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崇仁:黨建引領產業興 村民增收致富忙

陽春三月,在江西省撫州市崇仁縣白路鄉汀橋村的果蔬大棚內,一排排鋼架大棚銀光锃亮、鱗次櫛比,整地、覆膜、播種,村民們正在嫻熟地種植哈密瓜苗,該村的哈密瓜種植今年有望在去年小有名氣的基礎上,香飄四鄰八鄉。
說到哈密瓜,人們自然想起遙遠的新疆哈密。白路鄉地處沙界地段,有著大片土質疏鬆、通透性好的沙壤土,這類土質正是適合哈密瓜生長的溫床。這讓鄉黨委政府眼前一亮,通過市場調研發現縣內哈密瓜市場好、利潤足,且貨源多依賴外省,而汀橋村民周德高多年來在海南種植哈密瓜,技術沒有問題,鄉黨委政府積極牽線搭橋,最終成功說服其返鄉創業。
2022年春,稚嫩的哈密瓜苗在汀橋村果蔬大棚中種下。萬事開頭難,第一批哈密生長緩慢、個頭小,口感差。在經歷第一次徹底虧損后,村內的群眾也多抱著不看好的心態,周德高也萌生了退縮的念頭,但在鄉黨委政府的鼓勵與幫助下,通過再次外出學習、遍請專家找出症結,第二批哈密瓜個頭飽滿,甜度達到了15度以上,一上市,在南昌、上饒等地迅速銷售一空,市場反響超出預期。在小步摸索之中,2022年汀橋村集體經濟也取得了6萬元的好成果。今年才開春,該村再次升級改造大棚,通過哈密瓜、西瓜、茄子、辣椒、綠葉蔬菜等交錯種植,最大程度發揮種植效益,帶動20名群眾(8名脫貧戶)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白路鄉位於崇仁縣東北部,早年因“華家渡”、“白鷺渡”兩大渡口的重要交通位置而興旺繁盛,隨著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完善,渡口日益衰落,白路人口外流,產業發展步履蹣跚。窮則思變,這就要求轉變觀念,探尋新的發展之路,近年來,鄉黨委政府以產業為支點,繪就“1+5+8”的發展藍圖,即“強化黨建‘一盤棋’、聚焦五個重點、推進八大產業全面開花”的發展新路子。2022年8個行政村全部首次突破15萬元,其中花園村突破50萬元大關,產業“內生活力”加速迸發,交出了一張“讓黨放心、人民滿意”的模范機關答卷。
哈密瓜是“外來戶”來白路安家落戶。該鄉種植果蔗才是當地農民拿手好戲,種出的甘蔗甜度高,再加上村內流傳的數百年傳統手工熬制技藝,紅糖馥郁清香,口感細膩,名聲在外。但農戶們長期依托“熟人網絡”的零散銷售,再加上市場上低價低質的紅砂糖,逐步蠶食了優質古法紅糖的市場,種植面積日漸式微。鄉黨委政府通過調研座談、征求民意,更加堅定了要將古法紅糖熬制工藝這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發揚下去的決心。
2022年初,白路鄉對華家純手工紅糖生產進行整合規范,創立了古法純手工紅糖品牌,投入100萬資金升級改造紅糖冷庫車間。6月份,華家古法純手工紅糖首次投放江西省扶貧銷售“山鳳小鎮”平台,獲利5萬元,同時對接“博雅生物血漿站”銷售獲利8萬元。紅糖產業的推進,帶動了周邊甘蔗種植,促進了蔗、糖產業鏈的穩定發展,拓寬了村民就業渠道,帶動了村民增收致富,甘蔗種植戶達到了畝產6000元的產值。
每年立冬前后,蔗農們忙著砍收甘蔗,而紅糖加工廠日夜忙碌不停,攪拌、冷卻、打砂,空氣中也彌漫著紅糖的香氣。“全村的紅糖都按統一的價格收購,由村辦公司幫我銷售,而且賣不完的紅糖也可以放在冷藏庫內保存,再也不愁銷路了。”在紅糖加工廠搬運甘蔗的村民鄒志英高興地說道。
產品的“單打一”很難使一個地方百姓富起來。近年來,該鄉通過發展的富民鄉村產業,除哈密瓜、蔗、糖產業之外,還因地制宜種植紫薯和 油茶,實現了產業的“多點開花”。為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經過多輪實地走訪、洽談協商、流轉土地,最終,白路鄉黨委政府以“千畝紫薯” “恆康益油茶”為“雙輪驅動”,延伸產業鏈,從農產品中“掘金”。2022年引進撫州亮銘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流轉汀橋村土地850畝,吳坊村300畝、樂家洲350畝,推進集紫薯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產業項目。當年紫薯種植喜獲豐收,畝產達5000斤。為村民帶來了29.8萬元租金收益,村集體經濟增收6.8萬元,創造了40余個就業崗位。
白路茶籽出油率高、油質好、產出效益高,且與現代人健康養生理念高度契合,但包裝多為透明塑料油壺,賣相差且不便長期保存。鄉黨委政府瞄准這一問題,與恆康益生油茶有限公司積極洽談,開發了精品和禮盒、家庭裝茶油等多條產品線,遠銷廣東福建等地,帶動白路村、上付村、李家村70余戶村民種植油茶800畝,畝均利潤提升27.4%,村集體經濟增收16.8萬元。2022年初,鄉黨委政府利用280萬元產業扶持資金用於企業標准化廠房、冷庫建設及設備的更新換代,進一步提升了產出效益。
綠色是農產品高質量發展的底色,為積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鄉黨委政府通過精品苗木精品果業、灘涂地草皮種植、新能源產業三箭齊發,向綠色要效益、向生態要發展。
2022年2月,鄉黨委政府引進“撫州慶吉祥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落戶白路鄉,全力打造集培育、種植、銷售一體化的精品苗木。通過流轉花園村荒山200畝,花園村辦公司投入資金50萬元,聯動打造“江西省省級苗木示范基地”,種植金絲楠木、香樟、桂花樹及羅漢鬆多種造型樹等名貴樹種,創建精品苗木產業園。流轉樂家洲荒山100畝,種植嫁接金桔、砂糖秋桔、柚子、楊梅等果樹,共同打造白路鄉第一個“果業基地”。苗木果木產業美化了環境,帶動60余名群眾在家門口就業,更為白路鄉帶來了100余萬元的收益。
白路全鄉河道灘涂面積達800余畝,長久以來資源閑置且存在較大河道安全隱患。鄉黨委政府政府與撫州慶吉祥環境工程有限公司進行實地勘察調研論証,嘗試開發河道灘涂地。通過流轉各村灘涂地350畝,將河道灘涂地流轉租賃種植草皮,同時在河道堤壩半坡上設置防護網。村集體經濟增收12萬元,有效預防了溺水、非法盜採河沙現象。
“3060雙碳目標”標志著新能源產業進入新發展階段。鄉黨委政府政府立足資源稟賦,乘借政策東風,在新能源賽道上謀篇布局。引進“國能江西新能源集團(央企)”落戶花園村,簽訂150MW農光互補光伏發電合同,投資4.5億元項目建設佔地2000畝的光伏電站,預計每年可發1.2億度電並入國家電網,帶動600余名村民增收37.5萬元,花園村集體經濟每年增收53萬元,經濟效益持續20年。目前,著手探索“光伏+”模式,通過“小范圍試驗-全面推廣”嘗試板上發電、板下種養的立體發展模式。(徐麓、洪嘉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