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全南縣社逕鄉水東村大垇山的華匯生態農業公司養鴿場,一排排整齊的鴿舍映入眼帘,13000對羽毛油亮潔白的鴿子爭先恐后地啄食,場面蔚為壯觀。
“按科學比例,用玉米、豆類等雜糧搭配營養餐,才能飼養出口感鮮美的鴿子。”鴿場經營人周志華說道。今年47歲的周志華出身農村,在廣東摸爬滾打近30年,返鄉創業前在廣東一家陶瓷企業任職生產經理,年收入近50萬元。
“雖然在廣東買了房安了家,但我卻時常夢見自己的家鄉和親人,總想能為家鄉做點什麼。”在廣東生活的這許多年,周志華很少有機會回家,但家鄉的動態,他卻時刻關注。在周志華心底,始終有一個回鄉創業的夢想。
隨著振興鄉村的春風徐徐吹來,鄉村兩級也大力鼓勵發展種植、養殖業,“大膽”想法搭乘上“機遇”快車,讓周志華返鄉創業的想法越來越強烈。
從頭創業,選對路子是首要。在廣東生活時,周志華經常出入各種高檔餐飲酒店,頻頻端上餐桌的各種鴿子菜品,逐漸走入他的視野。在深入了解到鴿子高蛋白、低脂肪,同時又是高級滋補營養品后,周志華說干就干。2018年中旬,周志華毅然放棄廣東高薪,返回社逕鄉,流轉下水東村大垇山300多畝山林,建起了3個現代化養鴿大棚,從經理“轉行”農民,開始了創業之路,下決心在家鄉的綠色田野裡找尋“金色”夢想。
夢想很豐滿,現實卻很殘酷。第一年,周志華引進了1000多對種鴿開始進行繁殖,由於忽略了幼鴿所需的溫度,當年冬天很多幼鴿因室溫低死去,這給了周志華不小的打擊。為了掌握系統的養殖技術,周志華前往廣東某大型養鴿場,蹲點學習了3個月,從下料到清理鴿糞,從鴿蛋孵化到防疫保溫,已過不惑之年的周志華比年輕人更努力、更刻苦,一有時間,周志華就通過網絡學習、向收購商請教,“惡補”養鴿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知識。
苦心人,天不負。學成歸來的周志華,細致地給鴿子搭配營養餐、制定科學的防疫方案,為了養育出健康的鴿子,周志華還會定時放鴿子出來活動筋骨,不久,健碩的肉鴿分批達標出欄。“我的鴿子除了在本地銷售外,還遠銷廣東等市場,還經常有外地的經銷商上門收購。”每4天就能出欄1300多隻乳鴿,中鴿、老鴿也能分批次上市。2020年,周志華的鴿廠年產值達到了300萬元。
“盡管以前西裝革履,現在經常滿腳是泥,但我底氣十足。”周志華變得越來越“土”,他的鴿子卻越來越“洋氣”。周志華除了有肉鴿上市,5元一枚的鴿蛋也常常是供不應求,去年冬天,周志華的臘鴿、熏鴿,還未出成品,就在電話裡預定一空。除了開發禽蛋、深加工產品,周志華還在全南、廣東與人合伙辦起了“鴿子宴”系列餐飲門店,接下來的幾年,周志華還會以這個思路擴展成連鎖餐飲企業,打響華匯鴿場的品牌。
情系鄉土,攜手同奔致富路。“我的種鴿都是從周老板這裡拿的,每個月他都會過來指導,賣不了的他會保價收購。”提到周志華,陂頭鎮周布村脫貧戶鐘太陽滿是感激。在周志華的鴿場,還有14名村民長期務工,每人月工資達3300元,“成立農民合作社,帶領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談及下一步發展,周志華心中早就有了打算。
去年初,縣域內貫穿社逕鄉的省道S454全面通車。“政府在振興鄉村方面有很多好政策,農村舞台一樣大有可為。”隨著對國家政策的理解逐漸加深,周志華更加堅定了返鄉創業信心。藍天白雲下,群鴿飛舞於青山綠水間,周志華和村民的新生活,在養育他們的這片土地上不斷生長、枝繁葉茂。(張美霞 李國強)