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機勃勃的黃溪村

朱 磊

2021年02月22日06:5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為黃溪村風景。修水縣委宣傳部供圖

  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有一個美麗小山村,名為黃溪村。夕陽下的田地裡,桑林披上了金色的光輝。村民方志春鑽進桑林,拉低一根桑枝。小花骨朵般的芽苞,正等待著春風的撫摸。

  “黃溪村的春天,好像要早來一點了。”方志春喃喃自語。望著夕陽下的村景,方志春的思緒,一下子回到了2008年9月。

  一

  那一年,黃溪村村兩委要換屆。方志春與鄉親們都覺得,想改變黃溪村貧窮落后的面貌,一定得請個能人來當村支書。當時,在大家的心頭,都盤旋著同樣一個名字:徐萬年。

  在黃溪村,徐萬年這個名字有點傳奇。十八歲當了村裡民兵連連長,年紀輕輕便當上村支書,帶著村裡兩千多口人,開加工廠,辦合作醫療,黃溪村的日子節節高。鄉裡賞識這個年輕人,年紀輕輕就讓他當上副鄉長。本來干得好好的,誰也沒想到,徐萬年卻突然下海經商去了,經商也干得風生水起,企業資產已經過千萬。

  可等大家找到徐萬年一說想法,徐萬年卻婉拒了大家的好意:“企業正在上升期,我抽不出時間啊,還是另請高明吧。”縣裡、鄉裡輪番做工作,村民們隔三差五就往鎮上徐萬年家裡跑,可徐萬年就是不鬆口。

  2008年11月的一個晚上,徐萬年家又響起了敲門聲。徐萬年開門一看,怔住了,門口站著一位八旬老人,身后跟著一幫黃溪村的老黨員。

  “老書記,您怎麼來了?”徐萬年驚訝地說。

  “我走了十來裡路,專程來找你。”

  八旬老人是村裡老支書方三黃。當初就是他力排眾議,推薦年紀輕輕的徐萬年擔任黃溪村的村支書。拉著徐萬年的手,方三黃不肯落座:“萬年啊,當初選你就是看重你踏實肯干,責任心強!”

  徐萬年低頭沉默。方三黃眼眶紅了:“回來帶著鄉親們一起干,讓鄉親們早點過上好日子!”

  一句話戳中了徐萬年的心,眼淚也差點掉了出來。當初母親早亡,父親出走,九歲的徐萬年跟外公外婆生活,得虧村裡人幫襯,才有了今天。送出老書記走了很遠,看著那顫顫巍巍的背影,徐萬年下了決心。

  那一夜,徐萬年和妻子匡連英促膝長談:“看來,我得回黃溪村了。”

  “企業怎麼辦?”匡連英問。

  “企業肯定是顧不上了,交給兒子打理吧。”徐萬年說。

  2008年11月26日,黃溪村村兩委改選。徐萬年當選村支書,大家嚷著讓徐萬年說兩句。

  “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叫富。我當村支書,不領工資、不領補貼、不報費用,三年讓黃溪村變個樣,五年讓黃溪村富起來!”徐萬年斬釘截鐵地說。村民們連聲叫好。

  隨后,徐萬年對全新的村兩委班子定下規矩:村干部不得違規插手工程﹔成立村理財小組,進行財務公開﹔每月召開黨員會、村民代表會﹔村干部實行坐班制度,全年考勤。

  為了讓班子成員放開手腳,徐萬年帶著大家先后奔赴上海、江蘇、山東等地參觀考察。回村后,大家形成共識:黃溪村必須變。

  二

  徐萬年搬到鎮上后,多年沒有回過村。如今回來走鄉串戶,越走心裡揪得越緊。

  千畝水田變為了“冷漿田”,全年溫度不過八攝氏度,谷物隻能種一季,收成也大大減少。村干部五年沒有發工資,村裡負債兩百余萬元,黃溪村成了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方小花,連基本的年貨都備不起。三個孩子要上學,公公早逝,婆婆多病,一家人無助的眼神,讓徐萬年至今難忘。

  改變黃溪村,必須先讓產業強起來!

  徐萬年做生意走南闖北,朋友結交不少。有朋友建議:可在黃溪村試種吊瓜,畝產效益高。

  2009年,在去武寧等地考察吊瓜種植后,徐萬年帶領村民試種了兩百畝吊瓜,當年畝收入達到三千多元,鄉親們很興奮。可當大家摩拳擦掌准備推廣種植時,徐萬年卻踩了腳剎車。

  原來,這一年市場飽和,吊瓜價格坐了“過山車”。有著敏銳市場嗅覺的徐萬年果斷決定:換產業!這一次,徐萬年瞅准的產業,是養桑蠶。

  黃溪村養桑蠶是有傳統的,祖輩曾以種桑養蠶為生。可如今時移世易,整個黃溪村桑田剩下不過十來畝,養蠶的人屈指可數。聽聞又要開始養蠶,大家對徐萬年的質疑聲四起:“吊瓜種得好好的,搞什麼桑蠶?”

  想要大家信服,必須讓大家看到效益。跑了浙江、江蘇等地,徐萬年對於桑蠶市場心裡有了數,回村找來幾戶桑蠶養殖戶,細細地了解他們的顧慮。

  “一沒技術,二沒市場。”大家坦言。

  “如果給你們找技術員,包銷路,你們願不願意擴大規模?”徐萬年問。

  “我們願意!”大家說。

  徐萬年心裡有底了。修水是全江西的桑蠶養殖大縣,找技術、找銷路都不在話下,要找就找技術強的單位。徐萬年將眼光放在了江西省蠶桑茶葉研究所在修水縣的基地。

  沒想到,徐萬年來到基地,剛一開口,基地負責人就搖頭:“我們這裡是優種培育基地,蠶子如果染上病毒,長大了不吐絲,一旦絕收,我們無法回收,你們也有損失,責任誰都承擔不起。”

  連續登門幾次,得到的都是否定答復。徐萬年急了:“我以公司的資產擔保,出了問題,所有損失我來賠!”

  也許是被徐萬年這股執著勁兒打動,基地負責人終於鬆了口,也表明了態度:技術員每周最多去指導一次,能不能搞得好,還得靠自己!

  拿到優質的桑蠶種,徐萬年不僅沒有鬆口氣,反而壓力陡增。這種技術活兒,自己沒干過,有多少人願意養,又有多少人能養好,都要打個問號。

  徐萬年找來全村黨員和養蠶戶,算了一筆賬:“根據我了解到的市場行情,現在十五斤桑可以出一斤繭,市價最低是十五元錢,一畝地如果出一萬斤桑,畝產萬元就不是夢!”

  最終,有七十戶村民同意種桑養蠶,方小花等一些建檔立卡貧困戶也被徐萬年動員起來。2010年,黃溪村二百畝桑地出芽長葉。徐萬年不敢怠慢,七十戶人家,他每天每戶都要去看看。有一次,徐萬年去村民車應英家看蠶寶寶,發現盆裡的桑葉吃光了,蠶兒到處爬沒人管,好脾氣的徐萬年少見地發怒了,滿村找人,從牌桌上揪回了車應英,劈頭蓋臉地教訓一通。事情傳開以后,大家養蠶再也不敢怠慢。

  終於等到蠶結繭成蛹。按照制種要求,需要分出公母和國外品種雜交,這可是件新鮮事。徐萬年請來技術員,就在村委會外的廣場上,現場教學、現場分蛹、現場評比,自掏腰包買來獎品。

  方小花也在人群中,認真地學著,最后竟拿到了比賽的二等獎。看著認真學習分蠶蛹的村民們,徐萬年的心溫暖而感動。按照大家的推算,養蠶戶戶均至少有三萬元的收入!

  “沒想到,黃溪村能把養蠶做得這麼好!”蠶桑茶葉研究所基地負責人為之動容。

  2011年,江西省蠶桑茶葉研究所正式把基地放在了黃溪村,派駐技術員,每人分包一個組,指導大家養蠶。黃溪村的桑田面積每年以二百畝速度增長,2014年便達到八百畝,桑蠶養殖戶達到一百八十戶。

  三

  找准產業,只是黃溪村蝶變的第一步。在徐萬年心中,藍圖一旦展開,落子便堅定不移。

  黃溪村東面靠山,崇河繞著村子走了一個弧形,將村子緊緊包裹,隻能靠擺渡或繞山路去縣城。

  要改變這種交通環境,就得修路建橋。

  2010年,一條省道從黃溪村旁邊修通。徐萬年希望將村路拓寬,與省道連通,徹底讓黃溪村告別依靠土路與山路出行的歷史。要做到這點,就必須修一座跨過崇河的大橋,徐萬年想要修十二米寬。

  認准了就得干。“要想富,先修路,黃溪村的未來,是家家都有小汽車。”徐萬年說。為了能拿到批文,徐萬年每周都要往省裡跑,拍著胸脯表態,隻需要交通部門批文,不需要項目資金。

  “一個村支書,為了全村能夠便利出行,不辭辛苦地往我們這裡跑,我們難道不該用心支持嗎?”最終,交通廳專門撥付了一筆資金,用於黃溪鄉村公路建設。

  徐萬年用個人企業擔保,從信用社和銀行貸到了四百萬元。大橋終於在2011年動土開工,黃溪村沸騰了。2013年1月22日通橋那天,黃溪村如同過年。

  經過幾年的整體打造,黃溪村面貌煥然一新。村頭,十二米寬的黃溪大橋氣派非凡,大橋連著硬化路,串聯起產業園、養蠶車間、五百多棟連體式獨立庭院。沿著崇河景觀帶靜靜散步,隻見綠樹成蔭,清波見底。

  從家家戶戶散養桑蠶,到新建小蠶工廠和大蠶車間,黃溪村的養蠶產業不斷壯大,村子成為修水縣知名的蠶制種基地。從泥濘不堪的土路,到如今大橋大道,蔬菜、茶葉等五大主導農業產業並駕齊驅,五個專業生產合作社先后成立。2019年,村民人均純收入突破兩萬元,六十三戶貧困戶如期脫貧。

  2020年12月24日,黃溪村第一次給全村五百位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發放福利金,桌上擺滿現金,老人們臉上都是燦爛的歡笑。

  之前黃溪村的桑蠶絲積壓了幾十萬斤,村民們心急如焚。徐萬年卻在危機中看到了市場行情,貸款兩百萬元,在不到兩個月時間內建成一個蠶絲加工廠,生產蠶絲被,並通過多方聯系拓展銷售渠道,把村裡產品推向市場。如今,黃溪村的蠶絲被供不應求,短短半年時間,銷售額便突破了一千萬元,村集體收入增加一百萬元。

  四

  2020年,徐萬年在做膽囊摘除手術時,發現肝功出了問題。醫生要求必須盡快住院治療,但是徐萬年一拖再拖,用保守療法控制病情。“你當書記干了一屆又一屆,如今黃溪村的年輕干部們都能頂事了,你該歇歇了!”匡連英說。

  妻子的話讓徐萬年陷入沉思。村主任方小華、村黨支部副書記方耀財等一批村干部已經成長起來,徐萬年相信,黃溪村的未來會越來越好。

  2020年底,聽聞徐萬年要退二線,村民心裡都舍不得。不過,徐萬年也不是一個輕易就肯歇歇的人,他的心還是系在黃溪村。

  這一天,上午7點,太陽爬上山頂。徐萬年早已踏著清晨的微光,把全村的大棚都轉了一遍。棚子裡,那辣椒長勢正旺,果凍橙、火龍果,都是新引進的品種。冬日裡的黃溪村,正孕育著勃勃生機,靜待春天的光臨……

(責編:毛思遠、邱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