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羅檢察官”“羅書記”到“羅姐”

——記景德鎮市檢察院派駐樂平市鸕鹚鄉龍口村第一書記羅曉敏

2020年01月20日10:48  
 

“油茶明年就可以結果了,還有馬家柚、茶葉,你們可以利用自己的經驗和資源,回來發展村裡的產業。”這些天,江西省景德鎮市檢察院派駐樂平市鸕鹚鄉龍口村第一書記羅曉敏陸續與10多個外出返鄉人員面談,為村集體產業下一步的發展做著打算。

站在圍牆上,她說啞了嗓子

2015年7月,羅曉敏在擔任樂平市樂港鎮張家村第一書記期滿后,主動要求來到龍口村擔任黨支部第一書記。“四個自然村568戶、2506人,貧困發生率為12.2%。人均收入不足0.4萬元,貧困戶15戶27人,省級貧困村。”羅曉敏和景德鎮市檢察院扶貧工作隊的另外兩名隊員對龍口村進行了仔細摸底。“修橋修路、村容整治、產業對接、文化建設……”在扶貧工作日記裡,羅曉敏記錄下了村民們一個個脫貧致富的心願。

羅曉敏帶著隊員們與村民們一起,首先開始進行村容村貌整治,但這項工作開展不久,她就遇到了困難。村裡新修道路,涉及到佔用部分村民的土地。路能不能修成、佔用的田地怎麼補、有沒有人中飽私囊?村民們一開始有疑慮,一時難以統一意見。一天晚上,村民與村干部因為這個事情吵了起來,聲音越來越大。羅曉敏站到圍牆上,大聲說:“村裡的建設項目由政府統一規劃設計,不是哪個人說了算的,也不可能半途而廢﹔如果有人從中謀利,就拿出証據來,我帶你們去舉報,沒有証據就不能污蔑別人﹔我一個女同志,這麼晚一個人在這裡,就是來為大家做事的,大家為什麼不能齊心辦好自己村裡的事?”村民們聽這個駐村不久的第一書記講了兩個小時后,逐漸統一了意見,同意項目繼續推進。人群散去,羅曉敏的嗓子已經嘶啞。

駐村期間,羅曉敏就住在村委會那棟樓裡。一天中午,村干部都回家了,她聽到村委會外面有吵鬧聲,一個村民來到村委會拿起東西就砸,還拿著一把鎖,要把村委會大門鎖起來。

原來,村裡拆除危房的時候,這個村民家的老房子也在其中,但他本人兩三年沒有跟家裡聯系,大家都聯系不上他。村裡征得了他的兩個哥哥同意,拆掉了這個老房子。他從國外打工回來后因為生活瑣事與哥哥嫂嫂吵架,一時氣起,就怪到了村干部們頭上。羅曉敏上前攔住他,給他泡了一杯茶:“你要是願意跟我說,我泡杯茶給你,如果你不講理,那我就報110。”村民稍微平靜后,羅曉敏打電話叫來了村干部和他的家人。她拿出了當時他們家人簽的協議:“你幾年沒有和家裡聯系,可以認定你失蹤,你哥哥同意才拆的老房子,這是完全符合程序的。按照政策,該補助也一定會補給你。”在大家的勸說下,他不好意思地笑了。離開村委會的時候,他對羅曉敏說:“羅姐,對不起,今天是我沖動了!”

在全省農村實施“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是江西省創新基層農村社會治理的有益探索,也是加強基層法治社會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程。江西省檢察院提出,把做好農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作為檢察機關服務保障“三大攻堅戰”特別是精准脫貧攻堅戰的有效載體,發揮駐村優勢,統籌扶貧力量,對定點幫扶村重點攻堅,由駐村干部“點對點”具體落實。羅曉敏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識,協助培養村干部作為“法律明白人”骨干,引導組建以黨員、能人、村小組長為積極分子的法律志願團。景德鎮市檢察院指派檢察人員來到村裡,給村干部們上課,解答村民們的法律問題,為學生們進行普法教育,村民們對法律有了更深理解。

一聲“羅姐”一份信任

2017年8月的一天,正在家裡過周末的羅曉敏接到村干部打來的電話:村裡的特困戶、孤寡老人方建路遭遇車禍,情況危險。接到電話后,她馬上想辦法幫老人聯系了樂平市區大連醫院,為老人申請開通綠色通道,讓老人先安心治療。老人治療期間,她和扶貧工作隊隊員經常去看望他。老人住院三個多月康復后,她四五次幫助老人與對方聯系,開著自己的車帶老人到市區辦理各項手續,直到最終拿到賠償款。老人說:“沒想到了我一個孤寡老人,還能得到這樣好的照顧!”

2019年“六一”兒童節,羅曉敏坐在台下看學生們表演節目。這時,村民程茂金的女兒走上台,朗讀了一封信:“如果沒有你們的援助之手,我想,也許今天也不會有我們這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這裡相聚……”

原來,村民程茂金是個木匠,長年在建筑工地上做事,妻子程秀花在家種田和照顧兩個小孩。2017年5月,程茂金在南昌建筑工地上嚴重摔傷,經搶救治療后,要康復兩年才能勞動。家裡的頂梁柱倒了,他們一家人整天憂心忡忡。了解到他家的情況后,羅曉敏把程秀花介紹到附近的棉簽加工廠工作,檢察院結隊幫扶干部也出面幫助程茂金與建筑商協商,幫他獲得了誤工賠償。2019年上半年,康復之后的程茂金又找到了他熟悉的工作,這個家庭度過了一段最艱難的時期。聽完程茂金女兒念完這封信,坐在台下的羅曉敏、檢察院幫扶干部和現場師生都流下了眼淚。

村裡有的貧困戶和留守老人們做飯不方便,吃飯成了問題,羅曉敏積極聯系,在當地率先辦起了愛心食堂,一天三餐供應十多個人吃飯。村民們文化活動少,她和大家一起組建了舞蹈隊和腰鼓隊,排練了很多節目。市檢察院同事積極捐款捐書,在村裡辦起了農家書屋。愛好打乒乓球的她,下午課后教學生們打乒乓球,當起了孩子們的“羅教練”。

多年駐村工作,羅曉敏已經走熟了村裡每一條路,摸清了每一家的情況,村民們見到她,從開始時的一聲“羅檢”,后來一聲“羅書記”,到現在,大家親熱地叫她一聲“羅姐”。

滿意度100%

羅曉敏和駐村扶貧工作隊在龍口村的四年多時間,村裡的道路加寬了、路燈亮了、自來水管通了、村內以前的臭水溝水塘改造成了水榭涼亭,新建了 “瓷都檢察林”,村口已經變成不時傳來歡歌笑語的村民公園。村小學建成了新校舍,200多學生讀書條件更好了﹔村裡的危橋重建,周圍2萬多群眾出行更方便了﹔活動中心建好了,村民文化活動有了固定場所。村裡產業也越來越壯大,油茶、大棚蔬菜等項目已經落地,中電投光伏項目年收入40余萬元作為村集體收入,苗木基地、生態農業開發的“產業+金融”幫扶項目,貧困戶每年可以得到3750元資助。

這場美麗“蝶變”背后,是景德鎮市檢察院黨組的高位推動:多次專題研究幫扶舉措,大力協調落實村裡的扶貧項目,每一個院領導實地調研領題解決問題,全院59名科級以上干部結對幫扶,全體干警動員出錢出力……。在羅曉敏手機上,保留著一張景德鎮市檢察院檢察長劉鴻斌為幫扶對象打著傘、緊緊扶著肩的照片。劉鴻斌每年到村裡十多次,2020年元旦節前,他又自己帶著菜,來到村裡和幫扶對象一起過節。

2017年底,在省扶貧攻堅督導考核和第三方檢查中,龍口村已完成整村脫貧,幫扶村民對市檢察院幫扶工作隊伍及駐村第一書記滿意度都是100%,市檢察院獲得2017年度、2018年度“全市定點幫扶先進單位”榮譽稱號,並排名第一,幫扶工作隊獲得全市“十佳”黨員攻堅隊榮譽稱號。羅曉敏個人登上了“中國好人榜”,獲評全省“最美第一書記”、全省脫貧攻堅獎貢獻獎,連續三屆獲得全市“十佳第一書記”,榮立個人三等功,獲評“市勞動模范”、“‘瓷都大愛’(敬業奉獻類)十佳年度人物”。

網民“老牛”一直關注著羅曉敏的扶貧自媒體,看著照片裡村裡的變化,他留言說:“為老百姓做實事的好檢察官、檢察系統,人民感謝你們!”(胡文星)

供稿:江西省人民檢察院

(責編:羅娜、邱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