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新農業 奇妙新世界
——新余市渝水區特色農業結碩果

說起農業種植,浮現在人們腦海中的畫面是“大草帽、老鋤頭、泥腿子”。然而,在新余市渝水區,農戶們不斷創新農業發展理念,提升種植技術和管理模式,全區的特色農業產業迎來新氣象,近年來涌現出工廠化養魚、果凍橙、中藥材等特色農業產業,農產品與新元素奇妙相融。6月中旬,記者對此進行了探訪。
奇妙一:水裡種菜
種菜不用土,你聽說過嗎?
帶著好奇,頂著烈日,記者來到姚圩鎮姚圩村,見到百畝的水塘上一片綠油油的空心菜迎風搖曳,甚是好看。
村干部艾金平正劃著船在水面上忙碌著,他笑容滿面地說:“在水裡種菜,不像種在土裡那樣有很多虫害,也不用打農藥,安全無公害。而且,菜品口感更加脆嫩,營養價值也更高,在市場上很走俏。”
“空心菜的養分怎麼來呢?”記者問。艾金平介紹,“一開始把水塘的水抽干,將800噸有機肥埋入水塘的淤泥裡,再灌滿水,水面上鋪裝綠色格網,栽種上空心菜菜苗。這樣,有機肥的肥力在水中慢慢釋放出來,空心菜生長所需要的養分也就解決了。”
“水裡種菜,就怕刮風下雨,因為菜苗會被沖散。”艾金平說,前些天連續降雨,菜苗全部沖到水塘邊,他想了很多解決辦法,在綠網旁邊插入4米長的竹竿,密密麻麻布滿整個水面,用來固定住綠網,效果不是很明顯。他又將綠網“化整為零”,切割成一塊塊1平方米左右的方塊,四周用浮條加高加固,如此一來,空心菜在指定區域穩穩地生長。
“空心菜生長周期很快,種下去40天左右就能成熟,一年可以收割5次,畝產達5000公斤,經濟效益非常可觀。”艾金平說。作為一名負責村裡鄉村振興工作的干部,他曾為村裡的產業發展想破了腦袋,先后到廣東、浙江等地學習考察,發現杭州一個鄉村發展水裡種菜產業,他頓時來了興趣,蹲點一個月學習種植技術。回來后,在村裡修路、建塘,很快就成功復制了這個項目,“村裡有48戶脫貧戶,還有很多的剩余勞動力,有了水裡種菜的項目,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
艾金平還在空心菜下面,投放鱖魚、草魚、青魚近萬尾,利用清水養魚、肥水種菜,實現“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
奇妙二:岸上養魚
菜種在水裡,魚卻養在岸上。
6月7日,記者走進位於人和鄉的新余市瑞之輝水產養殖有限公司,近百畝的廠房裡有大大小小的養殖池幾十個,一眼望不到頭,增氧機噴射出1米高的水花,飼養員將加工好的飼料拋入水中,隻見成千上萬條如水蛇一般的鰻魚歡快地前來搶食。
公司總經理劉仲輝是位福建客商,他告訴記者,自20世紀80年代,福建人就開始養殖鰻魚,已有四十多年的歷史,產量、品種等均居全國首位。“僅福清市,就有600多人在全國各地養殖鰻魚,我們有養殖鰻魚的技術。”
“鰻魚真的是‘慢魚’,它的生長周期至少要18個月。去年1月,我們在人和鄉建成養殖基地,投放了200萬尾牙簽般大小的鰻魚苗,開始進行規模化養殖,現在才長到50厘米左右。”劉仲輝說,鰻魚養殖效益高,但鰻魚對水質、水溫等環境要求極高,池內進行養殖,使用的是蒙山天然山泉水,水源純淨,生態環境好,有利於出產高品質的鰻魚。
當初,劉仲輝把養殖基地從福建轉到人和鄉,看中的正是這裡良好的生態環境。在當地政府部門的幫扶下,養殖基地很快建成並投產。養殖基地規劃了沉澱池,並購置了淨水設備,對養殖的廢水進行循環利用。
“近年來,鰻魚市場需求量越來越大。”劉仲輝說,“以前,鰻魚是銷往國外。現在,國人也開始喜歡吃鰻魚了,鰻魚炒飯、鰻魚火鍋都是人們喜愛的美食,鰻魚市場越來越大了。”今年7月,基地養殖的鰻魚將陸續出池,第一批鰻魚准備運往上海、浙江等地銷售,產量在100噸左右,預計銷售額近1000萬元。
奇妙三:棚內種果
連日來,在南安鄉東洛村的江西潤昌果業開發有限公司的果棚內,工人們正忙著給果樹除草、修剪夏梢。這幾年,東洛村流轉了1000畝土地,大力發展以日光溫室、鋼架拱棚為主的特色種植農業。
公司總經理彭青青介紹,果凍橙也叫紅美人柑橘,是從國外引進過來的橘和橙雜交品種,它皮薄肉多、柔軟多汁,入口即化、甜而不膩,具有果凍般的食用口感。“我們剛開始在大棚裡種果凍橙時,請不到村民做事,老百姓不相信在棚裡能種果樹,以為我們是來騙國家補貼的。”
“其實,在大棚裡種果凍橙有許多好處,比如可以避雨避霜,果樹長得格外地快,三年就能成熟和結果,那果實又大又圓,一根枝條上能挂果二三十個,像一串串葡萄,產量很是可觀。”說起現在這項“甜蜜的事業”,彭青青如數家珍。
然而,在大棚裡種果樹,在當地屬於“第一個吃螃蟹”,摸著石頭過河,也要吃不少苦,吃不少虧。2017年8月,因天氣炎熱,果凍橙大棚內溫度過高,導致果樹大面積落葉、落果,損失不小。彭青青帶著工人趕緊拆膜通風,才保住了剩下的果子。這次“教訓”給她上了一課:果凍橙雖然在溫室栽種,但夏季天氣過熱,也需要給果樹通風降溫。之后,工人們每年立冬給大棚蓋膜,防雨防霜,次年三月把膜卷起來,通風降溫。
吃一塹,長一智。這些年,公司經常請柑橘種植專家來基地“把脈”,並組織員工到浙江學習種植技術。基地出產的果凍橙品質優良,規模越做越大。鮮美的果凍橙銷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高端市場。如今,果凍橙種植已走出南安鄉,輻射到新余市,全市種植總面積達1.6萬畝。(江拓華 記者 鄒宇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