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应“2+6+N”行动计划 实施“3+1”产业发展战略

赣江新区直管区产业发展规划新鲜出炉

2020年03月31日07:33  来源:江西日报
 

规划以“3+1”产业格局为核心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对于经济发展的“列车”来说,“车头”就是产业规划,它是“经济发展第一粒纽扣”。

2019年4月,省政府印发了《“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同年5月14日,为破解赣江新区发展瓶颈,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完善赣江新区管理体制的实施方案》,将赣江新区分为直管区和统筹区,并按照“三统一分”的原则进行运营和开发。

为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顺应赣江新区“三统一分”的新形势,新区围绕《“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结合新区的产业发展基础等实际情况,通过公开招标,由业内权威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共同制定了《赣江新区直管区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直管区的产业发展进行“3+1”的谋篇布局:大力发展旗舰辐射核级产业——生物医药(以中医药为旗帜)、未来引领核级产业——电子信息、高端智造,以及基底赋能核级产业——现代服务业。

该《规划》分为7个章节,分别是《产业发展战略判断》《产业发展基础》《产业发展战略定位与思路》《“3+1”产业发展战略重点》《产业布局》《重点支撑平台》《保障措施》。《规划》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核心要义,遵循“开放包容、创新引领、绿色生态、智能健康”的原则,对赣江新区直管区的产业发展提出了“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产业,重点打造“3+1”产业链生态体系工程。

旗舰辐射核级产业——以中医药为旗帜的生物医药产业

新区直管区的生物医药产业以中医药为旗帜,着眼下好先手棋,以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为契机,以“创新”为主要着力点,秉承“创新引领、绿色生态、智能健康”的原则,做优做强做大中医药产业,推动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形成对周边地区中医药产业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同时,《规划》强调:在发展路径上,以“研发创新”为核心动力,加速生物医药产业(以中医药为旗帜)跨越式发展;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强化产业集群配套招引工作;以平台建设为抓手,提高生物医药产业(以中医药为旗帜)资源的配置能力;以桑海制药、杏林白马、济生制药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强化产业集群配套招引工作;以道地药材认证标准检测中心、中科院中药国家大科学装置等平台建设为抓手,提升医疗健康服务能力,重点发展“中医药、生物制药、大健康”三个中医药产业。

在中医药产业方面,主要是加速中医药研究机构布局,强化中医药研发创新能力,推进中医药理论创新,加强中西医药理对接研究。加强以赣产中药为主体的中药新药研发和二次开发,推动中药经典名方研发上市。提高中药饮片精细深加工能力,强化中药提取技术攻关,加强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等产品研发生产,形成剂型齐备的现代中药制造体系。推动中药精油关键技术、中医香疗健康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强中药制药装备、中医药配套医疗器械的研发能力,推动研发成果就地转化生产。加速道地药材质量检测认证中心建设,促进中药材种植规范化,优化中药材供应链体系,与药材来源地合作建立可追溯中药材基地,实现“以医促药、以药养医”的良性循环。

在生物制药产业方面,直管区将密切跟踪生物医药产业(以中医药为旗帜)前沿动态,开展基因测序等前沿布局,推动中西医相互促进。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中药科技创新基地,加快抗体工程药等新型生物技术药的研发及产业化。

在大健康产业方面,依托中医药产业基础,延伸开发保健产品及康养服务。引进培育家用保健器材、康复设备、护理设备等家用医疗器械产业,鼓励开发便携、可穿戴、可远程监测的医疗健康电子产品。依托中医药产业基础,延伸开发保健产品及康养服务,推广“治未病”理念,在金桥、马口布局发展康养休闲度假产业。

智能健康方面,发挥好当地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遵循产业智能化发展理念,结合赣江新区直管区中医药产业特色,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养生保健、休闲疗养相结合的大健康产业发展,丰富生物医药产业新业态,建设具有综合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打造全国“治未病”的示范核心区。

同时,中医药科创城将利用未来上海合作组织传统医学论坛永久会址的中医药名片效应,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与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开展“1+N”生物医药(以中医药为旗帜)全产业布局,形成中医药“种植+研发+药品+器械+诊疗+疗养”的产业生态体系。同时,立足产业优势,打造“产城融合”的示范区。

未来引领核级产业——电子信息产业

省政府发布的《江西5G发展规划(2019-2023年)》指出,要把赣江新区打造为“三区一带”空间布局的网络标杆区。

赣江新区直管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将以儒乐湖新城为试点,抢抓“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的政策机遇,重点建设“5G精品网络示范区”,打造全国5G精品网络建设标杆,加速5G技术融合应用。

5G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高标准完善5G网络规划设计,强化5G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动5G精品网络示范区建设。在重点产业园区等重点地区,对照5G的最高建设标准,统筹规划,为5G技术的落地应用铺平道路。

5G移动智能终端方面,重点发展5G网络制式的手机、平板电脑等5G移动智能终端;以“5G+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升级,加强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软硬件及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在智慧交通领域,加强车联网研发与布局,加快“车、基础设施与行人”互联的技术研发。

智慧城市方面,与华为等ICT企业合作建设城市智能运营IOC平台,依托物联网技术,提高智慧交通与城市安全应急指挥能力。

在智慧医疗领域,加强医疗云、医疗大数据服务能力,引进培育数字化医院、远程医疗和智慧健康管理。

同时,直管区聚焦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品研发创新环节,与统筹区、昌九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制造环节形成“错位竞合式”的发展格局。

未来引领核级产业——高端智造产业

赣江新区直管区将依托儒乐湖新城的交通区位优势与工作条件,承接优质团队、项目、企业落地,提高高端智造系统集成能力。

此外,还将积极招引增材制造产业项目,并与医疗器械等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相结合,重点发展“智能制造系统、增材制造、医药装备制造”三个延伸产业。

针对智能制造系统,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加强智能机器人等关键硬件的研发支撑,提升智能制造系统集成能力与智能化生产解决方案供应能力,加快推进5G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的融合应用。

针对增材制造,重点发展增材制造技术,瞄准智能制造高附加值零部件市场,建设3D打印创新创业基地,布局3D打印软件研发、设备制造等产业,促进3D打印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针对医药装备制造,围绕医药装备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发展要求,重点发展制药装备、医疗器械、治疗性设备等医药装备制造业。

基底赋能核级产业——现代服务业

赣江新区直管区内的儒乐湖,拥有3000余亩的水面面积,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绿色、生态、环保,宜居宜业,有着“城之心、江之眼”的美誉。

未来,新区将以儒乐湖为核心,通过完善基础设施 ,增强综合配套服务功能,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围绕绿色金融、现代物流、创意设计三大行业重点布局,加快高端康养等产业链拓展与延伸,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赢。

绿色金融行业领域,将通过制定完善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以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推进商业模式、管理模式的创新。强化直管区绿色金融综合体、绿色金融专营机构、绿色金融服务中心等平台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在直管区设立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建设绿色产业重点项目库,为直管区的产业发展提供金融助推作用。

创意设计行业领域,将重点提高工业产品设计、数字内容制作及品牌培育能力,大力发展数字创意产业,打造一批精品设计型企业,强化全方位、特色化会展服务能力,拓宽现代服务业的领域。

现代物流行业领域,将依托赣江新区航空区位优势,推动“智慧物流”的发展。侧重与制造业的业态融合,提升制造业的全流程物流效率。鼓励物流企业、航空货运公司在直管区内设立区域性总部,打造中部地区“供应链管理服务中心”。

为进一步落实以“3+1”为核心的直管区产业发展格局,赣江新区还有的放矢地推动各项与产业发展有关的工作,下一步还将积极构建“双轮驱动”和“六大平台”的产业布局。

“双轮驱动”分别指:以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儒乐湖新城为“轮”,推动核心产业集群加速成型。“六大重点支撑平台”分别为: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区域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现代物流支撑平台、国家级人才资源平台、绿色产业发展平台,确保“3+1”产业规划落到实处。

据悉,《规划》还对近期目标(2019-2025年)、中期目标(2026-2030年)、远期目标(2031-2035年)做了顶层设计,描绘了赣江新区“近中远”的未来发展新蓝图——在产业发展上与周边地区实现协同发展、错位发展,彰显“新区作为”,把直管区打造成为江西和大南昌都市圈中的“新区”、国际开放型新区。(熊新辉 甘新宣) 

(责编:毛思远、邱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