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拂來滿眼春
——贛州推進勤廉建設助推高質量發展紀實

“去年全村紅糖產值突破15萬元,今年要把它做成村裡的‘甜蜜事業’。”3月16日一大早,大余縣就業局退出領導崗位的彭奕鷹就來到該縣池江鎮九水畬族村,他主動擔任鄉村振興指導員后,與村民共謀產業發展成了他的“必修課”。這是贛州市加強勤廉建設,助力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推動高質量發展,靠的是干勁,比的是作風。贛州市大力推進勤廉建設,出台全面建設勤廉贛州實施方案,圍繞“把贛州打造成為最講黨性、最講政治、最講忠誠、最講擔當的紅土聖地”目標任務,將勤廉建設細化為六個方面29項具體舉措。如今,該市上下“勤”的干勁越來越足、“廉”的氛圍越來越濃,有力地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去年,該市6項工作獲國務院督查激勵表彰,創歷年之最,主要經濟指標增幅保持全省第一方陣。
轉作風辦實事:
“小切口”護航“大民生”
“停車難、收費貴”一直是贛州市民的煩心事,該市為此開展停車收費行業專項整治,推動釋放停車位7700余個,減輕群眾停車負擔500余萬元。“以前找停車位難,收費高,現在停車位多了、方便了,還有很多是免費的。”章貢區市民張先生高興地說。
民呼我應,民求我為。贛州始終堅持以群眾呼聲為勤廉建設“第一信號”,把群眾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准”,梳理、掌握了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開展10余項“小切口”治理,堅決整治各種損害群眾利益的腐敗問題,監督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好更公平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去年疫情防控關鍵時期,一名外地商人向贛州市紀委監委負責人反映,企業所用廠房是從“二房東”手裡轉租來的,享受不到當地政府減租免租福利,給企業發展帶來較大壓力。為此,一場政府投資類標准廠房違法轉租問題專項治理在贛州全面開展,截至目前,該市督促清繳欠租約1.4億元,追繳非法轉租獲利近600萬元,並全部返還實際承租企業。該做法獲全省推廣,企業紛紛點贊。
騎共享單車是很多人出行的選擇,為破解管理不規范等問題,贛州在全省率先探索公開招標、擇優准入模式,全面淨化中心城區共享二輪車經營市場,目前來贛州投資共享單車的企業由6家增加至50余家,每輛車日騎行量由2.5次提高至4次,問題投訴率下降20多個百分點,為市民營造了良好的出行環境。
勤以為民,廉以養德。該市聚焦權力集中、攸關民生等重點領域,將勤廉建設分成機關、企業、學校、醫院、村居5個板塊,以創建勤廉單位示范帶動勤廉建設全域推進:創建勤廉機關,打造了100個模范榜樣﹔創建勤廉醫院,完善藥品、耗材、設備採購管理制度409項,嚴肅查辦醫療衛生領域案件61件﹔創建勤廉村居,打造120個紅色模范村,排查整頓軟弱渙散村級黨組織80個……
據了解,贛州構建“我為群眾辦實事”長效機制,推動市直單位完成888項民生實事,與98個企業黨組織開展結對共建,為企業辦實事5200余件。
剎歪風揚正氣:
“破陣子”換來“清平樂”
“不到半小時就完成資料提交,45.64萬元獎補資金當天到位。”近日,贛州新鏈金融服務公司總經理楊峰喜悅之情溢於言表。獎補資金的迅速到位,得益於該市大力實施營商環境優化升級“一號改革工程”。
勤為謀事之要,廉為創業之基。在加強勤廉建設中,贛州市圍繞“三大戰略、八大行動”工作要求,大力實施“一號改革工程”,為經營主體和群眾提供優質廉潔高效的政務服務辦事環境,進一步增強企業的發展活力,贛州“創業之州”稱呼越叫越響。
——為“三大戰略、八大行動”清障護航。贛州市紀委監委出台《監督推動“三大戰略、八大行動”的實施意見》,組建八個專項監督組開展“嵌入式”全過程監督,對工業倍增升級、科技創新賦能等責任部門和單位開展市縣聯動巡察,推動市委工作要求、重大項目落地落實。該市監督檢查發現“八大行動”領域問題1258個,推動1180個問題整改到位。
——圍繞“一號改革工程”,深入開展營商環境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整治。會昌縣民企局原局長溫友華,本應當好企業“保姆”,卻把企業當成“提款機”,動不動就伸手“借款”,該市對其果斷進行了查處。工程招投標以前是不法分子眼裡的“香餑餑”,該市出台領導干部插手干預工程項目登記備案制度,推動職能部門開展專項整治,採取強制措施97人,涉案標的金額63億余元,圍標串標亂象得到有力遏制。
——開展“小鬼難纏”“中梗阻”等突出問題專項治理。該市啟用省紀委監委大數據一體化監督平台(贛州分廳),開發“三重一大”專項監督系統。於都、南康、全南參與中央紀委基層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平台試點,群眾遇到問題可通過平台直接反映。南康區鏡壩鎮鵝嶺村老虎石村小組一村民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在監督平台上反映“原村小組長多年佔用20萬元集體征拆資金”的問題,沒想到很快得到解決。群眾高興地稱“監督一點通真是一點就通”。
據統計,該市查處營商環境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999個,處理1587人,通報曝光典型問題110個,為營商環境在全省“站前列”“創一等”提供了堅強保障。
挖特色創品牌:
“一剪梅”催開“滿庭芳”
一項活動堅持了十二年,以“一枝花開”帶來滿園春色。這項活動指的便是贛州市“廉潔文化月”活動,該活動已從當年市紀委主導開展演變成各單位普遍參與,打造了群眾喜聞樂見的廉潔文化品牌。
翻開《贛南勤廉故事》這本書,“我們紅軍部隊有規矩”“我首先是共產黨員”“破舊一點沒關系”“一碗擂茶映廉心”……一個個勤廉故事、一處處感人細節,為黨員干部增強“不想腐”的自覺提供文化滋養,讓崇廉尚潔的價值觀深入人心。
廉潔文化如春風化雨,浸潤心田。贛州在全省率先制訂《貫徹落實<關於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意見>責任分工方案》,打造群眾喜聞樂見的廉潔文化品牌,組建“文藝輕騎兵”、文化志願者等文藝隊伍,成立“勤廉贛州”宣講團,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將廉潔文化送入千家萬戶。同時,深挖傳統文化、紅色資源中蘊含的勤廉元素,編印《贛南勤廉故事》《勤廉榜樣在興國》等本土教材,評選10個勤廉教育精品示范點。將廉潔文化與科技相結合,利用VR、H5等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形式,對教育基地的展陳內容進行多場景、多角度展示,帶給參觀者身臨其境的體驗,打造“永不閉館”的網上展館,構建“線下+線上”廉潔宣教陣地。
“從廉潔文化建設入手,以清風廉韻強魂潤心育人,通過創作形式多樣、題材豐富的作品,將廉潔文化更加生動、廣泛地傳播給受眾,讓廉潔宣傳教育更接地氣。”贛州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求真務實,清正廉潔的新風正氣不斷充盈﹔頑瘴痼疾被一一攻克,勤廉本色更加耀眼﹔正氣清風勁吹,黨心民心更加凝聚……
勤廉之風浸潤山鄉,贛南大地生機盎然。(丁天華 全媒體記者 劉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