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小庭院實現大作為
——樂安縣公溪鎮新居村發展庭院經濟做法和成效

近年來,江西省撫州市樂安縣公溪鎮新居村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著力打造“黨建+宜居美村”黨支部,以戶為單元,以小庭院為載體,不斷豐富“庭院經濟”業態,因地制宜發展“庭院經濟”,把小庭院做成果園子、菜園子,以多種經營模式融合發展,促進群眾增收致富。
以戶為基,激活閑置資源
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庭院綠化美化相結合,加強規劃布局,優化庭院結構,將嚴重影響村容村貌的閑置土地實行集中整治,並理清荒蕪土地歷史權屬和宗族關系,逐一盤活,實現統一管理。同時立足資源稟賦,按照“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加則加”的原則,充分傾聽村民意見,精心選擇栽種林果作為閑置土地的發展項目,利用農戶房前屋后、家庭院落、閑置房屋、閑置土地等一切能夠利用的自然資源、環境條件和庭院空間,栽種馬家柚2000余株、紅葉石蘭、格桑花、波斯菊等花卉2000余株,實現果園中有花、花園中有果。創新管理模式,引入村辦公司統一管理,村民以空閑地入股分紅模式,規定種植作物收成70%歸村級集體,30%分紅農戶,實現村級集體和農戶雙贏。
以院為體,美化村庄環境
在發展庭院經濟的同時,注重在改善人居環境,提升村庄“顏值”下功夫,投入350萬元對村內道路鋪設瀝青進行“白改黑”改造,通過對戶廁化糞池、電線網線亂搭亂拉進行集中整治、拆違拆舊、路燈亮化等方式,村庄面貌煥然一新。同時在公路邊、牆角旁縫隙地開展四旁綠化,栽種了桂花、樟木、女貞、黃揚等樹類,實現“四參常綠、喬灌結合、錯落有致”的綠化美化效果,打造“村在林中、路在綠中、房在園中、人在景中”的生態宜居村庄。堅持黨建引領,重點打造“黨建+宜居美村”黨支部,劃分青任區,通過“黨員帶頭宣講,覺員帶頭種植”,發揮黨員干部示范幫帶作用,“一對一”“一對多”的方式引導動員村民戶戶參與庭院經濟和秀美村庄建設。制定“獎補”激勵機制、提高農戶發展庭院經濟的熱情,使其從“旁觀者”主動變為“參與者”。
以業為芯,豐富庭院業態
緊緊圍繞農村庭院,整合各類資源要素,不斷豐富庭院業態,大力發展富民產業。充分利用村民房前屋后庭院空閑地,統一定制籬笆 3000余米,組織農戶因地制宜建設小菜園 52處,與樂安縣慶發農業公司簽訂蔬菜種植協議,由其提供種子、農資物資和技術指導等服務,並負責蔬菜收購。春節期間,新居村42戶農戶(其中脫貧戶10戶)在家門口的小菜園種植上海青等蔬菜暢銷廣東上海等地,戶均增收 2000元以上。同時,用活“村辦公司+土地租賃+農戶”模式,由村委會負責統籌協調,以每畝380元價格流轉土地租給村辦公司,創建千畝冬瓜種植基地,由村辦公司承擔基地種子、化肥等開支,安排專人技術指導,統一銷售,聘請當地村民在家門口務工。2022年,新村村冬瓜總產量1000余萬余斤,產值1100余萬元,為村級集體經濟年增收5萬元,農戶戶均增收3萬余元,形成了參與勞務農戶得薪金、流轉土地得租金、村辦公司得利金的良性互動,實現多方受益態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