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全南:對接大灣區 奮力新跨越

2021年02月04日11:25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五抓五美”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圖為金龍鎮樹垇村三卡灘。

一年一個新高度,五年實現大跨越。全南兒女交出了一份進位趕超、跨越式發展的時代答卷。

統籌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以六大攻堅戰為綱,以項目建設為目,全面對接融入服務協同粵港澳大灣區,著力建設服務大灣區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承接大灣區電子信息產業轉移基地、面向大灣區優質農副產品直供基地,加快打造對接服務大灣區的核心門戶、前沿高地,爭當對接大灣區的突擊先鋒。

工人在佳信捷5G產業園忙碌

江西自然之星蔬菜種植基地

“十三五”時期,全南招商引資落地項目105個,引資總額是“十二五”的10 倍﹔實施六大攻堅重點項目數、投資額分別是“十二五”的2.7倍和7.4倍﹔GDP、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固定資產投資等指標增速有望進入贛州市“第一方陣”。2020年,全南在全市六大攻堅戰流動現場會綜合排名中位列第六。

脫貧攻堅全面小康成色滿滿

2020年10月17日國家扶貧日當天,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中國一日·美好小康”欄目,專題報道全南脫貧攻堅精彩蝶變。

全南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8個省級貧困村全部退出,15365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歷史性消除絕對貧困。91.5%的貧困戶進入扶貧產業,95%的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雅溪古村旅游扶貧入選全省產業扶貧典型案例,貧困戶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3164元增加到2020年的10320元,是同期全縣農民人均收入增幅的2.3倍。累計投入30億元實施精准扶貧“十大項目”,連續三年全省財政扶貧資金績效評價為“優秀”,全省非貧困縣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績效評價第一、財政涉農扶貧資金統籌整合綜合評價第一,獲評全市脫貧攻堅先進縣。

承接大灣區電子信息轉移基地日新月異

聖境天龍山 客家長壽谷

投資45億元的佳信捷5G產業園、投資25億元的華派光電等項目簽約當月開工、當季投產,投資35億元的科昂、投資23億元的美繽、投資30億元的絡鑫電子和投資20億元的盛新儲能等一批重大工業項目落戶電子信息產業園。

全南聚焦光電顯示、電子新材料等細分領域,加速打造贛州電子信息產業帶重要節點。建成62萬平方米標准廠房和12萬平方米的產學研用園區,集群引進電子信息企業43家,初步形成了PI膜、面板、觸控屏、顯示模組、顯示器等鏈條完整的光電顯示產業集群﹔電子信息產業營收增長47%、增幅全市第三,集聚度兩年提高了28.6%。創建晶暉鋯鉿、鬆岩鋁鈦基合金省級工程研究中心,氟新材料、稀土新材料產業穩步發展﹔初步構建起不鏽鋼材料、制品、設備產業鏈,“一主三優”工業產業格局加速形成,工業稅收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66.3%。佳信捷、華派光電分別與中科院共建實驗室,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比2016年增長13倍,連續3年獲評“全省專利工作進步十強縣”。工業園區畝均投資增長150%,獲評全省工業園區集約節約用地先進縣。

服務大灣區重要旅游目的地井噴發展

攀岩小鎮驚艷亮相,雅溪古村閑庭漫步,鼎龍十裡桃江漁歌唱晚,天龍山景區體驗俠骨柔情……“舉目滿眼春,處處皆驚喜”,如今的全南,目之所及,俯仰皆是好景致。

全南大力實施全域旅游“珍珠鏈”戰略,唱響“絕美全南更勝畫”。投資100億元的鼎龍十裡桃江、投資20億元的天龍山景區、一期投資3.1億元的中國攀岩小鎮、投資2.5億元的雅溪古村景區等4個核心景區,以及沙壩仔、高車、古家營、曾屋等10個鄉村旅游點串珠成鏈,成功創建2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2個省4A和3個省3A鄉村旅游點。推出“醉美全南宴”,新增聚賢庄、榮勝園、港式茶餐廳等300家餐廳,建成溫德姆、AC萬豪星級酒店和蘭桂坊、曼陀山庄、雅溪稻田酒店、喬峰杏子林客棧等一批精品民宿﹔組建旅游交通公司,開通旅游定制快車、定制班線和景區直通車﹔豐富港澳台特色街區業態,著力發展“夜經濟”﹔推出《雅溪唐鑒》沉浸式演出,進一步開發“全寶”“南仔”系列文創產品,與攜程、美團等OTA平台對接合作,推出過夜游、“兩晚三天”旅游套餐。承辦省、贛州市攀岩錦標賽,組織粵港澳大灣區百家旅行社走進全南,舉辦桃江旅游文化節,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情況下,全年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分別突破400萬人次和30億元,比2016年分別增長5倍和6倍。現代服務業增加值比2016年增長近2倍。

面向大灣區農副產品直供基地顯露崢嶸

早上採摘、打包,上午搭乘冷鏈物流貨運車走進粵港澳大灣區的商超,當天的高山蔬菜就能成為粵港澳市民餐桌上的“香餑餑”。

全南推動高山蔬菜農業主導產業和林下靈芝、生豬、葡萄瓜果農業特色產業擴面提質,著力構筑大灣區優質農副產品直供基地。高山蔬菜總面積11萬畝,鋼架連體大棚突破1萬畝,覆蓋60%以上的村。冷鏈物流園被列入全省首批城鄉冷鏈物流骨干網,4個冷鏈物流中心項目加緊建設。種植靈芝、厚朴等中藥材7.5萬畝,推出靈芝茶、黃精茶等農產品深加工產品,被評為“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全省林下經濟重點縣。超額完成糧食生產任務,富硒大米成為農民增收新途徑。現代牧業公司是我省唯一同時供港供澳生豬企業,成為全省首批3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之一。高標准農田建設連續兩年獲全省表彰激勵。

美麗宜居旅游新城多彩如畫

解放橋長虹臥波,河邊街古朴繁華,若湖塘含煙帶月,南逕小鎮花香十裡,千年雅溪客風古韻……今日全南,城市美、鄉村也美,美麗城鄉處處皆景、步步入畫。

全南把城市鄉村當作大景區來打造,著力建設有品質、有個性、有人文、有溫度、可持續的品質城鄉、旅游新城。持續提升功能品質,老城區新建河邊街商貿休閑街、城市生活廣場、國際商貿城,改造棚戶區、老舊小區,完成解放橋改造、街區風貌和綠化亮化提升。桃江新區平地起新城,若湖公園、星級酒店、旅游綜合服務中心打造城市新客廳,人才公寓、品質小區、工業新區扮亮城市,城區面積擴大到12.8平方公裡、增長43%。下足繡花功夫精細管理城市,建設智慧城市﹔探索“五個堅持”,即:堅持規劃先行、堅持產業核心、堅持功能完善、堅持科學管理、堅持黨建引領。南逕示范鎮獲評“國家衛生鄉鎮”,躋身全省優秀特色小鎮,連續兩年考核列全市第一﹔龍源壩示范鎮建設扎實推進﹔雅溪村獲評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推進縣、鄉、村網格化管理和環衛保潔城鄉一體化、市場化運作,實現“一把掃帚掃到底”。以“清、改、用、管、美”五字訣和抓鄉風、人人美,抓創建、家家美,抓全域、處處美,抓長效、時時美,抓融合、業業美等“五抓五美”思路,全域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建成小橋流水、馬古塘、三卡灘、黃埠、鎮仔、樓溪、正河等近千個“五美村庄”和1萬多個美麗示范庭院。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縣森林覆蓋率達83.3%,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9%,水質達到Ⅱ、Ⅲ類,實現生態鄉鎮全覆蓋。

基礎設施民生事業系統跨越

新全南中學體育場

教育園區書聲琅琅,醫療服務全面提升,交通路網四通八達,能源設施優化升級……一項項傳遞著溫度的民生圖景,著力改善人民的生活品質。

全南積極推進與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改造國省道106公裡,改擴建縣鄉道420公裡,建成旅游示范公路55公裡,持續爭取贛廣高鐵立項、尋全高速西延,引進鼎龍集團興建通用機場,加快構建連接大灣區便捷立體交通網絡。建成總裝機容量20萬KW風電場,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14.2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徹底解決。著眼改善群眾生活品質,八成以上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用於民生實事,新建全南中學、桃江新區學校、公辦幼兒園,改擴建全部31所城鄉學校,實現教育信息化全覆蓋,新招聘教師895名﹔新人民醫院投入使用,中醫院搬遷擴容,建成中西醫結合醫院,柔性引進醫療人才,引進9名醫學博士和14名醫學專家,醫療水平明顯提升﹔“五治融合”等社會治理創新做法在全市推廣,連續三年獲評贛州市平安建設先進縣,濱江社區獲評“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社區”、馬古塘村獲評“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弘揚講誠信、明禮節、有詩書、守法度的全南,躋身省級文明城市,金龍鎮、城廂鎮黃埠村被評為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

全南扎實推進基層黨建“三化”建設,建好用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深化“黨建+”創新行動計劃,黨員分類管理、全員“黨性體檢”經驗做法在贛州市推廣﹔86個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全部達到10萬元以上,其中30萬元以上的10個、50萬元以上的4個、100萬元的1個。廉潔全南建設做法成效得到省紀委主要領導批示肯定,全縣上下風清氣正、生機勃勃。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全南將著力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進一步全面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爭當全省、贛州市對接融入大灣區的突擊先鋒,為建設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貢獻更大力量!

(責編:邱燁、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