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防返贫网络 赣南老区逐梦“小康图景”

2021年03月30日16:44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兴国县城岗乡大获村灰鹅养殖基地,脱贫户王志明正在放鹅。地方供图

经历了冬天的蛰伏,于都县罗江乡苏坑村迸发的春意愈加浓烈。赣州市扶贫办驻苏坑村工作队穿梭在田间地头,协助村民们抓好粮食生产。

苏坑村曾是省级贫困村,如今这里业兴民富。2011年至2020年底,赣州市累计减贫194.88万人,1023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11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如今,赣州市并没有停止追梦的脚步,而是进一步织密防返贫网络,不让一个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

精准施策

朱同棠是赣州新能源汽车科技城村尾村的贫困户,患有肺结核,不能从事重体力活,以前靠散养些鸡鸭、种些蔬菜为生,收入微薄。

根据朱同棠的身体状况,驻村工作队带着他外出学习养鱼技术,帮他把村里闲置的鱼塘利用起来。今年初,驻村工作队又给他安排了扶贫专岗,现在他的月收入有3000元以上。

朱同棠增收致富是赣州市精准发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赣州市始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标准,精准施策,确保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结合实际,赣州探索创新了产业扶贫“五个一”机制、健康扶贫“四道保障线”、农村保障房、金融扶贫、互联网+社会扶贫等系列新举措,全力破解脱贫攻坚中的短板难题,为高质量脱贫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赣州市农业产业扶贫累计覆盖带动30万多户100多万贫困人口增收,占贫困户总数的90.96%;全市共建有就业扶贫车间1200多个,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9000多名,通过就业扶贫专岗安置贫困劳动力5万多人。

统筹协调

3月29日,会昌县筠门岭镇龙头畲族村村民邱伟娣吃过早饭,就和往常一样来到自家的吴茱萸种植基地,忙着给自家种的吴茱萸剪枝、施肥。

“种这个吴茱萸,人工成本低,产量也很好,卖的价钱也还可以。”邱伟娣算了一笔账,2017年底,在扶贫干部帮助下,自己种了12亩,政府补贴500元/亩,仅去年就为家里带来3万多元的纯收入。

针对脱贫攻坚不同时间阶段特征,赣州市各地推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如针对疫情影响,全市连续出台4个政策举措,稳定了贫困户产业就业收入。

与此同时,赣州推出脱贫攻坚《职责清单》103条,给10类相关责任主体画出责任上的“硬要求”、纪律上的“硬杠杠”,逐级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

今年,赣县区长洛乡桂林村党支部书记钟金明不仅自己种水稻,还带领村民们一起发展水稻种植基地达520亩,今年亩产将达900斤,预计可带来直接收益55万元。

防止返贫

3月15日至18日,兴国县组织干部前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学习考察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就业、社区治理等后续扶持工作。

兴国赴外地“取经”,是赣州市防止返贫的生动实践。今年3月,市扶贫办实地督促指导各地完善监测机制,强化帮扶措施,着力提高防止返贫致贫工作成效。

同时,赣州市把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组织对脱贫人口开展“回头看”,对脱贫质量不高的,完善政策,增补措施,确保稳定可持续脱贫。

出台返贫致贫预警监测帮扶机制,对脱贫监测户和贫困边缘户,综合采取产业、就业、医疗和购买保险等措施进行有效帮扶,其中“精准防贫险”获全省推广。

截至目前,赣州市20个县(市、区)均开展了防贫保险工作,购买保险金额2800多万元,惠及130多万人,返贫致贫预警监测帮扶工作取得初步成效。(陈洪明)

(责编:毛思远、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