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億元海雲智能制造項目順利落地,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框架協議如期簽訂,18個億元以上項目集中開工、合同資金達121.7億元……草長鶯飛的季節,一股“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的熱潮在共青城激蕩。今年以來,共青城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第一時間推動復工復產,千方百計加速項目建設,緊盯新經濟、新業態,發展數字經濟,著力培育新動能,實現了財政收入穩定均衡高質量增長,迎來開門紅:一季度財政總收入完成9.35億元,同比增長20.8%,增幅位居全省縣(市、區)之首。
項目是財政收入增長的“源頭活水”。共青城市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快速有效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積極搶抓政策機遇,扎實推進“項目建設提速年”活動,謀劃一批項目、招引一批項目、開工一批項目、建成一批項目,以項目提質帶動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目前,該市規上工業企業、重點工程、農業龍頭企業均100%復工﹔精准對接國家、省重點投向,確定了全年建設重大項目210個、總投資577億元﹔緊盯“5020”目標,一季度新引進項目13個、總投資142.8億元﹔2019年確定的“543”(新引進工業項目50個,新增規上工業企業40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0家)目標全面完成,九江共青城高新區在去年全省園區考核中前進23位。
逆勢增長還得益於新經濟的快速發展。目前,共青城市新經濟新動能項目包括基金小鎮、人力資源產業園、大學生創業園、跨境電商產業園等。特別是私募基金,不僅是其新經濟增長點,更是贛江新區綠色金融發展的亮麗名片。基金小鎮定位“做資本窪地、不做總部經濟,讓經濟服務實體、助推雙創發展”,創造了“資本招商”新模式。2019年入駐基金4637家,基金規模3226億元,投資項目3508個,年稅收超13億元。今年,該基金小鎮計劃新增入駐基金1000家,持續實現金融資本服務實體經濟。
(下轉第4版) (上接第1版)此外,人力資源產業園是江西伯樂遇馬承載“寧波模式”落地江西、推動全省人力資源發展的重點落地產業園項目之一,將各類優質企業與人才吸納至園內進行投資孵化、就業。大學生創業園則以“產教融合”創業培育新模式,著力打造實訓、培育、孵化、加速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一體化社區。跨境電商產業園致力於推進跨境電商領域優質企業、跨境電商生態相關企業與項目入駐,建設跨境電商產業綜合體……一個個新經濟項目在鄱陽湖畔這座青年之城勢如破竹、茁壯發展,逐漸成為領跑新經濟增長的強勁新動能。(記者張晶、蔣少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