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新昌江 小區大作為

十年奮發,涌動澎湃活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十年,也是景德鎮市昌江區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勇毅前行、跨越發展的十年。十年來,昌江區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牢記“建好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打造對外文化交流新平台”殷殷囑托,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決有力落實省委、省政府和景德鎮市委、市政府各項工作要求,邁出了“小區也有大作為”的堅實步伐,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可喜成績。
堅持創新發展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十年來,昌江區瞄准大項目,做優營商環境,“專精特新”企業達7家,高新技術企業達31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27.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42家,規上工業營業收入達167.8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4.88%,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兩個首位度產業佔比超過70%。全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規上企業達11家,新增企業上雲數524家,位列全省第27位。
堅持協調發展
區域融合更加深入
十年來,昌江區加快推進與高新區兩區融合發展,奮力開創“一區多園”融合發展新局面。積極推動“飛地經濟”突破性發展,加快推進電子信息產業園和高新區數字經濟產業園連片發展,對1548畝工業用地深化合作,大力推進佔地670畝的魚麗電子信息產業二期建設,聯手引進投資超20億元的高鐵剎車片項目,協同發展的動能不斷增強。同時,區內總投資12.66億元的魚山貨運碼頭即將建成,坐落於鲇魚山鎮轄區內的樂平高鐵站加速推進。如今的昌江,區位優勢越發凸顯,206國道工業發展軸的支撐作用正在強化,區域協調、融合發展的步伐越走越穩。
堅持綠色發展
城鄉環境明顯改善
十年來,昌江區大力實施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三年行動,常態長效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完成57個棚改征收項目、151個老舊小區、513條背街小巷改造提升,為景德鎮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作出突出貢獻。昌江區全力推進鄉村振興,優化升級10條公交班線,在全市率先實現城鄉公交一體化,33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10萬元以上,古城、金橋等村集體收入突破500萬元,完成226個新農村點位建設、1萬余農戶廁所新改建任務,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如今的昌江,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已成為鄉村振興的新模式,碳達峰、碳中和的新典范。
堅持開放發展
外界形象顯著提升
十年來,昌江區著力打造“昌快辦·暢快辦”政務服務品牌,加壓推進營商環境優化升級“一號改革工程”,市場主體突破3萬戶。圍繞“兩地一中心”戰略定位和“一核兩軸”總體規劃,率先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昌江區聚焦“高大上、鏈群配”,成功引進“5020”項目7個。2021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31億元,同比增長16.2%﹔實際利用外資突破3000萬美元,同比增長7%﹔引進內資59.4億元,同比增長8.5%。
堅持共享發展
民生福祉不斷增強
十年來,昌江區委、區政府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堅決兌現民生承諾,扎實辦好民生實事,努力提升全區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1年,全區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47155元、21777元,年均增長7.9%、9%﹔706戶1890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實現高質量脫貧。特別是近五年來,區裡完成了14所中(小)學、15所公辦幼兒園改造提升,新增學位1.74萬個。如今的昌江,百姓安居樂業,幸福指數更高,日子越來越甜美。
加強黨的建設
示范引領越來越強
目前,昌江區有黨員6667人,基層黨組織214個,涌現出李金霞、王德新、黃鶯等一批先進典型,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充分發揮。高質量完成村(社區)“兩委”換屆,班子結構實現“兩升一降”,書記、主任“一肩挑”比例達100%。開展基層黨建“三化”建設,實施“對標管理、錯位爭先”行動,打造昌南湖、汪王廟等一批示范社區。
站在新起點,踏上新征程,昌江區將全方位落實黨中央“三新一高”重大戰略部署,聚焦“作示范、勇爭先”目標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省第十五次黨代會、景德鎮市第十二次黨代會部署,踔厲奮發、篤行不怠,以“工業強區、文明新城、開放融合、幸福共享,全面建設現代化魅力新昌江”為目標,堅定信心決心,踐行初心使命,勇於擔當作為,做好昌江的工作,辦好昌江的事情,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