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鄉奮力推進“五區”建設 打造“最美轉型城市”

冬日的萍城處處生機勃勃,大街小巷潔淨如新,鮮花、綠樹、藍天、白雲令人賞心悅目。身著紅馬夾藍背心的志願者維護交通、勸導文明、保護環境,他們的身影成為城市裡又一道亮麗風景。
2020年,萍鄉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這塊金字招牌令每個萍鄉人驕傲和自豪,他們由衷自覺愛護這份榮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她增光添彩,朝著更高的目標——全國文明典范城市試點城市勇毅前行。
11月5日,上栗縣鑫滿達線路板產業園。“我宣布,萍鄉市2021年第四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隨著市委書記陳敏一聲令下,吹響了萍鄉大抓項目、抓大項目、抓好項目,以項目建設積蓄發展動能的“集結號”。
風雨多經志彌堅,關山初度路猶長。過去5年,是萍鄉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全市綜合實力不斷增強,連續5年獲評全省高質量發展綜合考評先進設區市。轉型升級實現新跨越。全力推進煤炭、鋼鐵、花炮等五大傳統產業去產能、調結構、促升級。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資源枯竭城市轉型升級等6項工作,獲得國務院通報獎勵。海綿城市連續3年“國考”第一,從全國試點走向全國示范。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順利入選省級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創建名單。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累計投入民生資金970.8億元,辦好了一系列重點民生實事。累計實現新增就業15.51萬人。連續6年獲得全省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教育發展考評第一。文旅產業和文化事業快速發展,成功獲批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武功山風景名勝區晉升國家5A級旅游景區。黨的建設邁上新台階。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成功舉辦全國性“安源精神”學術討論會。市縣機構改革全面完成,事業單位改革穩步實施,市級媒體融合改革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力推進甘祖昌學院建設,系統構建“1+4+N”黨性教育基地,深入推進基層黨建,4600多個基層黨組織完成“三化”建設。
勇擔新使命,啟航新征程。未來5年,是萍鄉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關鍵期,新一屆市委市政府班子科學謀劃,擘畫藍圖:奮力推進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內陸開放贛湘合作核心區、城鄉融合發展先行區、全域旅游發展特色區、紅色基因傳承創新區“五區”建設,打造產業升級美、綠色生態美、城鄉融合美、百姓生活美、社會風尚美“最美轉型城市”,在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萍鄉篇章。
今后五年奮斗目標: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380億元,年均增長7.5%,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年均增長3%,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8.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8.5%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6.5%左右。
堅持創新引領,奮力推進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全力夯實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基礎
堅持轉型升級、工業強市不動搖,加快形成更具特色的現代產業生態體系,全面實施產業創新升級發展工程,強化與國內大院大所、知名高校合作,加速市科技創新中心、湘東科創中心、蘆溪高壓電氣研究所、江西高端壓縮機產業研究院、江西電子電路研究院等技術平台提能升級,形成“一縣區一產業一平台”布局。深入實施創新平台載體建設工程,重點支持萍鄉學院提升與萍鄉主導產業契合度,使其成為本土最核心的科研創新和人才平台。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2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400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45%。
實施工業強基倍增行動。充分發揮園區工業發展主陣地主平台作用。持續深化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積極推進萍鄉經濟技術開發區調區擴區,全力打造“千億園區”。著力構建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產業聚焦、抱團協作的新型工業化布局。嚴格落實產業鏈長制,集中打造“1+2+N”現代產業體系。推動電子信息首位產業早日邁上1000億元台階,節能環保、裝備制造產業規模達500億元,“N”個重點產業規模超過100億元。強化工業企業梯度培養,培養一批年收入過10億元至100億元企業。支持中小企業穩崗生產,加快發展,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的發展格局。深入實施數字經濟,力爭每年完成新型基礎設施投資14億元以上,實現重點城鎮及以上地區5G網絡全面覆蓋。堅持“項目為王”,力爭每年開工建設項目200個以上。堅持招大招強,引央企入萍,確保每年引進“5020”項目12個以上。
堅持改革開放,奮力推進內陸開放贛湘合作核心區建設,加快拓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空間
今后五年,萍鄉將實施更加主動的區域開放戰略,全面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加快推進蘆溪縣、湘東區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建設,積極創建國家級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加快贛湘合作步伐,不斷完善合作推進機制,深化公共服務對接,加強兩地人才交流,不斷強化生態環境共保共治。積極對接長株潭都市圈,加快以高鐵新區為主體的市級贛湘合作平台建設,重點推進“湘東—醴陵”“上栗—瀏陽”等跨省合作產業園建設,著力打造長株潭成果轉化區和產業協作配套區。
堅持擴大消費,奮力推進全域旅游發展特色區建設,增強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活力
建設提升一批特色商業街區、夜間經濟街區,將萍鄉南正街打造成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和旅游休閑街區。引進中高端消費品牌,擴大汽車、家居等升級類消費,加快發展現代物流、商務會展等服務業,加快完善流通網絡、城鄉高效配送體系。扎實推進全域旅游發展。積極承辦2023年江西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加快推進文旅融合,著力構建萍鄉“一個龍頭、兩個支撐、五大板塊、八百裡山水長廊”的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全市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綜合收入年均增長達到12%、15%。加快武功山世界地質公園和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建設步伐。全力推動安源景區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蘆溪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全面落實《湘贛邊紅色旅游合作框架協議》,共同舉辦好紅色文化產業博覽會。培育壯大一批優勢明顯、特色突出的文化企業,依托文化名鎮名村,創建一批特色文化產業鄉鎮、文化產業特色村和文化產業群,努力建設氛圍濃郁、印記明鮮的“文化萍鄉”。
堅持綠色發展,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先行區建設,切實提升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品質
縱深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切實護好一方藍天碧水。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構建能耗管控機制,強化能耗雙控約束,力爭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830萬噸標准煤。加強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礦山生態修復,開展國土綠化、森林質量提升、生物多樣化保護等行動,推進“幸福河湖”建設,統籌抓好“增綠”“護綠”“用綠”工作,加快構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在全市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等創建行動,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確保全市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9%以上,完成二氧化碳強度降低目標任務。力爭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3%以上。完善污水管網系統建設,確保地表水100%達到或好於Ⅲ類水質。堅持保護優先和自然修復為主,全面提升生態安全屏障質量,促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和永續利用,走出一條生態和經濟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
堅持發展生態高效特色農業,持續做大做強現代種業、草地畜牧業、休閑農業等主導產業,搶抓國家“南繁硅谷”等創新基地建設機遇,積極推進中國水稻研究所早稻研究中心建設,打響“種業大市”品牌。加快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力爭每個縣區建成省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積極培育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打造一批特色小鎮、產業強鎮和田園綜合體、休閑農業精品園區,不斷拓展鄉村產業。深入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新一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狠抓鄉風文明建設,著力打造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的田園風光。
堅持凝心鑄魂,奮力推進紅色基因傳承創新區建設,匯聚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力量
加強對全市紅色資源的挖掘和管理。抓好對革命舊址、紅色遺跡等紅色資源的搶修和保護。大力唱響紅色萍鄉品牌,全面准確提煉安源精神內涵,舉辦好2022年安源路礦工人運動100周年、中國少年兒童運動100周年、2024年安源地委黨校建校100周年等系列重大活動,加大安源精神的宣傳力度。持續實施“傳承紅色基因教育培訓計劃”,通過運用安源黨校、甘祖昌干部學院等紅色教育平台,積極探索“黨校+研學基地”“紅色名村+研學基地”發展模式,開發更多現場教學點。每年推出一批政治性、思想性、藝術性強,表現力、傳播力、影響力大的優質課程。加快構建贛湘紅色培訓聯合體,主動融入井岡山大紅色培訓圈,重點打造“韶山-安源-蘆溪-蓮花-井岡山”經典培訓線路,不斷提高質量,做大總量、擴大影響,努力把萍鄉打造成全國全省紅色教育培訓的一面旗幟。
征程萬裡雲鵬舉,篤力奮楫繪新篇。萍鄉將不懈努力,將“最美轉型城市”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實現產業升級美、綠色生態美、城鄉融合美、百姓生活美、社會風尚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