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城縣始終把產業扶貧作為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的關鍵抓手,緊緊依托縣域資源和產業基礎,選准產業扶貧項目與方式,為鞏固脫貧成果、提升脫貧質量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故事】建昌鎮麻源村黨支部書記敖建亮,在風景如畫的麻嶺下創辦了白蓮種植專業合作社,主營白蓮的生產、種植、銷售、運輸及儲藏等。合作社總投資120萬元,種植白蓮329畝,採取“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吸納貧困戶48戶。合作社與每戶貧困戶簽訂入股分紅協議,2019年實現貧困戶戶均增收1600元,有效地增加了貧困戶自我“造血”功能,實現了穩定脫貧。
【解讀】為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南城縣按照“政策引導、市場運作、農民(貧困戶)主體”的發展理念,堅持把發展主導產業作為促進縣域經濟快速發展、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的重要抓手。以產業為基、就業為本,加大對新型經營主體、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支持力度,提升農民合作社生產經營能力和服務帶動能力,大力發展規模適度的家庭農場,通過“造血”的方式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拓寬自我脫貧之路。
【故事】幾年前,株良鎮城上村貧困戶朱貴龍的校具加工小作坊生產規模小,產品銷路不好。加之女兒患有疾病,每月需2000元醫藥費,兒子在南城一中就讀,一家人生活拮據。2016年下半年,在市委辦駐村連心小分隊的幫助下,朱貴龍貸了4萬元小額信用貸款,聯合其他資金,建了校具加工廠房,開始了規模化生產。現在,朱貴龍年收入10萬元以上,並帶動村裡十余名勞動力就業。
【解讀】南城縣注重在產業鏈條上把貧困戶納入幫扶對象范圍,通過採取“企業+產業鏈+貧困戶”發展模式,實行訂單生產,全程技術指導,為貧困戶合理選擇產業項目。株良鎮為全國著名“校具之鄉”,全鎮現有校具加工企業300多家,生產的校用家具產品暢銷國內20多個省(市、自治區)並遠銷贊比亞等國家。2019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0億元,上繳稅收上億元。這條產業鏈解決了3萬余人就業,許多貧困戶都依托這條產業鏈,實現了脫貧致富。
【故事】潯溪鄉太坪村是“十三五”省級貧困村,為該縣最偏遠的村。該鄉致富帶頭人黃苑青投資50多萬元開辦了星都香業有限公司,主要生產經營蚊香、檀香,並規劃出一條電商扶貧路徑:依托星都香業有限公司,引進浙江杭州杰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作為戰略投資人,設立星都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對星都香業有限公司進行品牌建設和電商銷售,由太坪村、浙江葫蘆娃集團、飛天電商集團、義烏市如燕貿易等六方共同出資100萬元,注冊“麻姑山”檀香品牌,採取統一品牌標識、統一產品包裝,進行線上線下生產銷售和推廣,年純利潤預計有20萬元,其中一半歸屬貧困村,既帶動了貧困戶脫貧,又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解讀】南城縣搶抓國家、省、市發展電子商務產業的機遇,大力實施“電子商務興縣”戰略,在金融、土地、資金等方面給予電商企業有力扶持。每年拿出500萬元財政專項資金扶持電商產業發展,幫助電商企業做強做優。同時,還加快電商基地孵化創建,加大開展電子商務生態產業鏈招商,引進百望電子商務城等電商項目。目前,全縣入駐電商企業達130余戶,一個上下游企業互為補充、互為依托的電子商務產業鏈基本形成,年交易額達4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