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腸道健康研究院”落戶華潤江中 首要任務是這個

黎中元

2020年09月01日10:15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2020腸道健康高峰論壇暨國人腸道健康研究院成立儀式在江中藥谷舉行。(人民網 時雨/攝)

“這幾年,科研界、產業界都針對益生菌菌種資源篩選、功能評價、臨床試驗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包括產品應用進行了全面攻關。”

8月29日上午,面對採訪鏡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益生菌分會理事長、江南大學校長陳衛侃侃而談。

當天,2020腸道健康高峰論壇在江中藥谷舉行,“國人腸道健康研究院”落戶華潤江中,開發中國首個“基於腸道菌群藥物開發微生物菌種資源庫”成為研究院首當其沖的重任。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作為最大的消化、排毒、免疫器官,腸道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時值初秋,豐收的喜悅氛圍漸漸濃厚,多年深耕於腸道健康益生菌的科研界、醫學界、產業界精英齊聚一堂,正攜手捧出一顆引人矚目的碩果。

牽住健康的“牛鼻子”

“營養治療不是支持,不是輔助,而是治療,而且是一線治療。”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主任委員、首都醫科大學腫瘤學系主任石漢平說。

他進一步指出,營養治療可顯著縮短住院時間,降低胃腸功能紊亂等並發症,營養不良患者平均住院費用多出29%,加強營養治療可以節約我國20%直接醫療費用,約11599億元。

眾所周知,人體營養的吸收主要靠腸道,所以維護腸道微生態平衡,做好益生菌領域的研發、生產、應用,無疑是極為關鍵的。

與此同時,由於飲食習慣、生活水土的不同,中國人所需的腸道健康益生菌,與外國人大有差異。

所以,與會“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乳品生物技術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益生菌分會副理事長張和平在論壇上特別點出,成立“國人腸道健康研究院”,必須強調“國人”,要研制針對中國人的腸道益生菌。

陳衛院士也曾說過:“讓益生菌菌種和技術不再受制於人。”

專家學者的諄諄之言,緊緊牽住了健康的“牛鼻子”。

為此,華潤江中總經理盧小青也打開了“國人腸道健康研究院”的藍圖:利用生物多樣性研究平台、三代測序平台、代謝組學研究平台、乳酸菌發酵技術及其應用中試平台、臨床研究平台等,完成益生菌菌株篩選、臨床研究及產業化,為國人提供更多安全有效的益生菌菌株,從源頭上促進相關產品的開發,促進產業化發展。

產業多元 未來可期

“一株好菌可遇不可求。”北京科拓恆通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劉曉軍感嘆,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而每一株菌都是單一的個體。

也正因為如此,相關產業在未來的發展呈現出多元化。

“我們知道,人體90%的疾病源於腸道。如果我們對腸道菌群展開系統研究,找到更多目前未知的益生菌,使之在腸道發生作用,那麼更多的疾病就可能被治愈。”劉曉軍說。

這實際上,就是將益生菌的特質,作用到對人體整個微生態的改善。以腸道微生態的平衡,帶動人體微生態的平衡。

深圳未知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譚驗認為:“我們做了一個簡單的市場預期,以現在已經進入到臨床研究階段的這些藥物為例,未來三到五年整個微生態藥物在500-600億美金左右,如果把腸道微生物調節作為治療和大健康綜合市場,未來是千億、萬億級的大市場,因為腸道不僅是做藥或者僅僅和疾病有關系,對於預防和人體健康的保健也是有極大功能的。”

另外,益生菌的作用,也不僅限於人體健康,也可以應用於抗生素替代,助推養殖業﹔改善土壤與水質,促進種植業……

益生菌的多樣化,帶來了產業、市場的多元化。

“世界上最寬闊的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人的心靈。我套用這句話,世界最寬闊的是海洋,最豐富的是腸道菌群,這是一個巨大的寶庫。”石漢平在論壇上幽默地說道。

從這一意義上來看,“國人腸道健康研究院”的成立,恰逢其時。

“今天我們在南昌,在江中藥谷成立‘國人腸道健康研究院’,打響了國人腸道健康保衛戰第一槍。”張和平對未來寄予了深深的期許。

開發新產品 業內齊努力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日新月異,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斷推進,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穩步提高,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加劇、醫學模式的轉變、疾病譜的改變,隨著飲食結構、人體運動、社會活動、心理壓力等因素的影響,腸道健康在“健康中國”建設、在醫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日顯突出和重要。

江西省衛健委一級巡視員曾傳美在論壇致辭中表示,希望華潤江中緊緊圍繞“健康中國”、健康江西建設,利用江中在健康領域長期積累的經驗,抓住大健康產業發展機遇,發揮我省中藥產業的優勢,積極地參與國民營養計劃工作,打造健康營養創新研究平台,研發生產更多更好的健康營養產品。

盧小青的一番話,也可視為最好的回應:“江中制藥51年,一直致力於國人的胃腸健康,我們堅定地提出要成為‘胃腸日常用藥的專家與領導者’,這當然是一個夢想、是一個目標,但一定不能僅僅是夢想,我們必須要有行動,今天就是我們行動的有力開始。”

當前,雖然市面上有各種各樣的益生菌產品,但是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存在科學依據不充分、缺乏高質量臨床研究証據等現象。而就益生菌藥品來說,我國已經批准的國產益生菌藥品批文有幾十個,但絕大多數是2005年以前批准上市的產品。

盧小青說,要開發出新的活菌藥物,需要的是我們行業內共同努力。華潤江中與教育部乳品生物技術與工程重點實驗室、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共同簽署了臨床研究合作協議,未來開展系列益生菌對消化系統疾病的臨床研究,又跟科拓生物簽約,共同開展益生菌健康產品開發與基於腸道菌群藥物開發微生物菌種資源庫的建設工作,就是要加快源於國人的菌株、產品自主開發的落地應用,為國人打造量身定制的活菌產品。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通力協作趕上世界的益生菌產業發展水平。

就在此次高峰論壇結束之后,華潤江中還將和專家學者們舉行一個新藥開發研究專題會議,針對未來新活菌藥物進行更系統全面的規劃。

(責編:毛思遠、羅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