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山的臍橙林綠意盎然,清新的橙花香沁人心脾,這裡是4月的萬安縣窯頭鎮橫塘村。“以前我家是土坯房,娶不上媳婦兒。這幾年靠這些臍橙,年收入達到7萬多元,建了新房,結了婚,生活大變樣。”村裡的脫貧戶張公斌高興地帶記者參觀他家的20多畝臍橙林。
與張公斌相類似的脫貧故事,當地村民還能講出許多。這些年,橫塘村大力引導當地農戶利用荒山荒地發展臍橙種植產業,全村大部分農戶平均種植臍橙都在3畝以上。臍橙種植規模增長到1.2萬畝,比2016年翻了一番,年產量達1000余萬公斤,產值達4000余萬元。
“從前可不是這樣,大家各自種,臍橙品質沒有保証,品牌更是做不起來。”張公斌說,“如今,村裡帶著咱們做品牌,把過去產業不成規模、銷售不成系統的問題,都給解決了。”
“老張說得沒錯。”橫塘村黨總支書記劉崇林向記者介紹,前幾年,村“兩委”確定了黨員示范、致富能人帶動的發展路子。黨員干部帶頭種,致富能人手把手教,再加上邀請技術人員上門培訓,大家擰成一股繩,實施“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培訓、統一銷售”模式,讓果農結成利益共同體。更以1名鎮村干部和1名合作社技術人員共同幫扶1戶種植戶的“2+1”結對幫扶模式,鼓勵大家發展,臍橙種植局面很快就有了改觀。
“產品好,名氣更重要。”劉崇林補充道,“我們每年都會舉辦‘臍橙採摘節’,吸引周圍縣市群眾來體驗採摘、購買臍橙。每次都有好幾千名客商、游客來我們村,一下子就打響了品牌。”
為拓展銷售渠道,橫塘村主動推進橫塘臍橙“觸網”,在舉辦電商培訓班對全村100多名村民進行培訓的同時,引進11個電商物流點,讓村民可以在網上直接銷售臍橙。“多虧了村裡的電商培訓課,我現在熟練地掌握了網上銷售技能,去年僅通過電商就賣了1.5萬多公斤,增收3萬多元。”村民曾國秀笑得眼睛瞇成一條縫。2016年,她在縣郵政公司和村“兩委”幫助下,建起了電商扶貧站點,還帶動了當地十多個留守婦女一起做電商。
“以前是果農找銷路,現在是客商找貨源,價格也連年上升。”劉崇林高興地對記者說,“去年,我們全村通過電商銷售臍橙300多萬公斤。”2016年,橫塘村脫貧退出。
近年來,橫塘村接連獲得“全縣電商扶貧示范村”“全縣現代農業產業示范村”等榮譽。對於未來,橫塘村有更詳盡的打算:依托臍橙產業和文化特色資源,在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中,逐步打造成為一個以“橙”為主題的鄉村旅游點。
小小臍橙果,點亮致富夢。春日裡,橫塘村的村民忙著栽種、施肥、除草,一個個勤勞的身影涌動在田間、果園裡,耕耘著收獲與甜蜜。(李 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