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奮斗不停歇

2020年03月17日15:33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從簡明而科學的書籍分類,到精准定位的擺放位置,再到整齊劃一的標簽高度……走進撫州市東鄉區詹圩鎮李家村的農家書屋,這裡的許多細節讓人印象深刻。在圖書管理員李細根的打理下,這間小小的農家書屋井井有條、充滿生機。

今年50歲的殘疾人李細根由於背部無法彎曲,李細根專門請做木匠的姐夫幫忙定制了一個高腳凳,方便他長時間在書櫃前整理。村裡人常打趣說,李細根有 “強迫症” 。

這份“強迫症”讓他想盡方法把每一本書都擺放到極致:用1米長的尺子,從上往下量8厘米,用鉛筆在書上仔細定好點,然后貼上自己買來的標簽紙,將書籍分類分區。為了方便村民挑選書籍,李細根還親自手繪了一幅《李家村圖書擺放平面圖》,每本書的位置便一目了然。

17歲時,李細根發現自己的腳經常會腫脹、疼痛。到醫院檢查后才知道,他患上了強直性脊柱炎,不幸降臨到了這個充滿活力的年輕人身上。李細根的病逐漸嚴重,后來甚至無法行走。為了治病,李細根不斷地奔赴上海、北京,開始了漫長的求醫之旅。為此,他賣了房子,還欠下10多萬元外債。當同齡人在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奮斗打拼的時候,李細根卻幾乎每天都在往醫院跑。

疾病纏身的李細根沒有被生活壓垮斗志。經過多年的治療,他終於能借助工具站立起來。25歲時,他拄著拐杖,揣著100元錢到城裡批發了一箱學習用品,在村裡的小學門口擺起了地攤。由於李細根賣的東西物美價廉,地攤的生意越來越受歡迎。從一個小箱子,到一輛板車﹔從學習用品,到生活用品……雖然賺的錢不多,這份小生意卻讓李細根對生活充滿希望,也終於在27歲那年成了家。

婚后,為了讓這個家過得越來越好,李細根在鎮、村干部和親朋好友的幫助下,在村頭開起了小賣部,一邊治病,一邊養家。“我不但要治病,還要還錢,既然成了家,就要對家庭負責!”強烈的家庭責任感讓李細根斗志滿滿。由於資金有限,為了避免壓貨,李細根每天白天送貨、晚上進貨。夜幕降臨,匆匆吃完簡單的晚餐,李細根就趕到鎮上或者城裡進貨,然后馬不停蹄回到店裡整理貨物。身體不便的他總是跪在地上將貨櫃擦得干干淨淨,然后把各種商品分門別類擺放得整整齊齊。白天,他讓妻子守著店,自己則隻要有生意,都風雨無阻,親自送貨上門。慢慢的,李細根誠實守信的生意經讓他名聲在外,城裡也有客戶來找他訂貨。每次進城送貨,無論樓層多高,李細根也要一個階梯一個階梯地“跪”上去,把貨送到客戶家門口。

勤奮努力的李細根不斷與命運抗爭著,但每年的醫療費仍然讓他的生活捉襟見肘。2013年,李細根被納入精准扶貧對象。村裡聘請他擔任農家書屋管理員和村委會保潔員﹔李家村駐村干部還聘請他擔任農商銀行助農聯絡員,幫村民辦理存取款業務。“他來做這些工作,我們再放心不過了!”李細根的嚴謹細致讓李家村村委會書記胡小青贊不絕口。

在李家村駐村扶貧干部艾鵬眼裡,李細根就像一個馬達,永遠在不停地奮斗。在扶貧干部的幫助下,不懈奮斗的李細根在2017年成功脫貧,並成為大家眼中的致富能手。年近半百的李細根身兼數職,同時經營著小賣部、管理農家書屋、打掃村委會衛生、為村民辦理存取款業務,還買了一輛三輪車,幫人運貨。積極進取的李細根對待每一份工作都一絲不苟。

平時就愛學習的李細根看到村干部都在使用學習強國平台學習,他主動申請加入村裡的學習小組,登入學習強國平台學習。雖然起步比別人晚了一些,李細根學習的熱情卻十分高漲。截至3月17日,李細根在學習強國平台已學滿17318分,在村裡的學習小組排名第一。

“拿了拐棍我就不能走了嗎?”這是李細根最常說的一句話。脫貧致富后的李細根沒有忘記村裡其他的貧困戶,常常拿自己“現身說法”,鼓勵大家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王倩)

(責編:帥筠、羅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