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全南時刻:護好村民百姓 守好我的家園

黎中元

2020年02月10日14:40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外防輸入,內控擴散。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江西省全南縣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

1月23日,全南縣委書記余鐘華到一線調度指導防控工作,縣長曾平主持召開全縣防控工作會議。從這一天起直至當前,縣委應對疫情防控領導小組七次碰頭開會,縣領導屢次深入基層,奔赴“疫”線,一場黨員帶頭、全民參與的疫情防控阻擊戰正轟轟烈烈地展開……

交通關口上的守護人

黃汝珍值守在大廣高速全南互通出入口。(鐘卓 攝)

全南縣地處贛粵兩省交界,大廣高速像一條大動脈,連接起江西和廣東。這裡往來車輛頻繁、外來人員眾多,是防控疫情輸入的重要關口。

黃汝珍,全南縣公安交管大隊秩序科科長,20年黨齡的老黨員。大廣高速全南互通出入口和國道G535樹垇卡口車流量最大,兩處檢查的“重活”,他帶隊“包圓兒”了。

每天拿盒飯、方便面、面包充飢﹔除了用不到40分鐘趕回家洗個澡換身衣服,剩下的時間,一直穿梭在兩個卡口和辦公室之間。黃汝珍要“過問”的事太多了,從警員排班、人力調配到后勤保障等等,職責讓他“當仁不讓”,休息卻總是“推己及人”。

“我們兩個班,每8小時一輪換,但我是負責人,無可替代,所以一直在崗。”黃汝珍說話簡潔有力,因為他還是一個曾服役10年的退伍軍人。

於是,從縣裡部署防控工作開始,他已經堅守崗位超過16天。黃汝珍說,一天下來,最難熬的時段在下半夜和清晨,人極易疲倦,但生怕一打盹,未檢車輛就“沖”進口去了。所以,再困再累,也得打起精神來。同事鐘良軍說,凌晨時分,氣溫接近零度,黃科總是讓我們去休息室睡,自己守在口上。

在全南縣陂頭鎮新橋卡口排查點,志願者正在為外來人員測體溫。(陳華鳴 攝)

2月8日晚,中央電視廣播總台《2020年元宵特別節目》如期舉行,陳道明、濮存昕、吳京安、徐帆等表演藝術家傾情奉獻詩朗誦《相信》,歌頌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公安干警、基層干部等群體。表演進行到7分52秒,鏡頭拉遠,朗誦人背后的大屏幕上定格了一張圖片:一座大橋上,身穿志願者紅馬甲的志願者,正手握紅外線測溫儀,給一個騎電動車的男子測量體溫。在他周圍,交警、基層干部等疫情防控人員環繞著、巡視著,一刻不敢鬆懈。

圖中的地點,是全南縣陂頭鎮新橋卡口排查點,周邊有八九個村,村民要去鎮裡,必須經過這座橋。

何錦濤是陂頭鎮衛生所的一名95后醫生,他每天開車經過家門口,遠遠地按兩聲喇叭,父母就走出來向他招招手。雙親與兒子“互動”報平安,從1月23日起便是如此。

新橋卡口是何錦濤值守的地點,但他的工作遠不止於此。

“白天要給從武漢返鄉的村民測體溫,要走10戶,測量約40個人。晚上要在卡口值班12小時,隻能趁著凌晨三四點鐘沒什麼人的時候,睡上兩三個小時。”何錦濤忙碌的時候,隻能在老鄉家裡借半碗開水,自己在車上泡面吃。

“我是土生土長的陂頭鎮人,學了醫,就要做這個事,為家鄉盡責任。”

得益於是本地人,何錦濤到村民中間測體溫,遇到有人不配合,甚至給他吃“閉門羹”時,他總是笑著用方言說:“體溫正常就好哇,我呀,現在就是你們的免費私人醫生!等疫情結束后,這種vip服務你們得請我才願意來咯!”聽了這話,本來有抵觸情緒的村民也笑出了聲,現場的氣氛也活躍起來。

陂頭鎮黨委副書記黃訓有說,通過持續的宣傳,當地的勸返工作已經很有成效。群眾們更加理解堅守一線工作人員的艱辛。就算晚上值班時,也會有老鄉送來土雞蛋、泡面、水果和飲料。

圖片定格的只是防控工作的一瞬,背后卻是一群群抗“疫”戰士的辛勤付出。正如黃汝珍所說:“雖然辛苦一點,但還是挺快樂!為大家的安全著想,這是共產黨員的職責。”

疫情當前 就得頂上

社逕鄉當逕村鄉村干部守護村民出入平安。(陳華鳴 攝)

如果說交通關口的堅守,是全南“外防輸入”的縮影,那麼在“內控傳播”方面,也有許多人和事值得記錄。

全南縣人民醫院是當地唯一的定點收治醫院,疫情發生后,感染性疾病科護士長劉秋花忙得一刻也停不下來。

收治第一例醫學留觀患者時,劉秋花就堅守在第一線。“手套、帽子、醫用防護口罩、防護服、護目鏡、鞋套,整個人就像套在一個厚厚的塑料袋裡,非常悶。”全副武裝的她,在給病人打針時很不方便,常常需要俯身或者半蹲著,耐心地找准靜脈穿刺位置,一兩個小時下來,渾身被汗水濕透。

同時,為了不讓非醫護人員進入隔離區,清潔工作也要劉秋花和同事們來干,每天對病房4次打掃消毒,公共區域清潔到位,不留死角。穿著厚厚的防護服,一遍遍彎腰掃地、拖地、擦桌子、抹窗戶,額外的工作任務讓本就連軸轉的護士們更加辛苦。“因為行動不方便,搞衛生的時間常常是平時兩倍還要多。”劉秋花說,僅是拖干淨病房外的過道走廊,就需要至少一個半小時。一天下來,腰酸背痛腿發麻,對她和同事來說都是常事。

每天,為所有隔離留觀病人測完體溫后,劉秋花才能拖著疲憊的步伐返回休息區,習慣性揉揉酸疼的腰部,靜靜坐了一會兒,才開始捧起已經有些微涼的晚飯,埋頭吃了起來。

“我們不怕累,每個人都很堅強勇敢。腰酸得厲害時,揉揉就好了。”吃過晚飯,劉秋花拿起醫囑本,又一次奔赴“戰場”。

“不聚會,不聚餐,勤消毒,多開窗,出門定要戴口罩,回家定要把手洗……”2月6日,殘疾人余志剛騎著電動三輪車,繞著全南縣南逕鎮古家營村播放疫情防控的知識。

余志剛雙腿殘疾,無法正常行走。疫情發生后,他卻主動成為一名志願者,騎著電動三輪車,帶著移動小喇叭,在村裡播放疫情防控知識。他說:“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力量,多轉幾圈就多幾個人了解疫情。”

2015年,余志剛和中風的老父親,因殘因病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全南縣南逕鎮通過“黨建+精准扶貧”,為他量身定制了一對一的脫貧計劃,以資金入股兩家合作社,每年享有現金分紅。經過黨和政府的一路幫扶,余志剛一家不斷增收,終於在2018年脫了貧。

疫情發生后,余志剛主動申請與村干部共同戰“疫”。有幾天下雨,村民告訴他就別去宣傳了,余志剛激動地說:“脫貧我都沒掉隊,戰‘疫’當前,就更不能掉隊,這也是我所能報答黨和政府的一點心意。”說完又騎著他的宣傳車沖進了雨中。

縣疾控中心傳染病防制科科長曹曉娟,專業知識和實戰經驗十分豐富,是防控隊伍的頂梁柱。自疫情發生以來,她始終堅守第一線,餓了就吃泡面和餅干,每天僅能休息三四個鐘頭。“疫情當前,就得頂上!”曹曉娟說,這是當前刻不容緩的頭等大事。

社逕鄉派出所副所長賴慶華,妻子和年幼的女兒都遠在新余。特殊時期,他擔心所裡警力不足,主動放棄了期待已久的春節假期,和同事一起留守戰斗。

全南中醫院護師陳路榕,從接到通知到主動請纓參加援鄂醫療隊,再到說服父母支持自己的決定,僅用了不到1小時。熱情爽朗的她笑著說:“以前‘非典’的時候全世界守護我們,現在長大了,換我們來守護全世界。”

截至2月9日24時,全南縣確診新冠肺炎病例3例,都是輸入性病例。內控不擴散,全南人正在努力!

戰“疫”未獲全勝 依然奮力前行

醫護人員在全南高速公路出口為來往車輛人員進行體溫監測。(陳潤平 攝)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全南舉全縣之力筑起了一道道護衛生命的堅實防線。一把手帶頭抓,一張網無死角,一盤棋抓統籌,一竿子抓到底,縣鄉村三級防控迅速啟動,9個鄉鎮、城市社區機關力量全員下沉,衛健、公安、教體、文旅、城管等近30家職能單位就位響應。

目前,全縣86個行政村、10個社區群防群治全面鋪開,村(居)干部每天堅持上戶摸排、定點值守、宣傳防控知識﹔14家中大型超市全部設立體溫檢測點,6家農貿市場每天進行消毒﹔全縣所有村組和居民小區一律實行封閉管理,每戶家庭每兩天隻可派1名家庭成員憑出入卡外出採購生活物資,因公務、就醫等原因確需出入小區的須憑有效証明﹔全縣設置大、小監測點22個,通過開展“一測二驗三詢四跟五報”累計摸排湖北返鄉人員449人、排查車輛6637輛、12352人。為了提高市民群眾的防疫知識和自我保護意識,通過微信、短信、標語、喇叭等形式普及全民防控知識,發布宣傳防疫信息2萬多條、發放宣傳單27萬多份,構建了全民戰“疫”的良好氛圍。

2月5日,全南縣委常委會議和縣委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強調,當地疫情處於平穩可控狀態,但要清醒地認識到,疫情防控仍然處在非常緊要的關鍵時期,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復雜。

全南縣城廂鎮有一名普通干部,每天在各村小組巡邏,到卡口值勤,測量體溫,排查外來人員,“日行萬步”已經成為她的常態。面對採訪,她不願透露姓名,只是說:“鄉鎮像我這樣的干部千千萬萬,我只是其中的一員。我們隻想守護好自己的村民百姓,守護好我們的美麗家園。”

朴素的話語,赤誠的擔當。全南,戰勝疫情會有時,全民砥礪正前行。

(責編:邱燁、羅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