力共享中心——興國數字人力共享中心,搭建了用工與就業“雲橋梁”。今年1至5月,共收集企業問題6類18個,目前已全部解決。

  對接融入大灣區,如何把“深圳經驗”轉化為“興國實踐”?今年,興國縣發改委與深圳福田區發改局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干部人才交流鍛煉、招商引資資源共享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興國組織發改委、行政審批局等單位干部,前往福田區開展為期半個月的一線實訓鍛煉,深入學習灣區先進經驗和工作方法。興國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與福田區華強職業技術學校等多所院校簽訂合作協議,涉及創新創業孵化載體建設、技術轉移轉化、教師學歷提升、學生實訓基地等多個領域合作。

  以產業轉移為契機

  強化對接合作

  隨著贛深高鐵開通、興泉鐵路順利通車,興國北上南下、西進東出、通江達海區位優勢日益凸顯。便捷的交通,加速了興國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步伐。

  興國搶抓大灣區產業外溢機遇,主動參與大灣區產業延伸和功能拓展,以產業承接、科技合作等方式,推動電子信息、紡織服裝、新材料、黃金珠寶等“2+1+N”產業集群與大灣區深度對接,加快構建形成與大灣區緊密協作、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粵贛兩地經貿合作再添新平台。5月9日,總投資50億元的興國黃金珠寶數字產業園正式開工,該園區主動承接深圳黃金珠寶產業轉移,簽約的琺琅彩(深圳)文化珠寶、深圳市中開金業等10余家珠寶企業,將沿著贛深高鐵北上,在興國筑巢安家。

  既“筑巢引鳳”,又“引鳳筑巢”。與廣東雷昊智能家居有限公司簽訂總投資50億元的雷昊智能家居產業園項目﹔與深圳市電子行業協會、晨興(深圳)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全面對接大灣區轉移電子信息企業,目前共對接企業12家,簽訂意向協議3個。1至5月,該縣新簽約引進項目26個,簽約資金188.06億元。

  圍繞建設大灣區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興國主動融入大灣區農產品供應鏈。目前,該縣4個生產基地6個單品獲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認証。

  興國還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全力打造大灣區旅游度假首選地、休養后花園和紅色教育基地,大力實施“引客入贛”項目。目前,與深圳市華美國際旅行社合作“引學入興”紅色教育培訓項目,每年將引入大灣區5萬人次前來開展紅色教育培訓。(饒 蓓 李 玲 全媒體記者 唐 燕)

(責編:邱燁、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