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文化史上,中国陶瓷艺术占有不可忽视的一席地位,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情趣,蕴含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发展。从中国人的骨子里来说,对泥土有着天然的、本能的亲切感和崇拜感。中国自古便是农耕大国,人所需要的一切,赖以生存的资源均源自于泥土,或许正是这种亲昵感,陶瓷才得以吸收囊括诸多文化元素于其中。
然而,陶瓷艺术创作有其材质的特殊性,其实用性和陶瓷制品的形制特征,决定了陶瓷绘画不同于纸上绘画的形式。其制作过程受烧成条件的影响,画面展开受立体造型条件的制约,并且构思立意经常要随着造型的变化而解构画面,本质特点还受到工艺、造型、釉色变幻、设计、民俗思维等因素影响。
陈羿州的陶瓷艺术作品从彩陶、书法、当代艺术构成中吸取营养,通过长期的探索,使作品的独立性和自由性得到了最纯真的体现,艺术的本源及特性被蕴含其中。将超自然、超现实、表象之外的观念对象通过特殊的时空处理变成了现实的、可视的对象,表现出对内心情感的反观;对自然的体悟;对艺术本性的反思。艺术创作的多元化促成了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其作品最大的特征便是对自我情感的表达,对人类情感共性的倾述,并在此过程中找寻、回归对自我“心相”的体察与共鸣。
陈羿州作品载体使用斗笠杯,而斗笠杯最大的特色是其口部大、底足小,杯壁舒展挺拔,杯身线条简洁优雅,大开大合的形态视觉感强,在斗笠杯上进行创作给画面的空间和完整性增添了光彩,给人清俊不俗之感。在作品呈现和展示中,陈羿州能摆脱人们对“杯”这一器物功能的联想,符号所指消失,从纯粹的审美、欣赏角度来品味作品,感受“杯”形特性下展现出来的绘画独特效果。而这种效果又有别于常见的平面绘画,依靠“杯”的固有器型表现出多层次、多角度的艺术特性及欣赏体验。对其作品的欣赏能感受到视觉焦点的消失,使得我们对艺术的感知融入内心感受的寻求,不再与现实事物产生关联,焦点中心被剥夺。在无序与纯粹抽象的表现中,任何眼前的细微变化都可成为中心,而这种中心的体现或共鸣则是对我们内心的所指所感。我们能够体悟的只有内心最原本的思绪和对曾历经过温度的回味,二次创作参与其中,观者与作品之间产生的联系更为紧密,观者的智慧被启迪,想象被引发,艺术体验所产生的精神内化的隔阂被彻底打破。正是于此,陈羿州的陶瓷艺术作品包含不同的审美特征,使得陶瓷艺术展现形式丰富多彩。
如今的陶瓷艺术发展状况与未来,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其中不确定性与偶然性并存,但“创新”始终是其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心相”系列作品不仅是陶瓷绘画思想的一种尝试,更是创作方法的一种尝试,对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实验性”和“探索性”意义。
陈羿州,出生于江西省樟树市,澳门科技大学美术学博士、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陈羿州长期在江西景德镇从事艺术创作,是一名杰出的景漂青年艺术家。(吴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