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頻道

從“天淨沙”到“維多利亞”——

愛德華一家在婺源

2021年12月31日07:30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冬日暖陽下,婺源英式民宿維多利亞庄園沉浸在一片湛藍的靜謐中。房前,一條小河緩緩流過,或模糊或清晰地呈現出天空與樹木的倒影﹔房后,大片的茶園,順著山勢鋪展開來,深綠色葉片、片片挺秀。

12月8日,記者在婺源見到了民宿主人愛德華夫婦。夫婦倆思路清晰,中英文切換自如,深情回顧了來婺源的初衷、創業的得失,暢談了心中的詩意鄉村生活。

尋一處山水安家

2015年,愛德華和廖敏欣還是一對中英跨國情侶。他們辭去上海的工作,“打卡”中國名山大川。山清水秀的婺源深深地吸引了他們。一座座徽派古建筑,無不流淌著豐潤的歷史積澱。在為古建筑的美深深折服的同時,他們也痛心因年久失修當地不少古建筑毀損嚴重。沒有任何猶豫,他們決定在婺源“認養”一棟古宅並定居於此,為古建筑保護貢獻一己之力。為此,他們前前后后跑了三四個月,挨家挨戶敲門詢問。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最終在思口鎮思溪延村找到一棟心儀的古宅。這棟古宅佔地300平方米,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在風雨浸漬中,古宅不堪重負。“認養”、修繕古宅,耗時耗力又耗錢。說到這,廖敏欣動情講起了雙親的大力支持,“愛德華父母賣掉了他們在英國的一個診所,我父母賣掉了南昌的兩套房子。”

為還原古宅歷史風貌,他們聘請了當地雕刻名家俞友鴻,再現了徽派古宅粉牆黛瓦、淡雅精美的建筑特點,而點綴其間的天井,顯得分外高深。

2017年5月,在修復一新的古宅裡,愛德華和廖敏欣舉行了一場隆重的中式傳統婚禮。自此,愛德華夫婦真正把家安在了婺源。

是家也是民宿

除了自住,古宅還余出不少房間。這些房間最初僅僅是作為在滬外國友人來婺源游玩的休憩地。沒想到,竟成為讓他們念念不忘的“家”。

古宅維護成本很高。愛德華夫婦考慮,多出來的房間用來做民宿,一定程度上可緩解資金壓力。

古宅是傳統的天井式建筑。愛德華夫婦緊扣天井元素,將民宿命名為“Skywells”。廖敏欣的大伯,文學造詣深厚,由“天井”的諧音聯想到詞牌名“天淨沙”,並以此作為民宿的中文名。每間客房的名字也蘊含著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種種期許,比如, “五谷豐登”“四世同堂”“生財有道”等。

是家也是民宿。在愛德華夫婦的精心打理下,冷清雜亂的庭院變成了“花海”﹔原來的雞舍豬圈被設計改造為英式鄉村酒吧……

愛德華常把天淨沙民宿的資訊發布到社交平台上。“很多國外朋友非常羨慕這種住在中國鄉村,與山水相伴的感覺。很多人說要組團來中國玩。”愛德華介紹,天淨沙民宿開業后,九成以上的游客都是外國人。良好的入住體驗讓他們對這裡念念不忘。民宿裡保存著很多海外游客寄來的禮物,有鼓囊囊的信、蓋著異國郵戳的明信片等物件。口口相傳,天淨沙民宿成為網紅民宿。

面對日益增長的游客,天淨沙民宿已難以滿足接待需求。愛德華夫婦籌謀打造一個和天淨沙民宿風格截然不同的英式庄園。

2019年,他們將目光投向思口鎮前坦村的一處山水環繞之地,前有大片茶園,后有清澈河流,一派歐式田園風光。這裡,成了他們打造英式民宿維多利亞庄園的理想地。從選址到設計,他們充分順應自然山水格局,巧妙地將中國鄉村美景與異國度假風情有機結合。無論是整體建筑,還是裝潢陳設,無一不散發著濃濃的英倫風情。

今年4月,英式民宿維多利亞庄園正式營業。漫步其中,仿佛置身於英劇裡的唐頓庄園。

是外國人但不是外人

時光如水,日月如梭,轉眼已是五個春秋。愛德華夫婦在婺源成家立業、生兒育女。他們深深地眷戀著這片山水,早已不把自己當外人。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來。愛德華夫婦堅守在婺源,熱心捐贈民宿部分房間的住宿權益,供疫情結束后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免費休養使用。

今年秋季開學,愛德華在思口鎮思口中學當起了英語支教老師,被孩子們親切地稱呼為“愛老師”。支教,是愛德華自己的主意,覺得自己有義務為當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支教時間本暫定一個學期,后因鉛山突發疫情而中斷。

不僅是愛德華,就連他的兒女也同樣融入這裡的生活。採訪中,記者看到了有趣的一幕:小兒子皮特正在庄園裡的空地上玩耍,幾個工人推著手推車經過。年長的工友停下腳步,逗小皮特:“皮蛋兒,走,我們去玩!”小皮特立馬伸出小手讓抱,又萌又可愛。

婺源的點滴變化牽動著愛德華夫婦的心。婺源“中國最美鄉村”的名號越來越響亮,慕名前來的游客越來越多,民宿行業蓬勃發展。他們欣喜的同時,也有隱憂。“現代人出游,選擇民宿,看重的是一個舒適安靜的環境。民宿要有特色,如果是一味地復制其他民宿模式,欠缺品質,那將會極大地造成資源浪費,甚至是破壞環境。”廖敏欣說。

經營民宿,愛德華夫婦有他們的心得和講究。他們注重用戶體驗,呵護自然環境。他們自豪,很多外國人是通過旅居他們的民宿知道了婺源,關注到了江西,進而感嘆中國鄉村之美﹔他們希望,更多外國人知曉婺源的好山好水、文化民俗,見証中國鄉村的顏值和內涵。(記者 朱 彥 齊美煜)

(責編:邱燁、羅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