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帆新時代 贛州再進發

——贛州市邁向高質量發展紀實

2021年06月28日08:18  來源:江西日報
 

  慶祝建黨百年,贛南大地上繪就了一幅幅壯美畫卷——

  贛南革命老區11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實現歷史性整體脫貧﹔中科院贛江創新研究院在贛州挂牌運行,填補了我省無國家級大院大所的空白﹔總投資300億元的吉利贛州動力電池42GWh項目落地贛州經開區,3月簽約、5月開建﹔南康家具產業集群年產值突破2000億元,正向5000億元目標奮力進發﹔產於贛南土地的富硒蔬菜、贛南臍橙正源源不斷運往粵港澳大灣區……

  筑夢百年,初心彌堅。坐擁大城大鄉、大山大水的紅土聖地——贛州,揚起了新時代的風帆。贛南兒女正闊步前行,奮力邁出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的堅實步伐,不斷書寫贛州發展新華章。

  高擎精神火炬 傳承紅色基因

  紅色,是贛南大地鮮明的精神底色。

  長征渡口、紅井旁、紀念館內,如今的贛南大地處處活躍著全國各地前來追根溯源的身影。贛南人民永遠銘記,2019年5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時隔11年再次踏上贛南大地,給予贛南革命老區深情關愛。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贛州大力弘揚蘇區精神和長征精神,力爭把贛州打造成為“最講黨性、最講政治、最講忠誠”的熱土。

  2021年5月19日晚,於都縣長征源合唱團《長征組歌》第500場公益巡演在該縣文化藝術中心舉行。“今天的第500場演出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我們一定把《長征組歌》傳唱好,把長征精神弘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合唱團代表說。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圍繞紅色文化傳承創新區戰略定位,贛州深挖用活紅色資源,通過紅色文藝、口袋書、流動課堂、紅軍后代宣講、體驗式教學、“網上初心館”等,採取集中學習、送學上門、結對幫學、以賽促學等多種形式,引導全市上下學黨史、銘黨恩、悟初心。

  當年,紅軍從挖井、修橋等實事做起,好作風深得民心。今天,贛州將好作風弘揚在新時代,在贛南廣袤城鄉的工業園區、田間地頭、機關社區,處處涌動著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熱潮。

  抗疫一線,黨員率先垂范﹔抗洪搶險,黨員把百姓護在身后﹔在招商引資、鄉村振興、為民解困的一線,黨旗高高飄揚,全市黨員干部沖鋒在前,胸前的黨徽熠熠生輝。贛州著力解決百姓身邊急難事麻煩事煩心事,全力幫助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通過“12345”政務服務熱線,實現群眾訴求“一號通辦”,熱線運行一年半來,共受理群眾“三事”訴求42.86萬件,服務交辦事項14.53萬件,按期辦結率為95.59%,群眾滿意率達97.12%。

  聚焦科技創新 加快工業發展

  當前,中科院贛江創新研究院綜合樓、科研樓、研究生公寓樓已交付使用,實現了“邊建設、邊科研、邊產出”的目標。該研究院於去年10月10日揭牌,是中科院在江西設立的第一個直屬科研機構,也是近十年來中科院在全國布局的唯一新建院,填補了江西無大院大所直屬機構的空白,為贛州科技創新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要緊緊扭住技術創新這個戰略基點,掌握更多關鍵核心技術,搶佔行業發展制高點。”近年來,贛州市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轉型升級,著力建設創新型贛州和區域性科研創新中心,為加快推進贛州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贛州市今年將“科技創新”列為“六大主攻方向”之首,圍繞“兩城兩谷兩帶”,加大研發投入,實行重點項目攻關“揭榜挂帥”,支持組建創新聯合體,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目前,全市已有2家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20家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20家省級知識產權優勢企業,46家企業通過知識產權貫標認証。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1107家,獲批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167家。虔東稀土、孚能科技獲評國家企業技術中心。

  工業園區發展如火如荼,“兩城兩谷兩帶”發展齊頭並進,科技創新激活贛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池春水。今年一季度,全市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44.6%、42.5%、38.3%,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24.8%、29.8%、36.6%,同比分別提高2.2、3.1、5.5個百分點。

  持續改善民生 增進百姓福祉

  走進於都縣梓山鎮潭頭村,一幅別致的田園畫卷呈現在面前。村民鐘過房感慨:“做夢都沒有想到,農村還能這麼好。現在我們的生活不比城裡差!”近年來,贛州不斷夯實農業產業發展根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鄉風文明,持續改善民生,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升百姓獲得感、幸福感。

  贛南是一片“富硒”之地,全市富硒土地面積達1117.61萬畝,圈定富硒農業產業發展區169處、98.52萬畝。全市各地在發展“富硒”產業方面敢下“先手棋”,深耕“試驗田”,贛南“富硒”臍橙、“富硒”蔬菜、“富硒”大米、“富硒”茶業、“富硒”禽蛋……一個個“富硒”品牌呈現市場,成為農產品中的佼佼者、價高銷俏,目前全市已完成富硒產品認証102個,注冊富硒農產品企業商標85個。贛州加強對硒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對337個100畝以上的富硒產業基地全部樹立標識牌,標准化打造示范基地74個,注重與貧困戶的利益聯結,通過基地帶動更多農戶增收致富。

  贛州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在八個領域同時發力——清除村庄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推進“廁所革命”、清理亂搭亂建、整治雜亂線纜、整治農戶庭院、改善路域環境、整理規劃區域。如今,行走在贛南,“詩意田園”正成贛南鄉村常態。人居環境整治,群眾是直接受益者,也理應成為參與者和建設者。贛州市各地在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和參與性,推動群眾成為環境整治的“主力軍”。

  為了提升百姓滿意度和幸福感,贛州還積極探索基層社會治理,將群眾矛盾化解在基層,各地市域社會治理亮點頻現。如,章貢區委“章貢大媽”志願者隊伍,1200余志願者覆蓋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網絡,參與文明勸導、治安巡邏、糾紛調解、政策宣傳等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去年11月10日,“章貢大媽”志願服務隊榮獲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江西省三八紅旗集體稱號。

  推進改革開放 加速對接融入

  5月20日下午3時,8輛滿載電子產品等貨物的直通車從贛州綜合保稅區駛出,標志著“贛州—東盟”跨境直通車正式開通。此舉將進一步助力贛州對接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建設。

  贛州是江西的“南大門”,是粵港澳大灣區聯動江西內陸發展的直接腹地。今年1月,國家出台《關於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明確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國家層面給予了重大政策支持。目前,贛州全力“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舉全市之力,全方位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基礎設施方面,贛州是全國革命老區中率先擁有鐵路、公路、航空三大口岸的城市之一,贛深高鐵預計年底建成通車,屆時,贛州至深圳的通行時間將由現在的7小時縮短至2小時,隨著尋烏至龍川、信豐至南雄高速公路的加快建設,贛州即將形成5條入粵快速大通道。

  產業協作方面,贛州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加強全產業鏈對接,建設配套大灣區先進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產業集群的重要基地和延伸帶,引進世界500強格力電器建設智能制造生產基地。探索與大灣區城市合作發展“飛地”經濟,加快建設贛粵產業合作試驗區南康、“三南”片區,打造贛粵合作的標志性工程和先行示范平台。

  營商環境方面,贛州較早在全國試行“全產業鏈放權”改革,與廣州、深圳、東莞、中山、韶關、惠州、河源、梅州等地簽訂了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合作協議,力爭“大灣區能做到的我們都要能做到”。對照大灣區規劃、政策、營商環境,出照了全面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等專項行動方案,努力實現與大灣區規劃無縫銜接、政策同頻共振、規則全面接軌。

  踐行“兩山”理論 筑牢生態屏障

  贛州是我國南方重要生態屏障,和南方18個重點集體林區之一,森林覆蓋率超76%,列江西省設區市第一。

  近年來,贛州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面推行林長制,大力開展國土綠化,全面加強森林資源保護,森林資源質量和森林生態效益得到進一步提升,筑牢我國南方地區重要生態屏障,厚植生態文明的綠色底色。

  森林資源保護不斷加強。全市森林資源管理秩序全面好轉,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行為得到有效遏制,切實維護了森林資源安全和林區秩序穩定。在市級總林長的推動下,全市進一步規范山地林果開發,加強森林資源保護,明確林果開發過程中規劃選址、聯審聯批、服務指導方面要求。

  森林資源質量不斷提高。全市以低質低效林改造為抓手,不斷推進森林資源培育,加快提升森林資源質量,持續改善城鄉生態環境。去年,全市完成低質低效林改造116.94萬畝,佔計劃任務的106.31%。突出抓好“三沿六區”和昌贛贛深高鐵、高速、國省道干線沿線等重點區域林相改造,建設各級低改示范基地309個。

  綠色富民產業持續發展。通過各級林長推動,贛州市不斷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雙向轉換通道,推動全市林業產業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相融合的新路子。“贛南茶油”連續三年登上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區域品牌百強榜,入圍中國農產品地域品牌價值榜,品牌價值達66.85億元。統籌推進森林藥材、毛竹等其他林下經濟產業發展,強力推進森林生態旅游產業發展,成功舉辦中國(贛州)第七屆家具產業博覽會。(阮曉樂 黃芳煌)

(責編:邱燁、毛思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